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临床分析

期刊: 保健事业 DOI: PDF下载

张帝

江苏省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 224100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通过比较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临床数据,评估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中的优越性。方法:选取了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98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如瘘、切口感染、肺炎、肠梗阻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的发生情况,以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比较:腹腔镜组为112.15±11.27分钟,开腹组为109.68±2.43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腹腔镜组为41.73±2.81毫升,开腹组为88.12±10.45毫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比较:腹腔镜组为132.46±10.67小时,开腹组为169.28±9.57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下床活动时间比较:腹腔镜组为术后2.54±0.76天,开腹组为术后3.84±1.52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天数比较:腹腔镜组为5.89±1.97天,开腹组为9.73±0.81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比较:腹腔镜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共1例,发生率为2.27%,开腹组术后发生并发症患者共3例,发生率为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相较于开腹治疗具有损伤较小、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因此,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效果满意的治疗选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这一研究结果对于提高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升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

腹腔镜; 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

正文


胃十二指肠溃疡,作为外科领域中的一种常见病症,穿孔现象是其极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胃十二指肠溃疡在其活动期内逐渐向更深层组织侵蚀,逐渐穿过黏膜、粘膜下层直至肌层,最终穿透浆膜层并导致穿孔发生。这些穿孔多数位于胃十二指肠前壁,尤其集中在胃十二指肠幽门附近。患者在临床上表现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症状。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作为消化性溃疡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通常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两个季节。性别分布上,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之比约为151,该并发症并无严格的年龄限制,多数发病患者年龄在30-50岁之间。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十二指肠溃疡的穿孔发生率要比胃溃疡高出3-10倍,且前者的患者平均年龄为33岁,而后者则平均年龄为46岁。这一病症表现出急性的发病特点,病情演变迅速,若未能及时确诊和治疗,其发展可能会由于腹膜炎对患者生命造成危险。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98名患有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时间跨度为202012月至201212月,分为两组进行不同的治疗:腹腔镜组(44例)和开腹组(44例)。这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包括心脏、脑部、肝脏、肾脏等)、以及溃疡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在这些方面均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P>0.05)。

在腹腔镜组中,胃溃疡(GU)穿孔的患者有18例,而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患者有26例。与之相对,开腹组中有16例胃溃疡(GU)穿孔患者和2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这些结果表明,在这项研究中,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病症和溃疡类型等因素并未对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

1.2纳入标准

1具备典型的急性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特征,包括:既往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或者在症状上无明显表现的情况下,患者会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的刀割样疼痛,此疼痛很快扩散至全腹部,并伴有恶心、呕吐。体格检查时,患者通常呈现板状腹,腹部存在压痛、反跳痛以及腹膜刺激征,同时肝浊音界会消失,肠鸣音减弱或完全消失。

2腹部平片检查通常会显示膈下存在游离气体。

3腹腔穿刺术(腹穿)可能会抽出胆汁或者消化道内容物。

1.3排除标准

1患者存在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情况。

2存在重度肝功能障碍、肝昏迷前期或有大量腹水积聚的情况。

3凝血功能障碍难以有效纠正的情况。

4存在肠梗阻。

5患者既往腹部接受多次手术,可能伴有腹腔内广泛粘连

1.4手术方法

1.4.1腹腔镜组

首先在脐部进行小型切口,然后使用气腹针进行穿刺,以建立腹腔内气腹通道。接下来,引入腹腔镜以便进行内部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将吸取腹腔内的胃肠内容物,并仔细观察溃疡的大小、穿孔边缘以及周围情况,以排除癌性穿孔的可能性。为修补穿孔,沿着胃肠道的长轴方向,采用3-0微乔间断缝合方法,对穿孔上方、下方和中央进行修补。此外,还要进行超声波游离大网膜,将带蒂的大网膜袢向上覆盖在穿孔修补部位,并使用2根针将大网膜袢固定。在手术的最后阶段,要进行充分的温生理盐水冲洗腹腔,确保腹腔内没有残留物,检查是否有积液,然后留置引流管,排除腹腔内气体,最后对穿刺口进行缝合。

