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用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大概念;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正文
新课标要求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强调了在课程内容的把握上要从整体注重其结构化以及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在教学方式上重视从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等方面落实课程目标[1]。“单元整体教学”理念的提出与落实为教育工作者打开了新的视野,它注重教学目标的整体达成、内容的整合和过程的整体实施,相比于传统的“课时教学”,能站在更高的角度帮助学生科学地、有效地构建知识体系,培养数学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单元“大概念'概述及内涵
所谓高效课堂模式下的“大单元教学”,是指站在更高的角度,把一个学段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跨年级进行知识的有效迁移,重构符合教学实际的新知识系统,使课堂内容无重复,教学环节更紧凑,课堂内容倍增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授课方式。教师可以跨年级整合教材,最大限度地削减重复知识,使课堂内容实现高度浓缩。教师还可以把学科知识按照学习的实际需要重新规划整合,综合设计,有序实施,从而把小学六年的学习内容贯通起来,将高效的“单元模块”植入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学习必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活动经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往往根据知识点将一个单元分解成若干课时进行教学,很容易让学生产生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基于此,教师应在充分尊重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对数学课程进行适当调整,依据教材内容进行大单元设计,将教学内容有机整合,让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有机结合,是师生乃至家长共同参与的学习实践活动。其理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多样性。数学大单元教学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由学校延伸至家庭或者社会,例如,运动场、商店、游乐场等,学习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因此,教师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校外实验研究、问卷调查、网络查找资料等活动,并灵活调整学习时间。二是关联性。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每个课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前后紧密相连的。在大单元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存在各种各样的联系,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学习知识、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全方位进行数学学习。三是生长性。数学大单元教学没有止步于课堂练习,而是借助课后延伸,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让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探索实践中,提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开展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正式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搜索相关教学资源,制作教学课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单元中各项内容的整合,如此,才能保证单元整体教学的有效落实。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对数学公式、概念、理论等进行分析,总结出相应的教学规律,这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很有帮助。要想实现上述目标,教师必须要妥善做好备课工作,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做好教学环节的优化设计活动。
(二)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改善传统教学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立足实际教学现状,积极开展单元整体教学活动,将单元整体知识串联在一起,提高教学活动的广度与深度[2]。与此同时,高效利用教学时间,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和巩固,从而实现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
(三)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对单元整体教学加以落实,能够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提升,并帮助其进行自我突破,进行自我总结与分析,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能够找到数学学习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将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灵活的应用于日常生活。一方面,这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在学习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探索。另一方面,这样能够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现代教育的相关要求。
二、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用策略
(一)研读分析教材,
教材内容的分析理解是进行大单元整体教学的前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优化都要在深度研读教材的前提下进行。研读分析教材,要依据课程标准重点分析教材的三个方面:
1.分析显性知识结构,确立大概念
显性知识结构就是教材中明确列出来的知识,分析大单元的显性知识结构就是要找出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通常可以用概念图如思维导图来进行梳理,通过梳理找出这些知识中的大概念[3]。大概念首先是概念,是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大概念一般是处于所有概念的最上位,其他概念属于大概念的下位;对知识的后续学习有较大影响,处于知识间的最关键地方。显性的知识结构一般成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的知识需要找出知识结构的共性,作为大概念;递进关系的知识一般需要找到知识结构的关键点或者是最上位概念作为大概念,以大概念来统领大单元整体教学。如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这些图形的认识知识结构属于并列关系的认知结构,每种图形的认识都主要包含特征如高和底的概念及操作、边的关系、角的关系以及应用,通过梳理之后发现图形认识的核心大概念主要是图形的特征,然后具体细化到图形的组成要素边、角的关系以及应用。
2.分析隐性知识结构,确立大问题
数学知识通常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些隐性知识,如数学文化包含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价值观等,通过分析大单元的隐性知识结构,可以帮助确立大问题,通过大问题引领学生开展问题生长学习活动——“提出大问题→衍生问题1→解决问题1,提出问题2→解决问题2,提出问题3→……→解决问题n,总结反思”。如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主要包含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这个大单元内容,在面积定义的核心概念统领下,可以确立这样的单元大问题:为什么研究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如何推导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然后具体到每个内容中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教师设计这样的课时大问题:为什么要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如何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除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还在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方面提出此类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3.分析数学核心素养,确立大方向
