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有效性新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崔美玲

(北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132013)

摘要

韩国文学类课程作为国内朝鲜语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群,虽然所占学分不多,但作为必不可少的专业方向课程之一,提高其有效性也迫在眉睫。本研究将从多样性的文本选择、跨学科教育、技术整合以及学生参与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有效性的途径与做法,以便授课教师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带动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提高课程有效性。


关键词

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有效性

正文


本论文为北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青年项目“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韩国文学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JQN2019006)


中韩建交30多年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日益深入,学习韩国语言和文化的兴趣在中国大幅增长。进入2000年初,国内现代社会经济与政治发展需要,国内多所大学开办朝鲜语专业目前全国开朝鲜语专业教育的高校达100多所然而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国内高校开设韩国语文学类课程文学类课程一般包括韩国文学史、韩国文学作品讲读两门课状况;包括这些课程的教材选用情况、教学资源、师资队伍等方面的细节的基础上试图指出提高韩国文学类课程有效性的新途径。韩国文学类课程中韩国文学史的教学是没有太多争议的,因此本文重点探讨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教学,进一步探讨提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朝鲜语专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与意义以及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解读韩国文学类课程在朝鲜语专业教育中的重要性、提高课程有效性,笔者对吉林周边开设朝鲜语专业的高校进行了初步调查调查发现:除了商务方向的朝鲜语专业以外,所有朝鲜语专业均设有韩国文学类课程而且,凡是开设韩国文学类课程的高校均有该方向教师授课通过与部分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到:任课教师们虽然试图利用更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文学类课程变得更加灵活、有效,但教学效果却和教师们付出成不了正比从初步的摸底调查能够预见到国内大多高校韩国文学类课程教学现状也是大致如此。通过本研究我们将讨论韩国文学类课程教学教材使用情况,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韩国语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教育的质量并探讨国内高校开设韩国语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教学方法和途径。

一、高校朝鲜语本科专业韩国语文学类课程的教材情况

目前国内使用频率较高的、市面上常见的韩国语文学类课程教材有以下12本,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金京善编著的《韩国文学选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出版);

2)韩卫星编著的《韩国文学简史及作品选读》(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3)韦旭升的《韩国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4)李敏德、金京粉的《韩国文学作品选读》(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8年出版);

5)尹允镇等编著的《韩国文学史》(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

6)韩梅、韩晓编著的《韩国文学选读》(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09年出版);

7)金英今的《朝鲜——韩国文学史(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出版);

8)金英今编著的《韩国文学简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

9)林国雄的《韩国文学简史》(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13年出版);

10)尹允镇等编著的《韩国文学史刚(朝鲜文版)》(延边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11)池水涌等编著的《韩国文学作品选读》(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15年出版);

12)金英今的《韩国文学作品选读(上)》(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8年出版)。

    上述教材中,3)、5)、7)、8)、9)、10)可以作为为文学史教材,其余可以作为文学作品讲读教材。以上教材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教材有5)、6)、7)、10)和4)、9),其中教材2)主要作为参考书目供学生阅读。除了选用这些教材以外,部分高校因为找不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而自编讲义,教师上课时用自己的自编讲义授课。不管选用教材,还是自编讲义,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有效性。下面是为了提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有效性做出的一点尝试。

二、提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有效性途径与做法

韩国所属汉文化圈,其文学与文化自古深受中国文学的影响,韩国文学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学传统,是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学生对学习韩国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韩国文学类课程在朝鲜语专业教育中是一门重要的学科课程群,其中,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能够吸引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促进跨文化理解。通过多样性的文本选择、跨学科教育、技术整合和学生参与,可以提高韩国文学类课程的有效性,使之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同时促进中韩两国文学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教育者和决策者应积极采用这些方法,以不断改进韩国文学类课程的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韩国文学类课程在整个朝鲜语专业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对韩国语学习者来说是门不可缺少的专业方向课。然而,要确保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有效性,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本论文将多样性的文本选择、跨学科教育、技术整合以及学生参与等几个方面探讨提高韩国文学讲读课程有效性的途径与做法。

(一)多样性的文本选择

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授课效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文本,文本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上述12本教材中除了韩国文学史教材,每本韩国文学作品讲读(选读)教材中涉及到的作品不尽相同。当然,每本教材收录的作品不同的原因是编者想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和思路也不同。部分教材给古代部分留了太多篇幅、近现代部分留的篇幅比较少。还有一部分教材中某一种题材的篇幅比重太大,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文本选择的多样性:

1经典与现代的平衡: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与现代作品,以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兴趣。教师在此过程中,每个历史时期可以选择一到两篇能够拿出代表该时代文学特点的文学经典作品来作为文本,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从少部分文学作品大致了解韩国当时社会生活背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感知度和学习效率。在上述教材中,很少涉及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文学作品。学习古典文学作品固然重要,但对于韩国语初学者来说现代文学作品更加易于阅读和理解,学习古代文学经典的同时,也要注重现代文学作品的品鉴。

