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语文”教学主张与“三维多层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幸福语文 三维多层教学法 核心素养 关键能力
正文
引言: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和平,是5000多年中华文明一直赓续的主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路径回归到本源应该是怎样提升人的幸福指数?如果教与学的初心、过程、结果、反思都环绕着幸福感,并让这种幸福传递开来,传播开来,将进一步彰显教育本身的独特魅力和强大生命力。
五六十年代美国兴起一种心理学流派——人本主义理论,它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创立的,代表人物有罗杰斯。人本主义强调人的尊严、价值、创造力和自我实现,把人的本性的自我实现归结为潜能的发挥。人本主义强调创造性、自主性、责任性等心理品质和人格特征的培育,对现代教育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幸福语文”教学主张以人本主义理论为基础,通过“三维多层教学法”来实现,旨在从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情特点出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生现有基础上探索适合他们成长规律和学段规律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助力,使师生获得幸福感。
一、“幸福语文”和”三维多层教学法”内涵
“幸福语文”教学主张首先站在全人类共同追求幸福的目标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之上都能提升相应的语文学科素养,提升思维品质,拥有语文探究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和结果中,提升幸福指数,传递幸福感,让幸福力贯穿未来的生活始终。
“幸福语文”教学主张依靠“三维多层教学法”来实施。“三维多层教学法”是指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作者、读者、命题者三个维度综合解析文字或文学现象,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展开互动,引导学生尝试自主阅读,自主出题,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将创新思维和辩证思维结合起来,将提升学科成绩与增强家国情怀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教与学,其实质是对生命本质的尊重,是在引导学生主动探求知识,主动感悟和找到通向幸福的路径。
二、“幸福语文”主张和“三维多层教学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1. 让“幸福语文”为德育管理助力
当今,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单亲家庭居多,家庭教育相对缺失的现实问题在普通高中,尤其是多民族的少数民族学校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有目标、有自信、有梦想、有乐趣地学习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谈心簿”的管理方式,让幸福语文主张为德育管理助力。
幸福的学生多相似,不幸的学生各有各的不同。所带班级共有18名学生家庭陷入经济或情感困境,12名学生心理问题各异。为了帮助学生走出阴霾,真正感受幸福,走进幸福,积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实践,结合课文《谏太宗十思疏》,让学生自己行文、不拘一格地提出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等多方面的困惑、想法、建议等并通过“谈心簿”呈现出来。翻阅学生们交上来的“谈心簿”,仿佛与五彩斑斓的生命对话,他(她)们的内心独白深深触动教师固有的认知,通过多次点评、批注式的交流,学生们渐渐地自信、阳光起来,学习目标明确清晰起来,人生规划能力都有所提升。时至今日,已经毕业的学生提起当年的“谈心簿”,依旧倍感亲切并用心珍藏,工作之余翻一翻,仍能汲取智慧的力量,幸福感油然而生。
幸福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学习期间逐渐积淀形成,走上工作岗位后,对生活的影响也举足轻重。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进行5年、10年追踪,对其遇到的工作、事业、家庭、社会等问题进行有效沟通,从亦师亦友的角度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助力。时至今日,800余名学生陆续毕业,昝鹏等9名同学读完博士当了大学老师;车贞玉等35名同学走上了中小学教师岗位;王平等202名同学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建设家乡的人才;李磊等98名同学在国有大中型企业贡献力量;李胜双等76名同学在律师、护士等行业崭露头角;其他学生在全国各地自主创业,小有成就,幸福生活。
2.让幸福感在教与学活动中延伸
“幸福语文”主张实施的有效方法之一为“三维多层教学法”,把它引入教学,通过高中阶段的学习,不仅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而且对其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和创业发展进程中都能发挥实用性效能。从阅读到批注再到写作,学生完成了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增加了知识的储备,抒发了个性化的见解又提升了写作的技巧与成绩。“三维多层教学法”统摄下的批注的读书方式见证了学生们思想由肤浅到深刻,由稚嫩到成熟的成长轨迹。学生能从某一角度出发,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人物心灵对话,走进命题者维度空间,在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对话中增强知识层面的切磋、认知层面的共鸣。更在共鸣中与自己的精神对话,从而产生富有个性的生命体验。
