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陈文晶 刘海燕

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人民医院 山东 济南 251400

摘要

目的: 探究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方法:起始时间设置为2022年1月,结束时间设置为2022年12月,经过各种筛选手段下,最终明确80名患者,在科学合理分组下,两组人数相等,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研究组则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对比结果。结果:在急救时间、生存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相比于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而言,研究组各项数据结果更佳,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对于急诊创伤患者而言,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极大程度地提升了救治效率,缩短诊疗时间,全面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诊;急救;创伤;无缝隙急救护理

正文


急诊创伤患者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交通事故、工伤事故、自然灾害等。其中,交通事故是最主要的发病类型,占急诊创伤患者的大多数[1]。此外,跌倒与坠落、暴力伤害、火灾等也是急诊创伤患者的常见病因。急诊创伤患者的发病年龄分布广泛,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其中,青少年和成年人是最容易发生创伤的年龄段,主要因为这两个年龄段的人群活动量大,参与危险活动的机会多。此外,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反应速度减慢,也容易发生跌倒与坠落等创伤。急诊创伤患者的损伤部位涉及全身各个部位,包括头颅、胸腹、四肢等。其中,头部和四肢是最常见的损伤部位,这可能与交通事故和跌倒与坠落等事故类型有关。此外,胸腹部的损伤也比较常见,主要见于工伤事故和暴力伤害等。急诊创伤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包括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等[2]。其中,重度和极重度创伤患者病情最为严重,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和重症监护。轻度创伤患者病情较轻,一般进行保守治疗和康复治疗即可。基于此,为了探究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本文展开了具体的对比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起始时间设置为2022年1月,结束时间设置为2022年12月,经过各种筛选手段下,最终明确80名患者,在科学合理分组下,两组人数相等其中,研究组患2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2.98±0.93)岁9例高空坠伤、5例烫伤、8例钝器致伤、14例交通事故,4例其他对照组患者2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3.25±1.16)岁10例高空坠伤、4例烫伤、9例钝器致伤、13例交通事故,4例其他。在专业的分析工具应用下,获得出的结果显示P值在0.05以上,由此可见本次分组下的结果能够应用于后文的进一步对比研究中。

纳入标准:均符合急诊创伤诊断标准;护理方法均为自主选择;充分获取调研对象的同意。

排除标准:严重疾病,如心脏病、癌症等;有产后感染、出血等情况;精神状况差,无法配合各种调查研究;出于自身心理等各种因素,难以配合治疗的;拒绝调研的。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

1)基本护理。护理人员按照常规护理原则对患者进行护理,包括配合医生检查损伤部位的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展开对应的急救护理。(2)急救原则,坚持抢救生命、防感染、止血的原则,若患者存在有呼吸道异物情况则应马上处理保持护理道通常,防止缺血性休克情况出现。对伤口进行护理等。

研究组则应用无缝隙急救护理。具体内容为:

1)快速评估与诊断

在急诊室中,对于创伤患者,快速评估与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护士应首先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以判断患者的整体状态[3]。其次,应检查外伤情况,如皮肤破损、骨折、出血等,以确定创伤的严重程度。同时,还需关注患者的疼痛情况,了解疼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以便给予适当的止痛措施。根据以上评估结果,护士可提出初步的诊断建议,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2)院前急救

在患者被送入急诊室后,院前急救是紧接着的重要环节。护士应迅速进行患者搬运,确保搬运过程中患者姿势正确、平稳,避免加重伤情[4]。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固定等。在急救过程中,护士还需保持与家属的良好沟通,稳定家属情绪,指导家属如何配合急救工作。

3)急诊室处理

在急诊室中,护士应协助医生进行分诊工作,根据患者的伤情轻重及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对于危重患者,应立即送入抢救室进行紧急处理,如心肺复苏、止血等[5]。同时,护士还需对患者进行伤口处理,如清洗、消毒、包扎等,以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根据医生指示,护士还需给予相应的药物和仪器治疗,如止痛药、抗生素、输液等。

4)术后护理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士应提供全面的术后护理。首先,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脉搏、血压等,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其次,应给予适当的止痛药和抗生素,以缓解疼痛和预防感染[6]。此外,护士还需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肢体功能锻炼、呼吸训练等,以促进患者恢复体力。

