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步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灵活运用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红蕊

曲靖市会泽职业技术学校 云南省 曲靖市 654200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分步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运用。首先介绍了分步法的概念及其应用价值,包括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促进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然后,分析了“分步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最后通过具体的案例,详细介绍了分步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应用实例,包括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前的步骤分析、操作过程中的分步骤实施,以及操作后的总结与反思。最后,文章总结了分步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有效性,并提出了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分步法;信息技术;操作课堂;应用价值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已成为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在中职教育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中职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如何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分步法”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其在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本文旨在探讨“分步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灵活运用,以期为相关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分步法的概念和应用价值

分步法是一种在各个领域中都广泛应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它通过将一个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更简单、更易于处理的子问题或步骤,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分步法具有特别的应用价值。

首先,分步法能够降低操作难度。在信息技术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复杂的问题或任务,如制作一个复杂的PPT演示文稿、编写一段程序代码等。这些问题或任务往往包含多个步骤和操作环节,如果一次性要求学生完成整个任务,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不知所措。而通过分步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整个任务分解为若干个步骤,每个步骤都相对简单,这样学生就可以一步步地完成每个步骤,最终完成整个任务。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操作过程,降低操作难度。

其次,分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信息技术操作中,学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通过分步法,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分解问题,并一步步地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问题的本质,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最后,分步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教师的讲解往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分步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更清晰地讲解操作步骤,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灵活地调整步数和每一步的难度,使教学更加针对性和有效性。

总之,分步法是一种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步法的应用,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操作过程,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分步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步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平衡问题

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教师往往偏向于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略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受到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习惯于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而实际操作则常常被视为是理论知识学习后的附加环节。然而,在信息技术领域,实际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需要通过不断的实践才能真正掌握信息技术。因此,分步法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平衡问题。

(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的设计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是为了教而教。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自主探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深入。分步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教师需要设计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才能充分发挥分步法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协调问题

尽管分步法强调教学设计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并不能很好地贯彻这一原则。这主要表现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不突出,教学过程体现不够,流于形式。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足够的引导和帮助,学习效果不佳。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建议教师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采用以下策略:

(一)调整教学策略,让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

教师们可以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确保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通过精心制定贴合实际的教学计划,教师们可以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出色的实际操作能力。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教师们可以引入生动的案例分析,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引导学生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教师们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并培养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们还可以通过实际项目实践,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在实践中体验到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从而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实际项目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二)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引导他们主动探索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师应当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角。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或任务,教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灵活运用小组合作、互动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开始学习之前,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清楚自己的学习方向和重点。这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有目的地、有效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书籍、网站、视频等资源,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这些资源可以是关于课程内容的深入阅读材料、实践操作指南或者是其他形式的参考资料。

(三)加强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的协调

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通过及时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不足之处,进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分步法在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的应用实例

(一)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前的步骤分析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前的步骤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这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操作过程,提高操作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在进行信息技术操作前,引导学生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步骤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的目的和任务。这可以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感到困惑或偏离目标。通过将操作过程分解为具体的步骤,学生可以更清楚地了解每个步骤的必要性以及它们如何相互关联。以在Excel中制作一份班级学生信息表为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表格包括些什么:

1. 学生的姓名:这是基础的文字数据。

2. 性别:这是文字数据。

3. 学生的身体证号码:这是一个18位的纯数字数据。

4. 电话号码:这是一个18位的纯数字数据。

5. 入学日期:这是日期数据。

通过这样的步骤分析,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节课的目标,同时也为下面Excel表格中各类数据的输入与设置的操作做好铺垫,也让学生慢慢养成解剖实例的习惯。这样学生有的放矢,带着目标去听课,提高他们的听课效率和操作效率,每一个小目标的完成都能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学习的动力满满。

(二)操作过程中的分步骤实施

教师对实例进行了步骤的分解,接下来就对每一个步骤的操作演示,且在操作过程中要慢,让学生看清楚教师每一次的操作,操作的同时要配合上口头的讲述和强调,确保学生听懂操作的要领,看清晰操作先后顺序。且每操作完成一步就让学生练习一步。以Excel制作一份班级学生信息表格为例,教师通过“极域课堂管理系统”这个软件中的“广播”功能操作演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步、 打开Excel软件并创建一个新文档:打开电脑上的Excel软件。可以通过点击电脑的“开始”菜单,然后在“所有程序”中找到“Microsoft Excel”并点击打开,进入Excel软件后,点击“空白工作簿”按钮,创建一个新的空白文档。

2步、 输入学生姓名和性别:点击“A1”单元格,光标闪烁时,输入学生的姓名输入完成,按“Enter”确认,再次单击“A1”单元格,选中刚才输入的姓名对字体、字号、颜色等进行设置;用同样的方法在“B1”单元格输入“男”或者“女”。

3步、 输入身份证号码和电话号码:单击“C”列,右键选择以“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对话框中选择单击“数字——文本——确定”这样就完成了数值转文本的设置;再单击“C1”单元格,光标闪烁时,输入18位的身份证号码数字,输入完成按下“Enter”确认后,“C1”单元格显示的内容超出了边框,此时把鼠标放到“C”列与“D”列的中间交缝处,当鼠标变成左右方向键时,按下鼠标左键向右拖动,直到身份证号码完成在框内为至,这就是改变列宽;用同时的方法设置“D”列,并输入11位的电话号码。

4步、 输入入学日期:单击“E”列,右键选择以“设置单元格格式”,在对话框中选择单击“数字——日期——选择喜欢的类型——确定”这样就完成了日期格式的设置;再单击“C1”单元格,光标闪烁时,输入“22/9/1” 输入完成按下“Enter”确认后。

第五步、 保存文档:最后,点击“文件”菜单中的“保存”按钮,将制作好的表格好的文档保存到电脑中。在保存对话框中,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文件名和文件类型,然后点击“保存”按钮即可。

通过以上五个步骤,教师以引导学生逐步掌握Excel字符输入的技巧。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巡视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正确地完成操作步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请学生演示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操作技巧和要领。

(三)操作后的总结与反思

在完成操作后,教师应当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精心的总结与深度反思,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比如,在完成一个一份学生信息表的制作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总结整个操作过程,包括文档的建立、各类数据的输入及设置、表格列宽行高等细节。同时,还应当让学生深入反思自己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熟练地应用分步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成果展示和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彼此的经验和体会,并鼓励他们互相评价、提出建议。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让他们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成长。

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和反馈,发现学生在班级信息表制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对键盘的不熟悉、鼠标操控能力等,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这一环节的进行不仅有助于学生提升技能,更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信和积极性。

总的来说,操作后的总结与反思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更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教师应当重视这一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本文通过对“分步法”在中职信息技术操作课堂中应用的探讨和分析得出,“分步法”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能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在应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合理制定分步计划;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最后,要及时跟进学生的操作过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指导。

参考文献:

[1]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中职信息技术课程研究现状与发展[J].韦权峰.科技风,2021(09).

[2]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索[J].孙传玲.基础教育论坛,2021(33).

[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究[J].王小辉.科普童话,2020(03).

[4]“创客教育”思想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分析[J].朱立鸿.读写算,2020(05).

[5]基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实践研究[J].马学义.新课程,2020(23).

[6]创客教育背景下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探讨[J].马桐胜.智力,2020(1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