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创新与实践对策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创新与实践
正文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多个学科教学当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学习的状态当中。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常常表现出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情况,因此,教师要采取具有创意的生活化情境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提高教学的效率,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过程中。教师所创设的生活化情境要与教材内容匹配,且能够唤起学生一定的共鸣,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做出相应的反应。例如在学习“1-5的认识和加减法”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超市购买水果的生活化情境,教师可以利用超市购物篮,桌布,以及一些常见的水果或水果模型作为道具,来创设较为真实的生活化情境。通过动态场景的变化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教师给学生分发几张积分卡片,分别代表生活中常用的人民币面值一元,两元,五元的货币,并对每种水果进行标价,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按照要求去购买一个橘子,两个苹果或三个桃子,让学生自己来计算价格,确定手中的钱够不够买这些水果,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敏感度。在情境当中,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参与购物情境了解货币转换的形式,提高学生课堂的体验感。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展开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带着学生去参观自己的操场,把操场看作是一个大的长方形,带着学生走一圈,一边走一边观察,实地掌握面积和周长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印象。
二、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生动直观,动态化的特点,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数学知识,能够形成比较强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圆的认识”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生活当中一些常见圆形的物体。例如,圆形眼镜的镜片,饮料瓶的瓶盖,圆形的吊灯等,通过这种方式,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在课堂学习当中,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空间意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动态化的展示一些生活中圆形的元素,例如,色彩缤纷的摩天轮,汽车的车轮等,由此来拓展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圆的相关特点和概念。
三、应用数形结合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和其他学科相比,小学数学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教师需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可以在数学教学中采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把一些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图形的方式进行转换,从而实现对学生思维方面的引导,达到“以数解形,以形助教”的目的。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比较基础,大部分的数学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图形来表示出来。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形成较强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一些乘除类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更为密切地把数形结合思想应用在教学实践当中,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在面对问题“动物园一共有50个桃子,十只小猴子一共吃了两顿才把桃子全部吃完。那么,如何计算每只小猴子每一顿吃了多少个桃子?”这类问题比较有趣,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的展示相应的桃子图像,分别标注十只猴子以及桃子的数量,并用箭头的方式把桃子分发给十只小猴子。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列出相应的算式。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反推的方法去复习之前所学习的乘法知识,让学生通过自主画图标注符号,掌握解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课标下,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利用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课堂体验感,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教师还可以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当中,数学教师也需要不断探索和总结,进一步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蒋听荣.基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有效措施[J].读书文摘:中, 2018(10):1.
[2] 莫重平.基于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对措施[J].读与写(上,下旬), 2020, 017(032):174.
[3] 高红杰.浅析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 2021(4):0223-0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