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摘要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疗效分析;护理价值;恢复情况;综合康复护理
正文
热力作用下造成的组织损伤被称为烧伤。轻微的烧伤在涂抹药膏和对症治疗后,可减少瘢痕组织,能恢复表皮组织,保持烧伤位置的美观度[1]。但部分患者烧伤情况较严重,有50%以上的体表面积被烧伤,或有20%以上的三度烧伤面积,该类烧伤危害性大,即使经对症治疗护理也会存在瘢痕组织,体表美观度极差[2]。医疗进步后,可通过植皮、手术等措施恢复烧伤情况,但无法彻底清除瘢痕组织,且烧伤位置有极大的感染风险。在各因素下会增加烧伤患者的内心压力,严重时有自杀倾向,需为烧伤患者提供护理。综合康复护理了解此点后,经多维度关怀大面积烧伤患者,在加强烧伤护理后,可减少瘢痕增生情况,还能抑制瘢痕挛缩,利于恢复瘢痕组织的美观度[3]。该护理实施后,还能改善烧伤患者的内心状态,能缓解烧伤患者的压力,提高对康复护理的配合度,以缩短烧伤及瘢痕恢复时间。对此,研究征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同意后纳入30例,旨在分析综合康复护理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征得大面积烧伤患者的同意后,向研究内纳入30例,随机分组,组别设置为康复组和普通组,样本量于两组均是15例,研究在2020年6月-2023年6月实施。康复组:年龄跨度5-60岁,均数值(32.89±3.03)岁;10例为2度烧伤,5例为3度烧伤;9例女,6例男;烧伤面积29-75%,均数值(52.74±3.27)%。普通组:年龄跨度6-61岁,均数值(33.61±3.79)岁;9例为2度烧伤,6例为3度烧伤;8例女,7例男;烧伤面积30-76%,均数值(53.34±3.66)%。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被确诊为大面积烧伤;体征稳定;知情同意研究;烧伤后仍有正常沟通能力;委员会通过研究。
排除标准:烧伤前即存在焦虑抑郁症;哺乳妊娠者;对烧伤各项护理不配合。
1.2方法
康复组:综合康复护理,(1)体位护理:体位对烧伤组织的恢复很关键,掌握烧伤位置后,保持健侧卧位,尽量维持烧伤皮肤的松弛状态,减少烧伤位置的压迫,减少粘连、扭曲的情况,保护烧伤位置,减少并发症。(2)烧伤宣教:讲解大面积烧伤知识,阐述治疗方案,并明确治疗机制,列举烧伤恢复优良案例,提高患者对烧伤护理的配合度,发放烧伤护理知识手册,可随时学习烧伤护理,能规范自身行为,防止烧伤的加重。(3)情绪护理:烧伤后有大面积瘢痕组织,有自卑、焦虑心理,耐心倾听烧伤患者的抱怨,鼓励支持烧伤患者,增加陪伴,指导烧伤患者深呼吸及冥想,能改善烧伤患者的情绪,减少体表美观度对其心理造成的影响。(4)皮肤护理:烧伤后体表皮肤损伤严重,需根据烧伤及治疗情况,保持合理的换药频率,在体表皮肤逐渐恢复后,增加烧伤大型红外线照射治疗,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创面愈合,增加抗生素,能防止皮肤在受到病菌入侵后出现感染情况。(5)饮食护理:为减少对烧伤皮肤的刺激,严禁刺激性食物,禁止烟酒,保护烧伤皮肤,摄入高蛋白食物,可加速创面组织恢复,减少瘢痕组织形成。(6)用药护理:讲解药物对烧伤瘢痕组织的疗效,强调各药物治疗途径,例如涂抹类药物,需讲解涂抹频率,能在烧伤位置保持较高浓度,可加速瘢痕组织消失,内服类药物,需阐述内服作用机制,可抑制炎症,防止烧伤后出现感染事件。(7)生活护理:根据烧伤恢复情况,需控制烧伤皮肤和污染物的接触,调整病房温湿度,经协助将烧伤患者调整至舒适体位,可改善睡眠,也能减少烧伤皮肤的压迫。
普通组:普通护理,为烧伤患者行抗生素治疗,指导烧伤患者按要求用药即可。
1.3观察指标
烧伤恢复情况评估期间,需参考VSS量表,除设计色泽、厚度外,还包括烧伤位置的柔软度及血管情况,均有15分,和烧伤恢复情况为负相关关联。
情绪状态评估期间,需参考SAS、SDS量表,在对应评估中,各项80分,焦虑抑郁程度和此为负相关关联。
不良事件主要有粘连、感染、褥疮等。
1.4统计学计算
SPSS24.0中,经t检验烧伤恢复情况、情绪状态,经X²检验不良事件,P<0.05,有意义。
2.结果
2.1烧伤恢复情况
烧伤恢复情况在康复组比普通组好,P<0.05。
表1烧伤恢复情况
组别(n=15) | 色泽(分) | 厚度(分) | 柔软度(分) | 血管(分) |
康复组 | 3.89±1.20 | 4.23±1.65 | 4.07±1.38 | 3.71±1.92 |
普通组 | 7.55±1.37 | 8.12±1.93 | 8.95±1.55 | 8.83±1.16 |
t | 7.7832 | 5.9334 | 9.1072 | 8.8399 |
P | 0.0000 | 0.0000 | 0.0000 | 0.0000 |
2.2情绪状态
护理前各烧伤患者的情绪无差异,P>0.05。护理后各烧伤患者的情绪有差异,不良情绪在康复组比普通组低,P<0.05。
表2情绪状态
组别(n=15) | SAS(分) | SDS(分) | ||
