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研究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培养;有效策略;研究
正文
在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进行的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中,兴趣永远是决定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能够付出多少努力和取得什么样的效果的关键,想要构建出一个全新且科学合理的阅读指导体系的话,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显然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此基础上再开展其他专项的阅读教学活动更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自觉展开对语文阅读知识的主动探索和深度学习,以便能从实践中完成对学生阅读习惯和阅读意识的养成,从而更好地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首先需要做好学情调研和学情监督,顺应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来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实际学习需求来设计和开展阅读教学活动,以打持久战的心态不断进行创新,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阅读能力面临的阻碍
(一)教师没有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兴趣,才会渴望阅读,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到阅读当中。然而,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影响下,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只能被动接收知识,教师在整个阅读课上并未关注和重视学生对于文章情感的培养,导致学生与文章之间无法产生共鸣,因此,致使一部分的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毫无兴趣可言。长此下去,势必会影响学生阅读的兴致和动力。
(二)阅读教学的方法单一,不够丰富
在语文学科教学环节,有一部分的教师比较侧重于利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的阅读。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的应用,不仅从侧面看出了教师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暴露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弊端。很显然,教师所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的单一和缺乏新意,势必会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品质和阅读收获。
(三)忽视了对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是比较看重学生素养能力养成教育的,因此,在小学语文课上,一些教师往往把教学的重点全部集中在了对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当中,却忽视了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从小便没有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自身的阅读能力也停滞不前。尤其在整个阅读课上,教师会将整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主要结构直观地告诉学生,让学生直接进行记忆,尽管这样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整篇课文。
(四)阅读活动单一,学生的阅读感知有限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当中,所开展的阅读活动主要依赖于课本,使得教师在展开阅读教学工作时受限于阅读材料,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需求来设计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要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文本的感知力是比较低的,因此,在面对大量的文字内容时,难免会感到枯燥和无趣。因此,教师需要对阅读活动的方式进行丰富,以此来有效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然而,从现阶段语文课程的阅读教学形式来看,阅读活动单一的问题始终存在。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核心内涵是阅读教学。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阅读作为他们学习基础语文学科的线索,更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中,因此,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有利于增长学生的见识
明朝董其昌所写的《画禅室随笔——卷二》中提到这么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读是静态的活动,行路是动态的活动,将二者相互结合,能使人得到全面发展;唐代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博览群书,理解透彻书中的奥妙,才能在下笔运用的时候,感到得心应手;西汉时期的刘向所写的《说苑》中提道:“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书籍就如同药一样,好好阅读,就能医治愚蠢的毛病。以上所提到的诗句,都向我们说明了阅读对于人的重要性。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而言,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有利于增长他们对于世界的见识,以及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足不出户就能在文字所描绘的世界中,体会到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从而丰富了他们自己的精神涵养。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们的理解写作能力
在整个语文学科学习的生涯中,理解、阅读、写作这三大能力都需要进行相关培养,才能使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阅读作为沟通理解和写作的主要桥梁,在小学阶段,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更是为今后语文学习中所需要涉及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打好良好的基础。在教师们多年的教学经验中,他们得到了这样的一个结论,那就是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写作都会产生一种抵触心理。
除此之外,学生们也不喜欢写作,他们经常会出现不知道怎么表达出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问题,而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人生阅历少,对于事件描述能力不足,以及对于相关书面表达的知识储备有所欠缺。这些问题导致学生们脑海里缺少写作的相关素材,而这些缺乏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经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因此,大量阅读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让他们对于所教授的教材内容有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他们将所学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积累相关的正确的书面表达的基础知识。
(三)有利于缓解教师的教学压力
通过培养学生们的阅读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师们的教学压力。学生们在大量阅读中,能够提升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培养相关理解能力,这样一来,在教师们讲解课本知识的重难点时,学生们也能做到迅速反应并理解。这不仅提高了教师们上课的效率,也能减轻教师们对于教导学生们新知识的工作压力,从而增强教师们的教学信心,更能做到热情教学,使学生们感受到学习的魅力。
