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分层教学;运用策略
正文
分层化的教学,简单来说就是说在学习的过程中,把老师的思想文化中的精粹给提炼出来,并且根据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差异来分层管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真正正的学习到知识,把语文教学的学生对象进行分层次化的管理,使每个学生的学习目标和他们所要学习的知识都分开。而分层化教育指在教学给学生的知识点给进行合理的量化分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育方案,以促进学生能够获得知识为目标。语文老师在制定目标的时候,不应该是盲目的应该结合学生本身,还有自己想要教给学生是什么,来循序渐进的来进行教学,让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去,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进步。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提出及理论依据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了一种多元智能理论,它认为智能并非单一的,而是具有多元化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智能、存在智能。可以说,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拥有其中的多项能力,只不过是能力的强弱和组合的不同而已。
(二)因材施教理论
孔子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则提出了“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全面发展”的原则;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则认为:“许多学生成绩不佳,其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足,而在于没有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与帮助。”
(三)“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前苏联教育学家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层面,即当前层面和潜在层面。它们之间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不断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一)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尊重
初中生的身体和心理还处在一个持续提高的时期,学生的思维和生理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个性化发展还没有形成,这就造成了学生不同的差异。因此,传统一刀切的教育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适应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采用分层模式,将学生分成了不同的层次,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收和理解的差异,所以教师要设计出相应的课程,采用相应的指导方法,这就充分地反映出了在教学中,对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尊重,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促进实行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新课程标准下,“因材施教”是一项新的要求,也是基于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尊重而制定和贯彻的,努力为学生提供符合他们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下,教师进行的教学活动都是面向中等学生的,这对学优生而言容易,但对学困生而言却很难,因此学生的总体学习成效并不理想。而分层的教学方式则是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层次,会对每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设计和执行,做到根据需求进行授课,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这样的话,最后的教学效果肯定会提高。
三、初中语文分层教学策略
(一)学生分层
由于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家庭条件、社会条件以及个人素质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中,有些学生的学习效率较高,有些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较为薄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果以统一的教学标准,要求所有学生,一定会在班级内形成优、良、中、差等多个等级,这对于学生的持续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所以,在应用初中语文分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分层是最为基础的分层内容之一。在人本论的理论指导之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个人兴趣爱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学习兴趣,等等。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能够为学生构建符合个人能力层次分层教学模式。常规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交流、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再以此为基础,将学生分为基础层、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等不同的层次。
(二)教学目标分层
在对教学目标进行分层时,应着重考量以下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班级内学生的分层情况;第二是教学目标。在充分考量客观因素之后,可以参考学生分层模式,将教学目标分为基础层、中间层和提高层三个层次。以基础层为例,在对基础层的教学目标进行细致划分时,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并且不断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堂上能够与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中间层除了要对基础内容进行全面掌握之外,还要端正学习态度,构建更为科学的学习习惯;提高层要求,所有学生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后,要为提高综合素质奠定坚实的基础,让语文学习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教学内容分层
语文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同时像是
分组这样的方法也要运用出新的花样。老师可以根据自己设定出来的
目标并且结合正在交的内容把整个班级分为个个小组,给他们设置新
的教学任务。比较容易学的地方,更应该拿出来让学生进行讨论,这
样每个学生都有更好的参与感。像是分组的话,就应该设置一些学习
能力好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人来进行相互的学习摩擦融合。这样的过程
不但能够大大的让学生提升自己的语文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小伙伴们
之间的友谊的增生。学生们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活动来再次复习自己学
过的内容,巩固自己的知识。像是比较难的文章,老师可以根据学生
的能力,还有他们所能够学到的来进行分组。而在分组之后设计的教
学,也不应该是一样的,要根据每一个小组的学生来进行有针对性的
调整,像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但能够共同进步,也能够获得更
加完整的知识。
