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革命之效能分析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作业“双减”的本质不是减,而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作业回归生活实际和生命质量提升,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兴趣点。总结起来就是:基础作业少而精,关注核心抓强化。拓展作业重应用,提升能力是关键。
作业并不是大众化的多多益善。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增加作业量。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键词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关注核心抓强化; 层次性; 时效性; 知识储备 ; 作业评价
作业是检验教学成效的主要途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内涵丰富,学生能力、情感、品格的培养事无巨细,因此教师务必重视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应体现关注个体差异,具有层次性;重视时效性,体现学科特点,富有灵活性。既能检测知识的掌握,加强学习方法的操练与思维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首先谈谈原来的作业设计:
长期以来,受 “唯分数论”的影响,作业设计很难跳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圈子,作业量上全体学生“一刀切”。作业内容上,机械抄写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对实践性、发散性强的问题,无法灵活解决。作业设计上“一刀切”的统一任务,表现为优秀学生轻松,中等生适中,但学困生就拖拖沓沓,且作业质量上也不能尽如人意。而且长此以往,学优生得不到拔高,中等生踏实推进,学困生拖班级后腿,各个层面的学生都不能得到最优和最适合他们的发展。最终导致学生知识视野不开阔,思维僵化。
接下来谈谈今次的作业革命:
作业“双减”的本质不是减,而是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让作业回归生活实际和生命质量提升,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兴趣点。总结起来就是:基础作业少而精,关注核心抓强化。拓展作业重应用,提升能力是关键。
下面列举我在实际教学中精准作业设计的一点想法与做法。
一、关注个体差异,设计层次性作业
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天赋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在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环节我们已经注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那么在作业的设计上,就不能四十个学生“一刀切”;可以采取作业分层,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护,不同层次的学生语文能力得到展示。具体做法有:
1. 难易分层
针对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我的作业要求是:a、抄写并积累基础字词,及词语释义;b、背诵课文中的重要段落;c、《绩优》的填写基础部分独立完成,有难度的题目可以请教同学和老师。对于中等学生,作业设计是:a、积累基础字词并记诵课文重要段落;b、就课文中好的语段写一点读后感或一段赏析性文字;c、辅助基础差的学生完成《绩优》上的阅读题目;针对优等生,我的作业设计是:a、首先积累基础字词,并搜集形近字,小组内辅导其他成员;b、注重知识拓展,独立完成一篇课外阅读,梳理作者思路,对好的语段进行品评赏析;c、仿写一个段落。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我设计了这样一份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并享受到做作业的趣味。《敬业与乐业》练习如下:
(1) 摘抄文中引用的儒家与佛家的名言警句,并记诵;
(2) 说说这些语句在文段中每处的论证作用;
(3) 请你就“人类合理的生活”结合文中的名言,谈谈自己的感想,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这样的作业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既可满足优等生的要求,又可使中下等生练有所得,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学生们又具有好强的心理,往往会知难而进,满足自己探索和发展的需要,主动探究更高要求的作业,获得更大地提高。
2、份量分层
作业并不是大众化的多多益善。作业量的分层是指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情况,对其发展要求的不同进行增减。对于学习能力强,智力发展好,知识掌握较快的学生,可增加作业量。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是必要的。每课的基础练习必不可少,以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至于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的一些拓展性练习,他们可以选做或不做。如背诵练习,一般学生只要按照教材要求背诵有关篇目、段落;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要求他们多选择一些精彩片段背下来,并就某个片段进行修辞及写作手法的赏析。如:教学《湖心亭看雪》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作业:(1)重点字词默写,并加强理解;(2)背诵写景的白描手法的语段;(3)课外搜集描写西湖雪景的诗句;(4)就文中写西湖雪景的白描语段充分发挥想象,进行雪夜西湖赏景的画面描写,注意景物轮廓的描摹,以体现写景中的白描手法。(5)就这一白描语段,进行仿写。让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二到三项来完成。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前两项作业课前就可以完成,他就把时间花在查找、背诵、仿写上,在积累练习中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3、时间分层
同样的作业,有待学生十几分钟就能完成,有的学生则要花上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因此作业设计要考虑分层,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获得成功的体验。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完成作业时间上的分层要求,能有效保障后进生“吃得了”的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求背诵的段落,允许课堂上背不熟的学生回家继续背到熟练为止。要求优等生隔天就得交的作业,后进生可以宽限几天。这样,保证了后进生的作业质量,使之扎实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良性循环。
由于分层作业的分量,难度适宜,选择自主、完成的时间灵活,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作业困难降低。这无疑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间既感到轻松,又扎实掌握了知识技能。当然,教师还应当相机鼓励学生向更高层次挑战。
二、设计积累型作业,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语文学习最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优美句段,古诗词,文言文名篇。新课标要求积累的各类成语、谚语、诗句、格言警句等,可以让学生准备一个本子,以备摘抄一些名句、古诗、成语、名家名篇等。以课本为主,以课外读物为辅。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还可进行一些“飞花令”成语接龙,名句接龙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在这样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积淀,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奠定能力。
1、 记诵型作业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和背诵是理解课文和积累语言的重要铺垫。教师很有必要设计朗读和记诵作业。首先,记诵内容要有所侧重;(1)注重记忆、背诵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或细节描写的语段;(2)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语段进行背诵。
2、 仿写语段、赏析语段类作业
仿写是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可以挑选文中自己喜欢的某一语段进行仿写。如:《论精神的三间小屋》文末语段“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永恒;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既锻炼了思维,又提高了语感及语言能力。这类作业优等生及中等学生可以轻松应对。
赏析类作业,如古诗词中的名句赏析,及古文言散文中的某个写景抒情语段。可以从修辞的角度切入,谈语段字里行间渗透的作者情感。此类活动的进行,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拓其想象力,提高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 拓展阅读型作业
新课程标准把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阅读成为学生最经常的、最重要的第二课堂。九年级学生有一本《语文同步阅读》,对于这本阅读,我设计为三个环节,分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完成。(一)基础面上,读懂文意,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基本文意并简单概括。(二)中等层次发展面上,结合课内所学,就课外阅读的具体片段,写一点赏析类文字;(三)提高能力面上,就课内所学文段与阅读的课外文段进行比较阅读,写阅读感悟,主要从思想上、情感上、修辞手法上,进行比较,赏析鉴别。通过以上分层次的阅读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这样,学生既获得了阅读的成就感,也极大地激发了学习兴趣。
三、作业评价
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要打破单一的分数、等级评价方式,形式要活泼多样。如,短语评价、图表符合评价、动作评价、表情评价、语言评价等。还可以通过展示、汇报、交流等方式来检查,评估作业。评价时要尽可能地发现形式作业过程中的可取因素,从能力、情感等角度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要坚持正面鼓励的原则。
作业革命带来的新的作业设计思路,可以更灵活地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个体的能力发展,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不同等次的学生个体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够获得更好更大的拓展训练及思维能力拓展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