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
正文
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要重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开展阅读教学不仅要重视英语知识的传授,而且还要不断优化学生的内在品质,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在小学英语课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是中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植入核心素养教育,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适用于个人终身发展、社会生活所必备的关键能力品质。因此,核心素养教育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对学生全面发展构成深远影响。
(二)提升综合学习能力。英语学科是一门语言类、工具类学科。其教育模式、教育目的与语文等其他语言类、工具类学科存在异曲同工之妙。具备较好英语核心素养的学生,能在跨学科领域运用语言学科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和文化意识素养,降低新知学习难度,构建系统的个人学习体系。由此可知,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为学生深度学习提供内驱力[1]。
(三)提升学科学习水平。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水平能从其学科成绩、学科学习表现中得以侧面展现。持续落实英语核心素养教育,能帮助学生掌握个性化高效学习方法。具备较好核心素养的学生,英语思维活跃,在新知探究过程中能轻松掌握、举一反三。语言能力的持续性强化则能有效扩充学生知识储备,丰富学生语言经验,延伸学生学科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多项核心素养的提升能间接带动学生学科学习效率,提升学生英语学科的学习水平。
二、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于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的教学并不重视,并且在教学时所使用的方法较为枯燥乏味,因此,部分学生对于英语这一学科的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以及效率的提高[2]。除此之外,还有部分教师在教学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开展阅读训练,也就是说,教师会逐一讲解文章包含的单词及语法知识。但是,这样的教学过程并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会导致学生难以体会阅读带来的乐趣。
(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单词和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英语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如词汇量比较少、短语和语法的知识储备不够,这都是影响学生开展英语阅读的主要问题。如果学生缺乏词汇量,就无法有效地应用英语去进行简单的沟通,也无法完成基础的听力训练和阅读训练。因此,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进行英语阅读基础的训练,否则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受到影响。
(三)学生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首先,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知识储备以及技能水平都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的问题。其次,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因此部分学生在开展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表现为只是根据教师的指示完成教师的要求,阅读学习仅仅停留在表面,无法自主总结阅读学习的方法及技巧。再次,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阅读过程中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常常会出现走神的情况,遇到陌生的单词也无法自主运用工具书进行查阅。最后,教师在布置阅读任务的过程中忽略对学生学习基础和认知能力的考查,只是统一地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自主翻译或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重点的句式没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仿写训练,导致学生无法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不具备知识迁移的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学习实际情况,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易于适应的阅读方法。
(四)现行的评价标准有所欠缺。在以往的教学中,小学英语的阅读教学评价往往采用考试的方式完成。教师给学生提供一篇阅读文章,然后按照文章呈现的内容编写几道试题让学生完成,这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从阅读文章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但这也是一种机械化的训练。这样的教学并不能够真正地、全方位地评价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更无法达到选拔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完善评价标准,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开展英语阅读训练,让学生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目标。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科核心素养的新概念,核心素养是指能够服务学生终身学习成长的品质和能力,这指出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立德树人。长期以来,在传统教学环境的影响下,教师往往把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作为唯一的教学标准,这使得阅读教学陷入应试灌输和死记硬背的低效模式中,也严重制约学生阅读素养的有序发展[3]。而学科核心素养为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任务,也指明了新的教学方向。因此,教师需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设计教学目标。比如,在“The king's new clothes”单元的阅读活动中,教师就可以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让学生注意总结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并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和阅读交流活动,从而实现整体语言能力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就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结构进行总结交流,从而实现思维能力的有效锻炼;让学生就中西方的童话寓言故事进行拓展延伸和对比观察,从而实现文化自信方面的有效训练;让学生就新衣服的判断标准、聪明愚蠢的判断标准展开交流分享,从而实现正确审美价值观的有效训练。这样,学生就在文本阅读中实现了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锻炼和培养。
