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为基,以“减”做“加”——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刘学明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糜镇明德小学,山东德州253500)

摘要

“双减”政策的落实为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方向与思路,教学评一体化课堂的实施,将教学行为、学习能力、诊断评估融为一体,推动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活动的组织要精准设计教学目标,以目标为驱动,评价先行,指引后续课堂探究活动,高效落实立德树人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巧妙设计多样化的课堂活动、辅助活动等,多措并举,共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评一体化;“双减”政策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科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所具备的基本能力、关键素质以及学习品质。 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的数学课程活动,将原本的教学活动与教学评价相结合,以评价为导向,及时修正课堂教学问题,为课堂教学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同时评价先行,也能够减少课堂教学的无效动作,改变传统数学课堂只关

注教学不关注评价的问题,通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实现小学数学课堂的轻松、高效。

一、明确内涵,确定一体化课堂目标指向

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强调将教学、学习和评价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教学理念。这种理念认为,在教学过程中,评价不仅应成为教学的导向,同时也应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反馈。通过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体化课堂的目标指向应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数学素养包括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技能、数学思考能力、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综合能力则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中,《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这一课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图形的名称特征,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以及推理能力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非常重要。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实地操作、互动游戏等活动,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解读教材,确定一体化课堂实施思路

教材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一体化课堂的关键在解读教材时,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内容安排,同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方法。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师准确把握教学重点难点,也有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通过解读教材,教师可以确定一体化课堂实施的基本思路,即以数学问题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路径,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为目标。这种一体化课堂实施思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性,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

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课本中,有一课是《小小存钱罐》,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单位换算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购物计算。教师可以根据这一教学目标设计一个超市购物的活动,让学生扮演顾客以及售货员角色,通过实际操作解决购物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这活动中,学生需要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比较,同时还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社交能力。

三、立足素养,确定一体化课堂教学目标

一体化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综合能力通过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维、数学应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应当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算法等基础知识。这些知识是构建数学体系的基础,也是学生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重要保障。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中的《看魔术—乘法的初步认识》一章中,学生需要深入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应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学生应能够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数学思维是一种逻辑清晰、严谨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规律、分析问题,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中的《交通中的线—平行与相交》一章中,学生需要运用空间思维来理解平行和相交的概念,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相关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想象力。

学生应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很多知识都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在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中的《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一章中,学生需要了解重量单位的换算和测量方法,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购物或日常生活中。

四、评价先行,明确一体化课堂教学方向

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评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弱点难点,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促进他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因此,评价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且应从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包括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以小学数学青岛版教材为例,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章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相关题目,检测学生对分数概念的理解以及计算能力如果学生在这些题目上表现不佳,教师就可以及时发现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图形组合,并让学生说明这些组合的意义特点。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图形的认知空间思维能力。

(三)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评价学生的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爱护眼睛—都市统计图》这一章节知识点时,教师可让学生调查自己家里或学校的用电情况,并运用统计知识进行分析比较。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四)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阅读教材,并让他们在课堂上讲解自己对小数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自主学习能力。

五、任务驱动,分解一体化课堂教学任务

在一体化课堂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设计具体的任务和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整个课堂教学分解为多个小任务和子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例如,在教学《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时,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图片,让学生用分数表达图片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从而引出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示范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引导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教师设计一系列的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数学知识。例如:任务1:计算下面各组分数加减法:1/4 + 2/4 = ?3/4 - 1/4 = ?2/3 + 1/3 = ?

4/5 - 3/5 = ?任务2:根据图片中的信息,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图片1:一个苹果被吃掉了一半,问还剩下多少苹果?图片2:一个蛋糕被分成了四份,其中三份被吃掉了,问还剩下多少蛋糕?任务3:探索和思考想一想,分数加减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出实例并尝试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将整个课堂教学分解为以上三个子任务,让学生逐步完成学习任务,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可以在每个小任务之后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生发现不足和改进提高。

结束语: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下,数学课堂需追求轻负高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是数学教学改革重要举措组织与实施深度解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理解核心素养内涵,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思维、语言观察、分析、表达现实世界,系统活动设计拉近生活与数学课堂之间的关系。多样化任务驱动活动设计,搭建学科活动、探究平台,深入理解数学内涵,拓展学习思维,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最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秀银.基于--一体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计[J].教师,202318):39-41

[2]方艳.教学评一体化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构建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 教育前沿),20236):173-175

[3]严丽靖.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的思考与实践[J].天津教育,202315):20-22

[4]曹莹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313):93-9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