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媛媛 刘爱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 272000

摘要

目的: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方法:抽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每组34例。以抢救各项时间、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抢救各项时间对比发现,实验组显短(P<0.05)。抢救成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结论: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对患者的抢救各项时间予以缩短,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为此患者较满意。


关键词

急诊胸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各项时间;抢救成功率;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

正文


胸痛是一种原发于胸部或者从身体其他部位向胸部辐射的疼痛症状,其原因多种多样且程度轻或重,常见性病因有炎症性疾病,内脏缺血肿瘤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和机械压迫。急诊胸痛是危重症中常见的症状表现,患者病情严重,病死率较高,对胸痛病因进行迅速诊断,在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对改善预后是一项重要的体检工作,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管再通的时间愈早,就能防止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增加抢救成功率,保护心功能和减少病死率[1]急诊科是医院的一个窗口,于院前接诊、症状划分、病情评估、辅助机检查以及急救处理等都需要迅速完成,在常规急诊护理方面缺少科学流程管理,接诊到抢救流程含混不清,耽误确诊时间等问题,应综合胸痛特征和急诊护理特征对急救流程加以优化,完善急救流程,以达到对患者快速接诊、分诊及诊断和急救处理的目的,确保抢教效果达到最佳[2]为此,本次研究为此,抽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分析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抢救效果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取于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急诊胸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前者采取常规护理,后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每组34例。以上患者均符合急诊胸痛诊断标准,患者资料完整,经向其表明本次研究意义后,可主动配合本次研究安排。排除患有其他严重性疾病者,精神疾病者,认知障碍者,以及因其他因素无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其中参考组男、女分别为15例、19例,年龄43-76岁,均值范围(56.54±0.54)岁。实验组男、女分别为17例、17例,年龄45-75岁,均值范围(56.78±0.87)岁。两组资料比较差异小P0.05

1.2 方法

1.2.1参考组

本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自主人院主诉胸痛患者由接诊医师拟诊,经简便快捷的分诊置于抢救室内,并启动绿色通道,采取心电图扫描;对院前急诊急救的患者实施了简单的急救并对患者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在抢救室内为患者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采取药物治疗,及静脉采血施行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及凝血系统的检测,心电图监测典型缺血改变的患者分析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还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如无异常情况应做主动脉夹层的筛查,经治疗患者症状无任何改变,则采取心肌损伤标志物检测,对低度可疑病变患者保留观察,对高度可疑病变患者采取影像学检查确诊后,再转入专科治疗。

1.2.2实验组

本组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方法如下:

1)建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制度,护理人员均要经过系统化专业化培训,获得急诊护理力的优化过巧,量化考核证护理人员熟练操作流程仪器设备药物准备护患沟通,对风险因素应急流程予以明确

2)建胸痛微信群及时公布患者的心电图生命体征验血指标。在接诊护理中,在院前急诊急救的患者如生命体征不稳需马上抢救转运到急诊科抢救室继续执行抢救工作,如生命体征平稳应迅速,则患者的情况作出评价。自主人院对胸痛主诉患者的接诊医生进行拟诊开辟急诊绿色通道根据病情下达医嘱心内科医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掌握;结合患者各项指标等来划分危重程度,如果病情不稳则需要重点处理,并同步做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检测,对患者病情资料有详细的了解,比如胸痛的发作时间、诱发因素、既往史用药史合并症等。

3)急诊科抢救室对患者进行抢救价,在生命体征10分钟之内完成心电图检查,排除是否存在级及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可能,并将心电图传送到胸痛中心,速建立静脉通道,并进行吸氧心电监护,以确定急性S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发生,并及时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介入治疗的情况,满足介人治疗条件并取得同意的患者,应将其导管室治疗,反之应直接送急诊科抢救室进行溶栓。

4)采取MEW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将其分为危重症患者、重症患者一般急诊患者,危重症患者送入抢救室行对症急救处理,例如生命体征严密监护、呼吸机给氧、静脉通路建立心肌梗死的介入溶栓治疗等。重症患者严密监护并按医嘱给药,施行吸氧止痛及其他对症治疗,必要期间需采取手术治疗。一般急诊患者进入留观区进行留观监护进行定期复查,如有新的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

5)患者病情危急,要求护理人员在短期内迅速获得患者病因、个人基本状况及其他资料。再结合其临床表现、身体体征,初步确定患者病情危重等级,对非常危急者,迅速启动急诊胸痛的绿色诊治通道,将此类患者送至复苏室继续观察;对病情危重者,送专科病房迅速诊断治疗或送抢救室抢救;此外普通急性胸痛者,可根据其性别、年龄和发病类型,送至相应诊室进行对症处理。

6)院内成立急诊胸痛抢救专业队伍由危重症医生急诊护理人员组成患者进行心电监测血压和呼吸频率观察,针对患者具体疾病进行护理干预,家属随诊的患者,通过向家属了解其疾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以免护理时对患者产生伤害。当患者意识清楚病情得到缓解时,采取针对性治疗。例如发生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抢救,对患者行心电图CT血常规凝血四项及血糖等检查,尽早与医生讨论、掌握患者病情,对患者施行迅速抢救。在护理过程中还应调整患者的身体姿势,协助维持仰卧位以免压迫呼吸,并给患者清洁呼吸道使其呼吸畅通。

