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高职语文;教学
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对培育学生德技并修、德艺双馨的工匠精神,涵养以文化人、技以载道的传统美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语文课程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基础课程之一,以文学审美为载体,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发挥着较大作用。充分利用语文课程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地位,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语文课程的路径,是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一、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传统的文化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高职院校需要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及和推广。首先,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力度,加强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次,高职院校应当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课程的融合,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知识。最后,校园媒体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报道,向师生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和价值。除了这些基本的工作外,高职语文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的文化传播。
二、创建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职语文课程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其中,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具体而言,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其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上课之前,教师应该提前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可以通过布置一些有趣的任务或活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热情,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思维活跃度,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发展。其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现代科技为教师提供了许多便捷的技术手段,如投影仪、视频播放器等等。这些工具可以让教师更好地呈现教材内容,同时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可以在课堂上放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历史影片或者文学作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其三,鼓励互动交流。课堂上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课堂上开展关于《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著作的讨论活动。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协作完成古代经典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总之,创造良好学习环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程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有机融合,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重视朗读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高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朗读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教师应该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带领学生进行朗读,如《红楼梦》《西游记》等。其次,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等,为朗读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内容呈现方式。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更好地进行朗读。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互动的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或提问环节,增强他们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总之,重视朗读对于提升高职语文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教师需要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兴趣,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融合的关键所在。
四、举办传统节日活动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过程中,举办传统节日活动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举办传统的节日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水平。首先,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目的是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例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展示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习俗的重要机会。因此,在春节期间举办各种庆祝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浓厚的人情味儿,还能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其次,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举办传统节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一种途径。最后,举办传统节日活动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分享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加深彼此间的友谊和感情。同时,这种交流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言文字技能,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而开展寻觅活动正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具体而言,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寻觅任务,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例如:可以设置一些谜语或猜词游戏,让学生通过猜测关键词或者解谜语来获取更多的历史文化信息;也可以组织一场主题展览,让学生通过观察展品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等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更深刻地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总之,举办传统节日活动的确是一种有效的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方法。既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又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热爱祖国、珍视民族文化的优秀人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事方式。借助大学语文课程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从而让学生以良好素质品德和过硬本领服务社会与国家,这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
参考文献
[1]岳洪,张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困境及其实践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12):138.
[2]钱雅蕾.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的挑战及实践对策[J].汉字文化,2022(22):165.
[3]杨玲玲,佟淑云.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意义及实施途径[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