护理前 | 护理后 | 护理前 | 护理后 | |
康复组 | 59.12±6.40 | 21.44±4.93 | 54.08±6.31 | 18.95±3.10 |
普通组 | 58.75±6.38 | 27.05±4.79 | 54.73±6.66 | 24.64±3.82 |
t | 0.1586 | 3.1609 | 0.2744 | 4.4795 |
P | 0.8751 | 0.0038 | 0.7858 | 0.0001 |
2.3不良事件
烧伤护理后不良事件在康复组(6.67%)比普通组(40.00%)低,P<0.05。
表3不良事件
组别(n=15) | 粘连(n/%) | 感染(n/%) | 褥疮(n/%) | 总计(n/%) |
康复组 | 1(6.67) | 0(0.00) | 0(0.00) | 1(6.67) |
普通组 | 3(20.00) | 1(6.67) | 2(13.33) | 6(40.00) |
X² | 1.1538 | 1.0345 | 2.1429 | 4.6584 |
P | 0.2827 | 0.3091 | 0.1432 | 0.0309 |
3.讨论
大面积烧伤属于当前较危重的病变,需较长时间方能恢复,烧伤后浅表组织被破坏,病菌会直接接触到深层组织,有较大感染性,还会造成脓毒血症,危害性极大。伴随美容治疗技术的进步,临床对大面积烧伤者提出诸多治疗方案,可缩小烧伤面积,减轻烧伤程度。但部分患者为瘢痕体质,在出现烧伤后,短期内会出现瘢痕组织,且瘢痕组织无法消除,在此机制下有皮肤粘连及畸形情况,造成功能障碍[4]。大面积烧伤发生后,患者的体表皮肤等无法得到彻底的修复,仍会残留瘢痕组织,常受到异样眼光,在此机制下,约有60%的群体存在应激障碍,约有50%的群体出现抑郁症。面对大面积烧伤造成的身体及心理创伤,常增加自杀率,需增加临床护理,改善烧伤患者的心态,加速烧伤皮肤创面的愈合,并提高烧伤位置的美观度。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全面,在准确掌握大面积烧伤情况后可调整各项措施,能切实满足烧伤患者的需求,以缩短烧伤皮肤的恢复时间[5]。
为改善烧伤情况,需减少对烧伤位置的压迫,根据烧伤位置调整患者体位,可保持皮肤松弛状态,能防止粘连、扭曲等不良事件,保证烧伤区域的恢复效果。部分患者对烧伤知识不了解,存在生活不规范的情况,会加重烧伤创伤,需讲解烧伤知识,阐述各治疗措施,提高烧伤患者配合度。列举烧伤治疗优良案例,耐心倾听烧伤患者的抱怨,可减轻烧伤患者的担忧情绪[6]。针对烧伤情况,在治疗期间需强化皮肤护理,面对严重的烧伤情况,需调整用药频率,根据烧伤程度增加应力治疗,并为烧伤患者提供烧伤大型红外线照射护理,使药物能够渗入到皮肤深层,加速创面愈合减少瘢痕组织形成,抑制烧伤并发症。用药期间讲解各药物对烧伤的作用机制,能提高用药配合度,预防感染,还能缩短住院时间,保证烧伤患者的护理安全。生活中需禁止皮肤和污染物的接触,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可加创面组织愈合,能减少烧伤对机体造成的影响。调整温湿度后,协助烧伤患者调整至合适体位,适当准备止痛药物,可减轻烧伤造成的不适感,还能改善睡眠,加速烧伤区域的恢复[7]。
综上,综合康复护理可减少不良事件,在积极心态下能加速烧伤皮肤的恢复,改善机体烧伤情况。
参考文献:
[1] 刘平,冷佳梅,唐秋燕,等. 综合康复护理在改善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与不良反应中的效果[J]. 健康大视野,2021(3):156-157.
[2] 王慧利,屠巍巍,陈莹. 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J]. 中国乡村医药,2019,26(6):68-69.
[3] 姜秀玲. 综合气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者全麻术后康复期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3):177-179.
[4] 任虹,马苗苗. 基于知信行理念健康宣教结合激励式护理干预对大面积烧伤患者心理弹性及病耻感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148-150.
[5] 郑若兰,彭欢,马舟. 应急预案护理流程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0,39(4):701-704.
[6] 张志娟,阮淑芳,袁兰. 个体化整体护理在大面积烧伤患儿股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27):3900-3902.
[7] 李卉丹. 综合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满意度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9):171-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