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饮食护理对肠镜检查前对肠道清洁度的改善及护理质量观察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杨宇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探究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肠镜检查前应用对肠道清洁度、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接收肠镜检查患者为观察对象,筛选有效病例50例,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25例,行基础护理,试验组25例,行个性化饮食护理,观察肠道清洁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试验组肠道清洁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检查舒适度高于参照组,在环境管理、检查流程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试验组的肠道耐受度Ⅰ度占比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肠道检查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镜检查前开展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提高肠道清洁度,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对提高护理质量具有突出作用。


关键词

肠镜检查;个性化饮食护理;肠道清洁度;护理质量

正文


肠镜检查为肠道系统疾病诊断重要手段,可直接探查肠道情况,为疾病鉴别诊断提供精准、客观数据参照。因肠镜检查为侵入性操作,检查部位较为隐私,患者肠镜检查期间身心护理依赖性较大,完善临床护理模式尤为重要。肠镜检查的前提是做好充分肠道准备,若肠道清洁度欠佳,影响肠镜检查清晰度,增加漏诊、误诊情况,影响检查质量[1];在肠镜检查之前,加强临床护理,帮助患者科学认知肠镜检查知识,提高患者检查配合度,做好肠道准备,保障肠道清洁度,为肠镜检查奠定基础。现本研究特针对个性化饮食护理在肠镜检查中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护理措施对肠道清洁度的影响,所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接收肠镜检查患者为观察对象,筛选有效病例50例,采用计算机1:1分组方式,参照组25例,男16例,女9例,年龄19-67岁,平均值(40.16±2.27)岁;试验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1-65岁,平均值(40.22±2.31)岁;比对两组肠镜检查患者入组资料,满足比对指征。

1.2方法

参照组行基础护理,检查前针对肠镜检查注意事项、肠道清洁影响因素,对患者进行讲解,告知检查前饮食注意事项,辅助患者进行肠道准备,采用4LPEG分次服用,于检查前1晚,服用2LPEG,在餐后2小时服用,于检查前4小时,给予患者消泡剂及2LPEG。

试验组行个性化饮食护理,肠镜检查之前,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检查患者有无慢性便秘史,评估肠镜开展指征。要求患者检查前严格控制饮食,检查2d前,坚持易消化饮食,禁食过硬食物,以低渣饮食为主。询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饮食习惯,尽量选择其偏好类食物,在保证饮食质量的同时,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检查1d前,选择流食或半流食,如米汤、藕粉、小米粥等。也可根据患者的个人饮食喜好选择骨汤、菜汤等食物。告知患者检查前1晚,从22点开始禁食,保证进食与肠道清洁药物的服用时间间隔超出8h。针对无便秘史患者,要求检查前1天落实低渣饮食,伴有便秘患者,检查前3天落实低渣饮食,检查前一天给予患者PEG后禁食,直至肠镜检查结束[2]。服用肠道清洁药物前开展全面健康教育,借助一次性量杯,精准控制肠道清洁药物,监测用药反应,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开展针对性治疗措施。针对肠道清洁度重要性对患者进行讲解,提高患者检查前护理配合度,告知肠道清洁质量,可通过制作肠道清洁质量对比图,观察肠道清洁效果,可有效避免患者擅自进食。检查前加强心理护理,采用主动护理模式,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评估其心理状况,了解其负面心理表现。对于焦虑、恐慌者,可详细讲解肠镜检查的操作流程、检查目的和配合事项,重点讲解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技术成熟性,消除患者的内心顾虑。鼓励患者听音乐、阅读或下棋,利用注意力转移方法,改善其负面心理。对于紧张、烦躁者,为其播放肠道准备宣教视频,直观展示肠道准备相关工作,或发放知识手册,使患者详细研读肠道准备知识,消除其知识误区与盲区,使其理性面对肠道准备工作,进而调节自我情绪。预估患者检查配合度,询问患者检查前饮食控制情况,是否严格遵医嘱禁食,若患者主诉存在不遵医嘱进食,可适当延后肠镜检查,做好充足肠道准备[3]。检查前10min,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握拳等放松训练,使其掌握腹部肌肉放松和全身放松方法。检查期间,指导患者放松肛门,在肛门处适量涂抹润滑剂。使患者保持左侧卧位,双下肢向腹部方向屈曲,以确保检查顺利实施。检查后,明确告知患者饮食注意事项,检查后的排便特征和常见不良反应,使患者了解相关知识,能够理性面对检查后的异常表现。

1.3评价标准

(1)肠道清洁度:借助波士顿量表对肠道各阶段清洁度进行分级,按照分级标准,若肠道黏膜观察良好,不影响检查视野,即为3分;若肠道黏膜观察良好,存在少量浑浊液体、污斑,即为2分;若肠道黏膜处因浑浊液体、污斑影响肠镜检查,即为2分,分数与肠道清洁度呈正相关[4]

(2)护理质量评估,结合患者护理舒适度反馈问卷及科室护理评分,由护理部拟定护理质量评分量表,了解患者肠镜检查舒适度,包括检查舒适度、环境管理、检查流程、人文关怀,由1-10分表舒适度递增;科室护理评分包括环境管理、检查流程及人文关怀等方面,由1-10分表护理质量递增。

3)肠道耐受度:度即患者对于肠道清洁药物的耐受度良好,可轻易服药;度即患者认为肠道清洁药物的口感一般,可顺利服药;度即患者认为肠道清洁药物的口感较差,服药困难,无法饮完。

4)不良反应:观察脱水、恶心呕吐、里急后重、腹胀腹痛等反应发生率。

5)肠镜检查效率指标:统计回盲瓣达到率、肠道准备完成率、大肠息肉检出率、一次插镜成功率与肠镜检查时间等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计算软件为SPSS24.0计量数据采取t值对比、检验;计数数据采取x2对比、检验,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满足统计标准。