(二)基于实践探索,知行合一。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实效性,深化单元主题,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展开实践探索,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到的知识内容迁移运用于现实生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可以基于单元主题意义,科学合理地设计课后项目活动,让学生将自身所学的知识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丰富自身的学习及生活内容。教师还需要基于学生实践探究的成果,尝试让学生完成“小练笔”活动,达成知与行的有机统一。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便能够进一步梳理语篇内容,总结并深化语篇的主题意义。随后他们也能够在后续的语篇实践操作过程中完善结构化知识体系的建构,以期实现知与行的有机统一[4]。以人教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例,本单元的阅读板块内容为Wu Binbin一家人的一日活动,语篇内容中也记录了Wu Binbin和父亲对家人的关心。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了语篇内容的阅读之后,就可以提炼出本篇课文的主题意义“享受与家人相处的时光,努力给家人带来快乐”。教师在完成了这一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之后,就可以给学生设计课后实践探究项目。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与父母相处一天,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认真体会并分析自己与父母一日相处的过程。在实践操作的时候,教师则需要让学生结合自身阅读的情况,主动发现自己与父母相处过程中的美好瞬间,通过文字、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当学生结束了与父母一日相处的活动之后,教师则可以让学生汇总自己的实践探究成果,尝试通过“小练笔”的方式记录,让他们运用阅读文本内容记叙的方式来展现自己与父母相处的情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阅读更多的绘本内容,找出与家人相处的句型和短语,积极应用于自身的“小练笔”活动,提升学生的运用能力及素养。
(三)开展趣味主题阅读,激发阅读兴趣。在以往的英语阅读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只是注重英语阅读技巧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阅读兴趣培养,学习者自身缺乏足够的英语阅读热情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主要内在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师生配合度不高,学生的阅读思维不活跃,无法从英语阅读学习中体会到快乐,最终影响了阅读学习的效果。对此,教师在开展有效阅读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结合义务教育英语新课标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趣味化的英语阅读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阅读文本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由此促使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树立自主学习意识,自发开展英语阅读学习,走出被动灌输的学习状态。例如,在《In class》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同学们看到这一单元的题目时并不能产生学习期待感,那么教师可以尝试改进阅读主题,例如将“In class”改成“A special class”或“Unique classroom learning life”,同学们看到这样的阅读主题时会被吸引,进而思考课堂是我们每天上课的主要场所,对于每一名同学来说都并不陌生,那么主人公的课堂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为了了解主人公的课堂学习生活,进而开始主动地阅读,寻求正确的答案。为了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热情,教师还可以在学生阅读之前引入与主题相关的短语,例如,“This is my classroom”“My class room is big”等,促进多短语、多文本阅读的发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找到学习方向,抓住阅读学习重点。在阅读主题的设计中,教师需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要从各阶段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出发,设计符合阅读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趣味化主题,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主题阅读活动之中,从趣味阅读中感受到快乐,消除学生对英语阅读的畏惧感以及负面心理,保持良好的心态,促进有效阅读的发生。
(四)创设阅读情境。1.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指使用音频、视频、动画、图片等多种媒体形式,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有利于学生的有效学习。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背景和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5]。以《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为例,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小说中的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例如,可以通过播放小说改编的电影片段,让学生感受小说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进一步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主题。这时再阅读原著小说,学生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内容,读到相关语句时就会有画面感,如:“Harry stepped into the fire and yelled,‘Diagon Alley!’”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观看相关场景,如火焰中穿梭的画面,再阅读原著小说,更好地理解情节和人物形象。2.模拟真实场景,扮演阅读中的角色。老师可以利用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模拟真实场景来创设情境。一种方法是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故事情节中的人物和场景。教师可以指定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他们根据阅读材料中的描述来表演相应的情节,加深对人物性格的认识,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是以《Harry Potter(哈利·波特)》为例,让学生扮演小说中的哈利、赫敏或罗恩等角色,模拟小说中的魔法世界情境,模拟小说中的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同时,学生也可以学习一些与情节相关的单词和短语,如“magic”“wizard”“spell”“bread”等。另一种方法是通过情景模拟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在学习旅游相关的英语阅读材料时,可以模拟旅游景点的场景,让学生扮演游客和导游角色,自然地将语言运用到真实的情境中,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影响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广大英语教师来说,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丰富的英语知识以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内在品质的优化,这样才能满足其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距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还有一段距离,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必须要正视实际问题的存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解决对策,以便将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万倩,卢庆.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8(1):30.
[2方雪蕊.如何提升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22,13(55):184-186.
[3]王小娟.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的难点与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2,14(10):61-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