“三维多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首先是包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大体上分ABCD四个层面,随着学习力的改变,这四个层面是动态变化的。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就找相对应层面的学生来回答。“课堂没有被遗忘的角落,要大胆地自信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此时,学生以一个主人的身份从心灵出发批注文本,允许他们在各自的能力范畴内大胆批注,增强其内在的求知欲望,快乐地走进阅读的殿堂;允许他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勇敢地发表见解。包容与鼓励能真正让他们在尊严的天空中羽翼丰满地振翅翱翔,在共同阅读和互动的过程中,师生获得和谐愉悦的幸福感。
其次,是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在循序渐进中增强读写的能力。不同年龄段、不同心理特征、不同家庭环境、不同知识储备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果,老师应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的学习层次,耐心细致地授之以渔,引领学生掌握结构化的知识,构建意识体系。由高一的目的性阅读,转而到高二的个性化阅读,再到高三的目的性阅读回归,学生在一点点进步中成就每一天,自信心的增强,让学生逐渐沉浸在幸福的阅读氛围里。
再次,是鼓励学生多思善想,在质疑中增强创新意识。也许学生最初的提问很幼稚,但随着阅历的增加,学识的丰厚,他们提出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有深度。无论是对文本的写作技巧,还是对思想内容,抑或是对作者的人生经历质疑,多问为什么?怎么样?学生就会在遣词造句或查阅资料中拓展其思考的宽度、高度、广度和厚度。思维的构建,思想的逐渐成熟,更容易让学生获得学习和思考本身所带来的幸福感。
最后,是引领学生在阅读中提炼写作的话题。在学生阅读某一文章后,从所读内容中提炼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然后用这个话题写一段话,或者三言五语,或列举事实,或抒发情怀,或阐明哲理……篇幅渐渐变长。乐意受之才能完美用之,学生的思维格局逐渐打开,思辨能力逐步增强,一点点收获着,引发着他们的社会思考,让他们快乐地书写大千世界,健康成长。
运用“三维多层教学法”的阅读与写作教学,其实质是以人为本,从本质上对生命尊重的体现,是教师在引领学生逐渐完成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学习幸福感的有效措施。
“三维多层教学法”的实践运用,让师生共同收获着“幸福语文”的快乐。在第二十三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行动中,指导学生聂子桐、邵日暖、王阳3人征文分别获得铜牌作品、优秀作品,自身获得金牌指导教师称号。在第二十五届“语文报杯”中学生主题征文行动中,指导学生战昊旻、周寒雨、杨舒萌、窦思佳4人征文获奖。指导李欣萌的作品《幸福的约定》发表在语文报社《作文素材快线》杂志。指导杨舒萌的《情比理更重要》、张宇的《理比情更重要》在2021年7月“理”字主题作文征稿活动中获得一等奖;这两篇作文和战昊旻的《环境保护重在法治》、《国家振兴需要综合型人才》、窦思佳的《遇到困难要迎难而上》刊登在《读写》杂志。指导学生郭成轩的作文《奇怪的老张》发表在《齐齐哈尔教育》。
在“共筑冬奥梦、一起向未来”青少年冬奥主题采风作品征集活动”中,组织师生436人积极参加征文大赛,经过初评,推选121人参加复赛。语文教研组张雷、史海堃2位老师分别获得教师组一、二等奖;学生共计116人获奖,其中一等奖36人,二等奖41人,优秀奖 39人;在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的同时获得个人优秀组织奖。
在首都师范大学报刊社组织的“强国复兴有我”征文大赛活动中,指导的4名学生征文分别获得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
在教师报组织的“我与书的故事”征文比赛活动中,带领青年教师积极参赛,获得一等奖,王家昱老师获得二等奖。
教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快乐成长,收获着阅读、写作、思维发展提升带来的幸福感。
3.让幸福感在学科活动中增值
在三维多层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带领工作室成员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本课程建设研究》的课题探究,积极开发形式各异的校本课程。以《中国传统诗文系列吟诵课》《好书荐读课》为载体,让学生了解诗歌吟诵之美、吟诵之意义与价值,引领学生诵读经典,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做中国人的自豪感。开展“走进高中生心理”、“走进美学 启迪智慧”、“走进教育教学理论”读书沙龙活动,让教师和学生们在反思中幸福成长。
结论:
“幸福语文”教学主张以“三维多层教学法”为抓手,全面推进在校生文学作品的创作展示;全面追踪历届毕业生的成长足迹与教法学法之间的关联性、延续性、重要性。把“两个全面”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怎样教书育人精准融合,倡导和推动“大语文观”的落地实践,助力人的可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未来,将进一步挖掘幸福语文落地的多样化措施,助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幸福力,为一生的幸福奠基,为更多人的幸福而奋斗。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蔡明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2]《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品读名师经典课堂》雷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07年版
[3]《名作细读》孙绍振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