2、结果

2.1 两组肠道清洁度评分

试验组肠道清洁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1。

1两组肠道清洁度评分 [n/%,±s]

组别

n

1分

2分

3分

平均分

参照组

25

3(12.0)

13(52.0)

9(36.0)

2.21±0.53

试验组

25

0

8(32.0)

17(68.0)

2.88±0.39

x2/t值





5.091

P值





0.000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估

    试验组患者检查舒适度高于参照组,在环境管理、检查流程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见表2。

2 两组护理质量评估 [±s,分]

组别

n

检查舒适度

环境管理

检查流程

人文关怀

参照组

25

7.16±1.36

6.53±1.19

6.15±1.08

6.37±1.14

试验组

25

8.75±1.52

7.89±1.31

8.21±1.37

8.05±1.32

t值


3.898

3.842

5.904

4.816

P值


0.000

0.000

0.000

0.000

2.3 两组肠道耐受度比较

    试验组的肠道耐受度度占比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两组肠道耐受度比较 [n/%]

组别

n

参照组

25

16(64.0)

7(28.0)

2(8.0)

试验组

25

8(32.0)

14(56.0)

3(12.0)

x2


5.128

4.023

0.222

P值


0.024

0.045

0.637

2.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4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n/%]

组别

n

脱水

恶心呕吐

里急后重

腹胀腹痛

发生率

参照组

25

0

1(4.0)

0

1(4.0)

8.0(2/25)

试验组

25

1(4.0)

3(12.0)

1(4.0)

3(12.0)

32.0(8/25)

x2






4.500

P值






0.034

2.5 两组肠镜检查效率指标比较

    试验组的各项肠镜检查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5 两组肠镜检查效率指标比较[n/%,±s]

组别

n

回盲瓣达到率

肠道准备完成率

大肠息肉检出率

一次插镜成功率

肠镜检查时间(min)

参照组

25

24(96.0)

24(96.0)

13(52.0)

25(100.0)

9.45±1.29

试验组

25

18(72.0)

19(76.0)

6(24.0)

21(84.0)

15.63±1.95

x2/t


5.357

4.153

4.160

4.348

13.216

P值


0.021

0.042

0.041

0.037

0.000

3、讨论

近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肠道系统疾病患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伴随恶性疾病患病率激增,为落实疾病早期筛查,肠镜检查对肠道系统疾病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影响[4]。肠镜检查为侵入性操作,需做好肠道前准备,多采用口服泻药,达到理想肠道清洁度,确保肠镜可有效探查肠道内情况,降低疾病漏诊及误诊情况;但于临床应用显示[5],因肠道清洁质量不佳,影响肠道检查结果因素较多,加强肠道检查前护理干预尤为重要。

个性化饮食护理模式,充分重视患者机体差异性,了解饮食对肠道前准备的影响,积极开展护理指导,通过强化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肠检知识的了解,提高患者遵医行为,严格按照医嘱禁食,了解肠镜检查流程,缓解肠镜检查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可在护理人员指导下,进行肠道准备,提高肠道清洁效果,确保肠检顺利开展[6]。同时个性化饮食护理,借助良好护患沟通,实施全面健康教育,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护理及肠镜检查依从性,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满足患者肠镜检查多元化护理需求,具有临床可行性。实验结果显示,试验组肠道清洁度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研究观察结果可证实,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有效提高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确保肠镜检查顺利开展。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可知,试验组患者检查舒适度高于参照组,在环境管理、检查流程及人文关怀等方面评分高于参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个性化饮食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肠镜检查舒适度,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突出作用。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肠道耐受度度占比高于参照组,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参照组,试验组的各项肠镜检查效率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是个性化饮食护理可以高度满足患者的个体需求,提高其合作度和满意度。患者能够根据其自身饮食口味和习惯,遵循饮食准备指南,从而提高检查成功率。个性化饮食护理可减少患者在肠道准备过程中的生理不适感,而适当的饮食计划可降低腹胀、腹泻等肠镜检查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肠道耐受度。且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肠道清洁计划能够提高肠道准备质量,使医生清晰的观察肠道状态,提高大肠息肉检出率。该项护理要求患者严格遵守禁食指南,可保证禁食8h以上,以此提升肠道清洁度和肠道耐受度,提高回盲瓣达到率。此外,该项护理强调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缓解患者的焦虑、紧张和烦躁等情绪,使其放松身心,高效配合肠镜检查,进而缩短其检查所需时间。加之该项护理的宣教途径多样,如口头宣教、视频播放与手册发放等,可使患者充分理解肠道准备的重要性和操作流程,减少因认知度不足导致的依从性差等问题,可提高患者的合作度,同样可缩短肠镜检查时间。

综上,肠镜检查前开展个性化饮食护理,可提高肠道清洁度,提高患者检查舒适度,可于临床推广落实。

参考文献:

[1] 苏如顺.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探讨[J]. 医药前沿,2018,8(28):305-306.

[2] 郭晓彤,褚思思. 探讨脑梗塞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评《脑梗塞用药与配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21,27(6):158.

[3] 席贻慧. 早期康复护理对提高脑梗塞患者护理依从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分析[J]. 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56-57.

[4] 郑亚丹. 护理干预在糖尿病患者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及效果[J]. 医学信息,2021,34(z2):36-37.

[5] 傅蓉,黄赣英,沈小玲,等. 低渣饮食与全流质饮食对结肠镜肠道准备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华急危重症护理杂志,2021,2(6):542-548.

[6]万敏. 综合性个体化护理在对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进行肠道准备中的应用价值[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 18(3):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