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课堂生活教学策略的探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叶霖

会昌县筠门岭镇初级中学 江西会昌 342600

摘要

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加强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实施的必然要求。初中美术课堂生活教学,带来的是学生美术鉴赏与创作能力的提升,让美与艺术渗透生活指导生活。本文主要就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进行分析,探讨其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关联。


关键词

初中美术;生活教学;策略

正文


美术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既是生活之美的映射,又是生活的调色剂。美术源于生活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将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学生单纯地进行艺术理论的学习,美术训练脱离实际,无法实现与生活的融合,不利于学生美术鉴赏与观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因此新课改对初中美术教学提出了现实性要求。教学中必须加强与生活的关联,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用审美的视角去观察体验生活,潜移默化带来美术教学空间的延展,带来美术教学质量的提升,助力于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一、教学情境的“生活化”

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课程的组织教学需要特定的教学情境。而教学情境的创设则是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直接体现。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是课堂情境的布设,也可以是实地参观。通过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创设,让学生获得直观而亲切的认识,从而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美术知识的学习。例如在组织《光影的交响》这部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参观摄影展,让学生观看各种摄影作品,在摄影展馆中去分析画面的色彩元素,画面的视觉效果,让他们试着描绘下。在观看摄影作品的过程中,教师适当地引导启发,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画面中黑偏多,多有厚重、跳跃之感;灰偏多,多有朦胧、含蓄之感;白偏多,多有明快、活泼之感。教师深人引导让学生知道产生不同的影调的主要原因有:光的方向、光的强弱等。光线强,影调清晰;光线弱,影调朦胧;顺光,白偏多,影调明亮;逆光,黑偏多,影调厚。正是在特定的摄影场景中,学生感受到艺术家美术作品中黑白的运用魅力。真实的生活化的场景,让学生获得感受更为直观亲切。再例如学习《缤纷的家用电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附近的家电市场看一看,每位学生收集家用电器的照片及相关资料,课堂上分享这些照片,形成家电的照片展厅,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其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关联,将那些认为设计不合理的家电照片拿出来,自己重新设计。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自然融入审美与实用的设计需求。做好色彩、构造等的合理搭配。正是因为生活化场景的布设与实地的参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美术空间,其创作学习更为积极。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课堂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学内容必须走生活化之路。具体来说,就是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作为美术教学的出发点,教师应该立足学生角度去组织筛选教学内容,教学契合学生日常,关注真实的生活性问题。教学内容设计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实际,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避免内容生活化处理中流于形式。例如在组织学习《你我他》这节课时,主要是让学生把握人物特征,做好人物特征细节的描绘。在教学中,教师可

以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出示几张明星的海报,让学生认识这都是谁?因为学生对明星偶像都比较喜爱,所以能很快地回答出他们的名字。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海报,分析每个明星的特点。学生可能会说姚晨嘴大、赵丽颖脸圆、郭德纲眼睛小等,这其实是训练学生把握人物特征。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看一些自画像,例如达芬奇自画像,梵高自画像,从而引导他们在刻画人物时必须把握基本特征,凸显细节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画作的时候进行细节刻画知识的阐述,让学生边看边思考边学习。最后教师组织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同学。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画作组织他们辨认,进行教学的点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喜欢的明星海报,学生课堂参与的兴趣高涨。而后期的练习中让他们画自己的同学,从他们熟悉的人人手,实现了课堂内容与学生生活的契合。

三、教学工具“生活化”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需要一定的美术工具,而这些美术工具完全可以从生活中获取,美术工具的生活化也是教学生活化策略的体现。生活中很常见的物品都可以作为美术教学的道具与工具,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应加强这方面的引导。例如各种包装图案的设计、油漆胶水、废旧白T恤、废旧泡沫、鸡蛋壳等都可以运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例如组织《我的故事》这部分学习时,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画卡通画的技巧。教师在选取教学道具时应尽量从生活中找。此次课程选取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动画片视频、各种空白纸板、皮筋、弹弓、木棍等。教师让学生带自己的卡通玩偶来,这些物品都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观看动画,分析欣赏卡通人物的造型。然后让学生拿着弹弓、木棍等表演表演不同的动作,让其他学生捕捉其动作表情,可以作为后期卡通造型创作的素材积累。让学生分享自己带来的卡通玩偶,看这些卡通玩偶的造型特点,引导他们分析其喜怒哀乐的表情动态。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在白色纸板上画卡通形象,最后根据学生创造的卡通形象制作成简易面具,让学生根据这些卡通形象编小故事,最后戴上面具演一演,让初中美术课堂更加鲜活生动。学生在欢乐互动中加深对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这些教学工具都取材于生活,教师通过生活化道具的获取,让学生动手又动脑,变废为宝,实现不一样的美术创作,让初中美术教学更加生活化。

 

结束语:

美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的展示与艺术的呈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初中美术教学走生活化之路,是教学的必然。生活化的场景布设到内容的生活化关联再到道具的生活化选取,让学生意识到美术学习对生活的指导意义,从而激发其美术学习的热情与信心,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活动,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虞小新.源于生活,服务生活--初中美术生活化教育研究[J]. 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60.

[2]曾勇平.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2015,36:75.

[3]卢萍.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享受生活--论初中美术生活化课堂创设与实践[J].美与时代(中),2017,01:113 -114.

[4]李春艳,初中美术生活化导课方式实践探究--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5,22:140-14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