三、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策略
(一)设计阅读游戏
在展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期间,教师首先需要关注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而游戏作为小学学生比较乐于接受的方式,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设计一些阅读类的游戏活动,可以更好地把学生吸引到文本的阅读中来。因此,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游戏。
例如,在《腊八粥》一课的教学当中,一方面,为了实现课堂的有效导入,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上阅读的过程,教师巧妙地在导入阶段为学生设置了“阅读比比看”的闯关游戏活动。在此次“阅读比比看”的闯关游戏活动当中,教师按照难易程度的不同将“围绕‘腊八粥’这一线索,阅读全篇课文,分析整篇课文具体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是否可以用小标题来概括整个故事的情节?”“全篇课文当中哪个部分是详写?而哪个部分是略写?这样写的好处具体是什么?”“作者写吃腊八粥为什么要不惜笔墨来介绍这种粥的原料和这些原料在锅里的状态?”等问题进行了排列,然后放置到不同的关卡当中,学生需要以闯关的方式通过对整篇课文的阅读来完成对这些问题的回答,进而让更多的学生在有效答疑的过程中更好地消化课堂所学知识,真正意义上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到阅读的快乐。另一方面,为了落实对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力的培养,教师继续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了“资料搜搜看”的游戏活动。在此次游戏活动当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试着借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搜集并查阅一些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以此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民俗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能力。
(二)创设阅读情境
在新课标下,学科教学的内容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因此,教师也需要不断去探索新的阅读教学方式,以此来让学生在阅读课上更好地去阅读,实现自身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而阅读情境的设计,则为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效阅读创造了条件。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尝试运用各种多媒体手段,创设阅读情境以此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文本阅读中去。
例如,在《丁香结》一课的教学当中,为了把学生更好地吸引到全篇课文的阅读当中,教师从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养成入手,适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了“阅读交流”的情境。在这一情境当中,教师先是安排学生以自己比较擅长的方式来对文本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试着探索“作者笔下的丁香花是那样的美好,那么,它美在了哪里?”“无论是月下的丁香花还是春来窗外的丁香,还是细雨中的丁香都有着不同的色彩美,如此美的丁香花却有着解不开的结,古人称为丁香结,那么,丁香结是什么样的呢?文章当中具体是怎么说的?”“面对年年都有的丁香结,作者的态度如何?”等问题,然后将自己探索的成果在课堂上与其他的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总结得出最正确的答案。可以说,此次“阅读交流”情境的设置,不仅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动,拉近了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让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了自身的语言建构和运用的能力,可以说,其对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丰富阅读材料
一些比较经典的作品,其内容多是积极向上的,尤其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说,学生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更好地树立起正确的三观。因此,为了更好实现理想中的阅读目标,教师需要在带领学生研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试着对阅读的材料进行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素材。
例如,在选择将《少年闰土》一课作为阅读的材料时,为了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同时有所感悟,教师在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结束之后,便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拓展训练。在此期间,教师不仅向学生抛出了“课文当中所描述的闰土身处在少年阶段,他是一个活泼而富有朝气的少年,那么,闰土是否一直都是活泼而富有朝气的呢?”的问题,以此来引起学生的阅读欲,同时还以这一问题为出发点,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多与课文相关的信息材料,并鼓励和引导班级内的学生去对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阅读,从中了解并掌握当时的社会环境具体是什么样的,闰土是如何从一个活泼而富有朝气的少年逐渐成长为呆滞木讷、畏畏缩缩的人的,通过班级内学生的调查和了解,进而明确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摧残,并以此来引出当前的社会环境,让学生充分意识到当前我国社会环境之好,在潜移默化中树立起一定的爱国情怀。可以说,阅读经典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让学生从小学阶段便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论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使得小学生的阅读基础参差不齐,阅读理解能力也难以得到提升,而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将素质教育和核心素养理念推上台面,小学语文教师在面临课堂教学改革和优化的过程中就需要给予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足够的重视,将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看作是一项长期且关键的教学任务,积极展开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各项尝试,使小学语文阅读的专项教学和课外拓展能够成为常态化的教学任务。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实质上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工作时也需要明确学生之间自然存在的阅读基础、阅读量和阅读能力的差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从根本上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进一步提升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主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10):9-10.
[2]于桂芳.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2(07):21-23.
[3]宋丹丹.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20(50):81-82.
[4]马金平.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17):94-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