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刘海静

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承德 068450

摘要

目的:探究创伤骨科以全方位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接诊80例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全方位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分析情绪评分、生活质量、疼痛评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情绪评分较低,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更高,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P<0.05。 结论:以全方位护理创伤骨科患者效果优异,能缓解肢体疼痛,减少负面情绪,值得借鉴使用。


关键词

创伤骨科;全方位护理;生活质量;疼痛情况;应用价值

正文


骨折(fracture)多指患者自体骨组织的完整性破坏,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时,就会发生骨折。骨折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外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创伤骨科是骨科诊室的一个重要分支,该科室主要处理骨骼创伤患者的就诊。据研究,导致患者骨骼创伤的主要因素,多由于交通事故、高空掉落、坚硬物体碰撞、突然跌倒等因素导致的,此类因素会刺激人体骨骼,导致骨骼自体完整性出现破损,从而引发骨骼骨折等情况出现[1]。在骨折初期,患者可能会出现病变部位剧烈疼痛、肿胀、无法正常活动等症状,危及患者机体安全。目前,正确的骨骼创伤的处理方式,应该及时到医院内的骨科进行就诊,由专业医生进行诊断、治疗。因此,骨折患者在搬运患者时,要避免对受伤部位造成二次伤害,需要使用特殊绷带、支架对受损部位进行固定处理,防止骨折出现错位,或刺穿周围组织等情况[2]。护理服务对于骨折患者非常重要,良好的护理服务可以帮助患者缓解肢体疼痛、减少并发症,并促进康复过程。全方位护理模式的主要理念,多指护理工作不仅需要针对疾病本身,同时需要关注到患者的整体需求,包括心理、生理、精神等多方面需要,以患者早期康复为目标,全面改善患者疾病恢复效果,预防康复期间患者并发症发生风险,以及不良心理问题,全面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本文选取我院接诊80例患者,以全方位护理干预,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80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1.2方法

    常规护理,护理人员严格遵守科室内护理规章进行骨折救治工作,首先,快速且细致地观察患者伤情。如患者存在剧烈疼痛等不良症状时,需要予以镇痛药物进行干预,如果患者伴有皮肤开放性创伤,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创口处理使用无菌盐水冲洗创面,去除污物、异物,以无菌敷料进行包扎,以防止创口感染。遵医嘱对骨折部位进行正确的固定。对于存在明显的肿胀、疼痛的患者,给予冰敷来减轻炎症反应,冰敷期间需要适当的时间间隔内交替使用。结合患者状态,适当予以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提高患者依从性,并积极配合医生,以及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干预,及时报告患者情况,以便进行进一步的治疗、护理安排。

全方位护理,作为保证创伤骨科患者快速恢复的关键步骤,护理人员首先需要评估和监测,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伤口情况、疼痛程度、活动范围、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进行必要的监测,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及检查X光片、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由于创伤骨科患者常伴随着剧烈疼痛,因此在全方位护理干预中,疼痛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可通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冷热敷、按摩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对创伤骨科患者的伤口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以防止感染,并促进伤口愈合。进行伤口局部包扎时,应先判断创面的情况,是否有污染物、骨折的外露等,然后用无菌绷带进行包扎。同时检查出血的情况,可以采取加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同时护理人员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进行伤口清洁、消毒、覆盖,同时定期更换敷料。对受伤的肢体进行固定,可以减少局部的疼痛,避免骨折部位发生错位以及继发性的损伤,可以用甲板或者其他的支具等固定伤肢的上下关节。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尽早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者的日常功能,如行关节活动、肌肉强化、平衡训练等,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并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范围。如早期的保护下离床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等,由步行训练,步态训练,上下楼训练等方向逐渐过渡,结合临床实际情况由护理人员指导进行。患者在恢复期间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体力。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包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由于创伤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也会产生影响,因此在全方位护理干预中,精神/心理护理同样重要,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应对情绪困扰,保持积极的心态、康复信心。创伤骨科患者的康复往往需要家庭成员的支持、参与,患者需要了解如何正确照顾患者、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等。由护理人员耐心向家庭成员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以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尽早恢复健康。

1.3评价指标

1.3.1 情绪评分

    以汉密尔顿情绪量表记录患者情绪评分,焦虑量表(HAMA),范围0分~64分,抑郁量表(HAMD),范围0分~35分,得分越低越好。

1.3.2 生活质量

    使用SF-36评分记录生活质量,共计8项条目,范围0分~100分,得分越高越好。

1.3.3 疼痛评分

    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记录疼痛情况,范围0分~10分,得分越低越好。

1.3.4 满意度

    满意度等于满意与非常满意的和值。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数据SPSS25.0分析,计数(%)表示,检测X2检验,统计资料(±s)表示,明确为正态分布,行t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两组一般资料,P>0.05,见表1.