(四)对教学过程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学方法对于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时代背景之下,教学过程分层可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由浅入深,对不同问题进行设计。这样,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回答不同层级的问题。例如,教材中有《社戏》这一章节,对这一章节内容进行学习时,基础层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感知课文,能够理清故事情节,并且学习记叙文详略得当的记事方法;中间层的学习目标要求体会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高层教学目标要求深刻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感受“我”和小朋友之间的诚挚情谊,体会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童年生活的留恋。这就要求,在对教学过程进行分层的时候,采用由浅入深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设计。课文的线索是什么?课文一共讲了几件事?哪些是详细写的,哪些是粗略写的?课文中明确表述平桥村是我的乐土,那“乐”又表现在哪些方面?看社戏时出现了哪些波折?最终是怎样解决的?最后,对于文中所表述的“偷罗汉豆”这一行为,你是怎样理解的?在实际教学中,基础层的学生只需要回答前三个问题,即可实现最基础层的教学目标;中间层的学生除了要回答前三个基础问题,还要回答第四个,第五个问题,这样才能实现中间层的教学目的;高层的学生要回答所有问题,并且要着重深入分析最后一个问题。通过由浅入深的问题规划方式,可以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教育。
(五)课后练习分层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除了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之外,课后练习也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学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以及主观学习能力的差异,课后练习也会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课后练习的合理分层也是重要的分层内容之一。在对课后练习进行分层时,要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布置不同的课后练习任务。这样,学生在完成不同层级的课后任务时,都可以实现学习价值,这对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积极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并在初中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很多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如《观沧海》《西江月》《钱塘湖春行》《咏雪》《龟虽寿》等。在学习古诗词时,要求学生在课后积极进行练习,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在对课后练习进行合理分层的过程中,基础层的学生只需要熟读古诗词,能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顺利翻译古诗词即可完成课后练习目标;中间层的学生在熟练背诵古诗词的基础之上,要借助工具书快速完成翻译;高层的学生除了要背诵古诗词之外,也要以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独立完成古诗词的翻译工作。除此之外,提高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能力,对古诗词的内容、表达方式和情绪价值进行全面分析。这样,在课后练习中,学生都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快速完成练习内容,不仅可以有效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也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六)评价体系分层
在对我国的初中教育体制进行分析时发现,评价体系是初中教育中最为主要的内容之一。而且在新课改背景下,评价体系已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在传统以考试为核心的基础之上,逐步延展出多种评价模式。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评价标准越来越人性化、评价方法也越来越丰富,这对提高初中生评价质量有积极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分层教学模式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时,也要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在评价时,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对所有学生都展开积极正确的评价。由于分层教学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分层,也对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内容都进行了全面的分层。所以,在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要尽量采用纵向对比的模式。以不同层级的学生为基础,通过纵向对比探索学生在初中语文学习中取得的突破和进步。例如,在对基础层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主要对比基础层学生最初的学习状态和当前的学习状态,探讨基础层学生在学习中是否取得了进步。无论是知识累积水平的提高,还是理解能力的提高,都可以作为基础层同学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学生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进步的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差别。所以,在评价应用分层时,主要分析不同学生在学习中所实现的自我突破,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支持。例如,基础层的学生在最初学习时,还无法熟练地阅读文章。但是,通过持续的学习,不仅能熟练阅读文章,还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翻译古诗词时也更为熟练,这就是基础层学生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但是,这种评价标准并不适用于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的学生。在对中间层以及提高层的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时,要选择更加符合学生个体特征的标准。分层模式最大的价值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也意味着,在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量不要采用横向对比的模式,这样会打破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对评价体系进行分层时,可以让不同层级的学生在评价中获得更多的鼓励,这对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学习的自信心也有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在教育学生时,要根据学生的变化来进行实时的改进,在教学中不断的摸索出新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模式,仔细分析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实行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真学习语文,实现更全面的发展。教师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并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和知识接受的自主性。有利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下,实施分层教学法同样符合班级管理和教学的需要,它是一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策略
参考文献:
[1]贾晓芳.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J].记者观察,2021(30):154-156.
[2]穆希珍.浅谈班级小组分层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基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模式探究[J].读写算,2021(21):143-1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