数学学科教学的本质是育人,数学知识又是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分析其承载的育人目标,并在核心素养的目标指导下确立相应的育人大目标,明确育人方向。如多边形的认识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的认识主题,这个大单元主要承载的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抽象能力、空间观念、推理意识、几何直观等。关于抽象,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对现实事物的抽象﹐另一种是对数学对象的抽象,一般的图形认识首先经历从事物抽象到图形,而后由概念进一步抽象到概念﹐经历两次抽象过程,通过分析﹐确定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方向[4]。
(二)合理规划单元内容,确保清晰易懂
在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合理规划单元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一条策略。教师对单元内容的规划,反映着教师对学生能力水平与学习需求的了解程度,因此教师必须对单元内容实现重构,以确保整合之后的单元内容清晰易懂,师生可以较为顺利地完成单元学习过程。
以长度单位、测量、面积等知识为例。这些内容分布在教材的不同部分,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时候有两条路径。首先,是以各部分内容本身为一个单元,和每部分前后的计算或其他相关知识相衔接开展教学活动。其次,是将这些与长度和面积有关的内容全部整合起来,构成一个“大单元”。选择何种路径,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决定,以保证其合理性。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如何测量和判断物体的长度有经验,无论其经验来自于幼儿园还是家庭教育,那么都可以采用后一种路径,即进行大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从长度单位和测量开始,先带领学生进行已有知识经验的巩固,然后逐步进入到对物体面积乃至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过程中要注意计算上的难度,不要过高,复杂的计算问题可以在针对计算的大单元整体教学中解决。
(三)纵向推动教学,深化学生理解
基于大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采取纵向推动的教学方法,以深化学生的理解。
首先,教师需要在课堂中引入大概念。教师可以先介绍大概念的定义,然后通过举例或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概念。例如,讲解乘法口诀表时,教师可以引入“整数乘法”的大概念,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乘法运算解决数学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演绎推理,将大概念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教师应注重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推理能力。例如,讲解加法运算时,教师可以引入“乘法运算”的大概念,并通过举例帮助学生理解如何使用加法运算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可以通过演绎推理的方式,将“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两种运算之间的关系。如此一来,学生能够理解大概念,并将概念应用到数学问题解决中。最后,教师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归纳总结,将大概念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例如,讲解完“整数乘法”和“加法运算”后,教师可以引入“分数乘法”和“减法运算”的大概念。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将“整数乘法”“加法运算”与“分数乘法”“减法运算”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大概念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四)完善单元评价机制,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与“学”的发展均起到促进作用。在传统教学中,部分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其作出评价,但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和作用,统筹全局,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以自主评价、小组评价的形式开展学后反思,及时梳理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完善自我,以获得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与发展[5]。
以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百分数(一)”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本单元的重点学习内容以及学生在每一单元板块后“做一做”题目的完成表现作出评价。教师在肯定学生积极学习行为的同时,还要指出不足,及时督促学生改正。为使评价内容更加科学有效,教师可以在班级内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表格,指导学生完成表格填写。(见下表)
课题 | 评价内容 | 评价分数1~10分 |
百分数的认识 | 1.掌握百分数的表达方法,了解百分数、百分比、百分率以及百分号所代表的意义 2.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百分数问题,深刻体会百分数所表示的含义
| |
合格率 | 1.了解合格率也是百分数的一种,掌握合格率的计算方法,认识到算式在除不尽时,通常在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学习将小数与分数化成百分数的基本方法,顺利地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
四、结语
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集中体现,单元整体教学要找到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生长点和延伸点;要明确其融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具体方式和载体;要对核心概念和核心思想在整体观下做统筹安排和合理布置等。总之,单元教学是培育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小学数学教师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从整体出发,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未来学习有支撑意义的数学基础知识结构,体会和感悟不同教学内容背后的一致性、可迁移性的数学思想和活动经验,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发展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平,潘禹辰,徐文彬 . 大概念下小学数学的知识理解与教学改进:以度量视角下的“数与运算”为例 [J]. 教学月刊小学版 ( 数学 ),2022(10):50-54.
[2]胡燕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构架与实施 [J]. 课堂内外(小
学教研),2022(1):3.
[3] 戴亚琴 . 从单元整体出发,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成效[J].求知导刊,2022,(35).
[4] 刘徽. 大概念教学: 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 38.
[5] 陈剑梅.大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2(8):2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