1.3 效果观察

1.3.1 抢救各项时间

对两组抢救各项时间予以观察记录,其中可见急救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开始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

1.3.2抢救成功率

观察记录两组抢救成功率情况。

1.3.3不良事件发生率

对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予以观察,其中可见心率失常、心力衰竭、肾功能不良及休克。

1.3.4护理满意度

对两组护理满意度采取自编满意度问卷表进行了解。计算方法:(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所得到的数据均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处理。±s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于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当所计算出的P0.05时则提示进行对比的对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抢救各项时间对比分析

1显示,抢救各项时间对比发现,实验组显短(P0.05)。

1 两组抢救各项时间对比分析

组别

例数

急救时间(min)

分诊评估时间(min)

急诊停留时间(min)

开始治疗时间(min)

住院时间(d)

实验组

34

25.43±3.43

1.46±0.23

5.78±1.54

38.98±4.54

9.43±2.12

参考组

34

43.43±5.43

2.78±0.45

8.76±1.32

54.32±5.23

12.34±2.43

t

-

16.341

15.230

8.566

12.915

5.261

P

-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分析

2显示,抢救成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

2 两组抢救成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抢救成功率%)

实验组

34

32(94.12%)

参考组

34

25(73.53%)

χ2

-

5.314

P

-

0.021

2.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

3显示,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

3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心率失常

心力衰竭

肾功能不良

休克

不良事件发生率%)

实验组

34

1(2.94%)

1(2.94%)

1(2.94%)

0(0.00%)

8.82%(3/34)

参考组

34

3(8.82%)

3(8.82%)

2(5.88%)

2(5.88%)

29.41%(10/34)

χ2

-

1.063

1.063

0.348

1.014

4.660

P

-

0.303

0.303

0.555

0.314

0.031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

4显示,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

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一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

34

21(61.76%)

11(32.35%)

2(5.88%)

94.12%(32/34)

参考组

34

16(47.06%)

6(17.65%)

12(35.29%)

64.71%(22/34)

χ2

-

1.482

1.961

8.994

8.994

P

-

0.223

0.161

0.003

0.003

 

3. 讨论

最近几年,急诊护理工作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急性胸痛这类病症临床上比较多见,该病具有起病急致死率高的特点,给患者的机体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危害[3]在我国医护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于急性发作疾病患者急诊抢救医护日益受到重视,通过优化接诊流程和规范医护标准来提高抢教效率抢救质量和效率。急诊科接诊的胸痛急性发作的患者予以重视,迅速、正确诊断,以保证在好转之后及早地、及时有效地进行对症治疗[4]

急诊胸痛患者分为心源性胸痛与非心源性心痛两大类,心源性胸痛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等,非心源性心痛包括肺炎肺癌自发性气胸反流性食管炎等[5-6]。造成胸痛的原因有很多,而且大部分患者病情都比较严重,需要在接诊之后迅速根据症状表现分诊例[7]。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干预实施预见性护理,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做好辅助检查,并结合MESW量表对病情危重程度进行评价,防止因胸痛症状不凸显而被忽,需综合患者病史既往基础疾病,诱发病因持续时间和体格检查迅速确诊,特别是病情危重的患者不必准求明确诊断及早送急救室进行抢救治疗[8]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相比较常规护理流程,注重强化护理人员综合能力培训及建立健全急救护理制度及风险制度,组织急救模拟训练以增强应急能力,同时实施胸痛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迅速明确患者有无生命安全危险[9-10]。将患者分为危重症重症及一般急诊患者,其中危重症患者需要马上进入急救室进行抢救,重症患者与一般急诊患者主要是进行监护,并且施行施血液化验心电图监测等以迅速确诊[11]对难以确定病情的患者可行影像学心肌标志物及其他相关检测。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急诊逗留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提高其积极态度,稳定情绪,以免因过于紧张或者丧失求生欲望而引发不良事件[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抢救各项时间对比发现,实验组显短(P<0.05)。抢救成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不良事件发生率对比发现,实验组显低(P<0.05)。护理满意度对比发现,实验组显高(P<0.05)。提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效果较为凸显。

综上所述,急诊胸痛患者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对患者的抢救各项时间予以缩短,提高抢救成功率,可减少不良事件的产生,有助于患者病情改善,为此患者较满意

 

参考文献

[1]龙园.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疗,2022,41(01):113-117.

[2]吉翠翠.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5):124-125.

[3]张莹,赵媛媛,魏华等.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2):118-120.

[4]魏玉君,陈优丽,袁海清等.对急诊胸痛患者采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抢救效率与效果的作用[J].智慧健康,2021,7(19):162-164.

[5]冯晶,李爱芬,章欢.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09):1200-1202.

[6]邓梅娟.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21,11(07):48-50.

[7]于银.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0(01):88-89.

[8]孟祥艳.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01):71+99.

[9]王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梗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0):110-111.

[10]王鸿利,孙楠.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抢救急诊危重患者的影响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28):92+121.

[11]王远城,巫丹.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研究[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4):345-346.

[12]黄陆玲.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5):46+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