2不同文体与流派: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应该包括散文、小说、诗歌、戏剧等不同文体,以展示韩国文学的多元性。教师在筛选韩国文学作品作为讲授文本时,应注意多个体裁的平衡和韩国文学的多元性,这样有助于学生了解韩国文学作品的多种体裁乃至韩国文学全貌。

3多元文化视角:引入韩国以外的文学作品,如韩裔作家的作品、中国同时期出现的与该韩国文学作品相关的文学作品以促进跨文化理解。中国和韩国同属汉文化圈受儒教思想影响,把和中国相关的韩国文学作品引入到课堂时,提高学生理解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助于学习和了解中韩两国文学与文化。

(二)跨学科教育

韩国文学类课程的有效性可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来提高。这种跨学科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对韩国文学的更深入理解,并将其与其他领域联系起来。常用的跨学科教育方法有以下两种:文学与历史的交叉文学与社会科学的整合以下是实现跨学科教育的方法:

文学与历史的交叉:探索文学作品中的历史背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语境。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历史写照,它不可能离开社会历史背景孤立存在。把所要学习的韩国文学作品放到历史长河中分析和理解,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得到分析文学作品时的视觉广度。

文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学科融合(FOS-Fusion of subjects)是指承认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性成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学与社会科学的融合,与学生探讨文学如何反映社会和文化问题,以鼓励学生思考更广泛的社会议题。

(三)技术整合

技术整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后疫情时代的韩国语教学让教师、学生发现和开发了更多网络资源和通过网络的学习方法。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教学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实现在线讨论和协作,这样,学生能够得到更加生动的学习资源,让枯燥的文学作品瞬间变身“活的”教学文本。教师可以使用腾讯会议、钉钉、问卷星、雨课堂等在线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合作,以增强互动性。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应利用网络新媒体提高学习效率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教师应该更加注重“线上+线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资源的开发,以及学生课堂参与度。

(四)学生参与

韩国文学类课程尤其是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有效性还取决于学生的参与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度,可以设置以下活动或项目:1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小组讨论之前,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留作业阅读韩国文学作品或韩国报刊杂志等。学生可以通过阅读韩国原版材料时留心积累文化常识、社会习俗、社会关系等等文化相关知识,并以教师为主导开展主题发表等活动,学生可以通过发表提高学习效率和感知文化的能力。小组讨论和合作项目也可以通过教师设置文化意境,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文化意境进行情景对话和角色表演等方法实现,还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布置的语言文化主题,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进行课堂讨论实现。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效果。2)参加文学社团和文化体验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韩籍外教、韩语角等资源经历跨文化交际活动,并鼓励学生参加与韩国文学与文化相关的社团和活动,以促进学习兴趣和深度。参加文学社团和文化体验活动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学生们的文化意识、积累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为了证明学生参与度越高,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教学效果越好,我们采用了定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定性数据收集混合研究方法。项目组让其中一部分学生接受了传统韩国文学教学,而另一部分学生接受了采用创新方法的教学。在研究期间,我们对学生的学术成绩、兴趣、跨文化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进行了跟踪。批判性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文学作品,分析其主题、结构和文化背景。结果,接受创新教学方法的学生组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批判性思维和分析技能方面有了明显提高

三、结论

韩国文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学生学习韩国语言、文化和文学理解提供了宝贵的机会。本论文探讨了提高韩国文学课程有效性的方法,重点关注了教学方法、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度的提升。通过这些改进,韩国文学课程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对韩国文学作品讲读课程的兴趣,促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韩国文学的独特之处。

首先,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是提高韩国文学课程有效性的重要一环。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学生需要更多的互动和参与。因此,在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学生演讲和实际文学分析等活动是非常关键的。这些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并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韩国文学课程的内容多样性至关重要。在课程中,不仅应该涵盖传统文学作品,还应包括当代文学和多元文化的文学作品。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韩国文学的演变和多样性。同时,也可以加强文学作品与当代社会和全球问题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文学对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最后,学生参与度的提升对提高韩国文学课程的有效性也至关重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写作和研究项目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业表现。此外,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学习资源,如文学俱乐部、文学讲座和文节等,以增强学生对韩国文学的全面了解。

总之,提高韩国文学课程的有效性需要综合考虑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学生参与度。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丰富的课程内容和积极的学生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对韩国文学的兴趣,并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能促进跨文化理解和沟通,为中韩两国文学的相互交融、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2】郭志英.韩国语教授法的实际[M].延世大学出版部,2007.

3】金炳运.以中国语圈学习者为中心的韩国语教育[D].忠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4】尹汝卓.韩国语教育中文学教育的现在与未来[J].中国朝鲜语文,2023年第二期.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