1 一般资料[n(%),±s]

组别

n

年龄(岁)

体重(kg)

病程时间(d)

性别(例)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均数值

男性

女性

研究组

40

65

25

45.15±2.85

86

47

66.89±4.56

125

65

90.04±4.24

26

14

对照组

40

67

24

45.52±2.79

88

50

67.12±4.83

127

68

91.56±3.58

25

15

X2/t值

-

0.5867

0.2189

1.7323

0.0035

P值

-

0.5591

0.8272

0.0872

0.9526

2.2 两组患者情绪评分对比

    研究组情绪较少,P<0.05,见表2.

2 情绪评分[±s,分]

组别

n

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

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研究组

40

35.28±5.68

10.58±2.24

27.42±4.66

7.86±2.54

对照组

40

35.12±6.27

13.19±2.09

27.86±5.19

11.36±2.05

t值

-

0.1996

5.3881

0.3989

6.7817

P值

-

0.9051

0.0000

0.6910

0.0000

2.3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研究组生活质量高,P<0.05,见表3.

3 生活质量[±s,分]

组别

n

生理功能(PF)

生理职能(RP)

心理健康(MH)

情感职能(RE)

躯体疼痛(BP)

精力

VT)

社会职能(SF)

总体健康(GH)

研究组

40

88.28±3.65

88.12±3.45

87.12±3.85

86.36±3.43

88.32±3.13

87.68±3.65

86.98±2.68

90.87±3.65

对照组

40

82.27±3.43

82.81±3.91

82.39±3.88

81.36±3.54

82.36±2.64

82.11±4.32

81.21±2.88

85.47±3.66

t值

-

7.5888

6.4404

5.4729

6.4154

9.2056

6.2289

9.2760

6.6072

P值

-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4 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对比

    研究组疼痛评分1d(6.05±1.52)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1d(7.21±1.54)分,t值=3.3905,P<0.05。

    研究组疼痛评分3d(4.87±1.22)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3d(5.85±1.33)分,t值=3.4342,P<0.05。

    研究组疼痛评分7d(2.65±0.52)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7d(3.45±0.71)分,t值=5.7492,P<0.05。

    研究组疼痛评分15d(1.25±0.42)分低于对照组疼痛评分15d(2.21±0.38)分,t值=10.7197,P<0.05。

2.5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满意度(97.50%)非常满意33例;满意6例;不满意1例,高于对照组(80.00%)非常满意20例;满意12例;不满意8例,X2=6.1346,P<0.05。

3 讨论

    近年,我国交通业、运输业等发展显著,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同时,临床上接诊创伤骨折患者人数逐渐增加,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并受到医疗公共安全部门高度重视。结合创伤骨折患者的特点,当疾病发生期间,需要尽早予以对应措施进行救治,防止骨折创伤加重。常规护理服务能够帮助医生评估骨折紧张程度,确保患者就医过程中,机体的安全性,同时,护理人员也会向患者提供疼痛管理、情绪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与焦虑。护理期间,能够为患者提供康复支持,指导患者进行一系列的康复治疗措施,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为患者提供生活上的帮助,例如饮食、如厕等生活干预,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的艰难时刻。而全方位护理对于创伤骨折患者具有重要的优势,能够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将个性化治疗方案、早期干预、预防并发症等方式相结合,还能够提供心理支持、增强团队沟通与合作,并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在创伤骨折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全方位护理干预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研究组HAMA(10.58±2.24)分、HAMD(7.86±2.54)分低于对照组HAMA(13.19±2.09)分、HAMD(11.36±2.05)分,P<0.05。研究组PF(88.28±3.65)、RP(88.12±3.45)、MH(87.12±3.85)、RE(86.36±3.43)、BP(88.32±3.13)、VT(87.68±3.65)、SF(86.98±2.68)、GH(90.87±3.65)高于对照组PF(82.27±3.43)、RP(82.81±3.91)、MH(82.39±3.88)、RE(81.36±3.54)、BP(82.36±2.64)、VT(82.11±4.32)、SF(81.21±2.88)、GH(85.47±3.66),P<0.05。分析愿意,全方位护理干预能够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患者能够充分得到身体、心理上的支持,增强康复信心,从而缩短患者机体康复时间,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不同需求,医护人员会制定专业治疗计划,提高疾病恢复效果。该模式护理期间不断强调早期干预、预防合并症等操作的重要性通过及时的病症评估,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实时关注患者机体状态,将压力溃疡、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风险降至最低,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该模式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通过情绪疏导、心理咨询等手段,缓解患者的情绪压力,提高康复质量。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康复过程,并提供相应的知识、技能培训,帮助患者掌握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技巧。提高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在创伤性骨折患者的护理中,应该积极推广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本次研究,研究组满意度高,P<0.05。上述研究,与王红梅[4],等学者致力研究《对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文章部分论点近似,以全方位护理应用价值更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比较常规护理满意度高,P<0.05。

    由上总结:护理骨伤患者予以全方位护理干预价值更高,能减少肢体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单亚萍.基于零缺陷理念的临床护理路径在创伤骨科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21,18(29):178-181.

[2]陆彩萍,邓君.精细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手术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3):2398-2400.

[3]王志兰.SBAR沟通模式联合MEWS评价系统在创伤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9):70-72.

[4]王红梅.对全方位护理在创伤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人人健康,2020(09):163-16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