5)家属沟通

在患者接受急救过程中,与家属的沟通是必不可少的。护士应及时向家属说明患者的病情及治疗进展,使家属了解患者的状况。同时,应指导家属如何照顾患者,如如何协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如何调整饮食等[7]。在与家属沟通的过程中,护士还需关注家属的情绪变化,给予适当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生存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其中急救时间包括确诊、急诊科停留、急诊至手术、住院;生存质量表包括活动能力、心理状态、精神面貌等,各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调研选取的数据分析软件为SPSS23。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展开分类,计数以n表示,计量以`x±s表示。选取t、x2进行检验。结果中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照组和研究急救时间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急救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 两组患者急救时间对比x±s

组别

人数

确诊时间(min

急诊科停留(min

急诊至手术时间(min

住院天数(d

研究组

40

33.27±0.77

22.64±0.43

40.25±1.38

14.27±0.58

对照组

40

38.67±0.16

29.66±0.77

78.64±0.47

20.89±0.79

t


17.157

27.928

14.268

25.941

P


P<0.05

P<0.05

P<0.05

P<0.05

2.2 对照组和研究组生存质量指标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相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指标对比x±s,分



活动能力

心理状态

精神面貌

研究组

40

8.13±0.35

7.64±0.98

7.91±0.71

对照组

40

4.64±0.29

5.65±0.73

5.04±0.19

t


16.541

19.057

25.221

P


P<0.05

P<0.05

P<0.05

2.3 对照组和研究组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在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患者对比上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如表3所示。

3 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

40

39(97.50%)

1(2.50%)

对照组

40

31(77.50%)

6(15.00%)

x2


20.525

11.227

P


P<0.05

P<0.05

2.4 对照组和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在护理满意度方面,两组患者对比上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如表4所示。

4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研究组

40

24

15

1

39(97.50%)

对照组

40

15

17

8

32(80.00%)

x2





5.746

P





P<0.05

3讨论

急诊创伤患者的治疗因个体差异而异,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等。其中,保守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伤口清理和包扎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重度和极重度创伤患者,需要进行手术修复和重建;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物理治疗、心理辅导等,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和心理健康。总体来说,急诊创伤患者的发病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预防和救治工作。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无缝隙急救护理是一种全面的、系统化的急救护理模式,旨在为急诊患者提供更加快速、准确、高效的医疗服务。该模式强调在院前、院内、术后及家属沟通等各个环节中,护士需发挥主导作用,与医生、检验师、物理治疗师等多学科团队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得到无缝隙的护理服务[8]。在应用现状方面,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已经在国内外许多医疗机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还缩短了救治时间,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特别是在急诊创伤患者救治中,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急诊创伤患者,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救治效果。首先,在患者到达医院之前,院前急救人员已经通过快速评估和初步处理,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救治时间[9]。其次,在急诊室中,护士能够迅速进行伤情评估,协助医生进行紧急处理,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此外,通过与家属的沟通,护士能够及时传递患者病情信息,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康复,从而更好地促进患者的恢复[10]。尽管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一些挑战。例如,护士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独立完成急救任务;同时,医疗机构也需要提供充足的医疗资源和支持,以确保急救护理的顺利进行。此外,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也是实现无缝隙急救护理的关键。

本文研究中,在急救时间、生存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上,相比于仅应用常规急救护理而言,研究组各项数据结果更佳,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分析原因如下:

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强调各科室和各医护人员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构建快速、高效的急救流程。这可以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注重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地评估和护理,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照顾。这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注重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传递患者病情信息,指导家属如何协助患者康复。这可以减轻家属的焦虑和担忧,提高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注重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使医护人员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从而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注重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诊创伤患者而言,无缝隙急救护理模式通过优化急救流程、全面评估和护理患者、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合作、提升医护人员能力以及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等方面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急救时间、生存质量评分、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雷波.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探析[J].饮食保健, 2019, 006(041):118.

[2] 佛姗姗.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2019.

[3] 金珊,孙可巧.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饮食保健, 2019, 006(052):111.

[4] 刘艳玲.严重创伤患者的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分析[J].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9, 27(4):2.DOI:10.3969/j.issn.1005-1457.2019.04.075.

[5] 杨秀萍.急诊创伤护理中无缝隙急救护理的价值[J].  2021.

[6] 张增芸.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 2018.DOI:10.3969/j.issn.1006-6845.2018.06.150.

[7] 樊晓红,候彩娥.优质护理在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饮食保健, 2018.

[8] 张丽,王琳.优质护理在创伤急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 6(9):2.

[9] 李文娟,王璐.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

[10] 熊亚男.基于急诊急救护理措施对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11):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