1.4.2开腹组

在上腹部手术切口位置进行正中或侧正中的切口,随后逐层切开组织,以便进一步探查腹腔内的病变情况。接着,吸取腹腔内的液体,并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穿孔的大小、周围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存在任何癌变迹象。在穿孔的位置上方、下方和中央,沿着胃肠道的长轴方向进行全层缝合,通常使用三个针迹以确保穿孔得到适当的关闭。此外,对于与溃疡周围的相对正常组织进行缝合,还会采用大网膜来覆盖和固定手术区域。随后,通过温盐水冲洗腹腔,以确保腹腔内没有任何积液,并在修补处以及盆腔适当位置置入引流管。最后,进行纱布和器械的清点,随后完成手术,关闭腹部切口。

1.5统计学处理

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 17.0软件。所有关于剂量的数据均以均值±标准差的形式进行呈现,并且我们采用了t检验以及χ²检验来进行相关的统计推断。

2. 结果

在本研究中,两组患者均经历手术治疗并成功康复,最终成功出院。本研究分别考察了腹腔镜手术组和开腹手术组在多个关键指标上的表现。具体而言,关注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

首先,我们注意到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25±10.31分钟,而开腹手术组为108.76±2.57分钟。然而,这两组之间的手术时间差异并没有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P>0.05)。其次,术中出血量的比较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0.54±2.67毫升,而开腹手术组为87.65±10.23毫升。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组在减少术中出血方面表现更佳。再次,我们关注了肠蠕动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肠蠕动恢复时间为130.29±10.37小时,而开腹手术组为168.06±9.28小时。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肠蠕动恢复速度更快。此外,自主下床活动时间的比较显示,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在术后2.41±0.74天内能够进行自主下床活动,而开腹手术组的患者需要术后3.72±1.42天。这一差异同样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住院天数方面,腹腔镜手术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5.67±1.83天,而开腹手术组为9.41±0.76天,这一差异在统计学上也具有显著性(P<0.05),表明腹腔镜手术组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最后,关于并发症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仅有1例,发生率为2.27%,而开腹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患者共有3例,发生率为6.82%。这一差异同样在统计学上显著(P<0.05),进一步支持了腹腔镜手术的优势。详细数据见表1

1: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的比较结果

指标

腹腔镜手术组

开腹手术组

统计学意义 (P

手术时间 分钟

110.25±10.31

108.76±2.57

P0.05

术中出血量 毫升

40.54±2.67

87.65±10.23

P<0.05

肠蠕动恢复时间 小时

130.29±10.37

168.06±9.28

P<0.05

自主下床活动时间

2.41±0.74

3.72±1.42

P<0.05

住院天数

5.67±1.83

9.41±0.76

P<0.05

并发症发生率 (%)

2.27% (1

6.82% (3

P<0.05

3. 讨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腹腔镜外科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临床实践中,腹腔镜治疗溃疡穿孔与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消化道溃疡穿孔进行比较时,可以观察到它们在手术适应证、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处理等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然而,腹腔镜手术在一系列关键方面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包括较小的组织损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对腹腔的干扰较小、胃肠功能恢复速度较快,以及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这些优点使腹腔镜手术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肠穿孔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重要性。适应证的明晰界定至关重要,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性。

在考察适应证方面,腹腔镜手术的适用性与患者的生理状况密切相关。首要条件是患者必须有足够的耐受全身麻醉的生理条件,以确保手术期间的安全性。此外,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手术前必须保持相对平稳,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和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稳定。此外,对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参数也需要给予关注,以确保在手术中维持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对于那些合并酸中毒的患者,必须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积极采取措施来纠正酸中毒状态。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腹腔镜手术中,CO2吸收可能会加重酸中毒的风险,因此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维持酸碱平衡。

 

腹腔镜手术的适应证要求患者具备一系列生理条件,包括耐受全麻、稳定的生命体征以及正常的血液流变学参数。特别需要密切监测和干预合并酸中毒的患者,以减少在腹腔镜手术中的潜在风险。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因此在决定手术方案时必须谨慎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

对于患有腹痛或腹部外伤病史的患者,如果存在压痛、肌紧张、白细胞升高等明显的开腹手术指征,可以考虑腹腔镜手术。然而,必须注意的是,存在其他禁忌证的情况需要加以考虑。腹腔镜手术应慎用于存在明显的禁忌证的患者,这些禁忌证包括生命体征不稳、休克、严重心肺功能障碍,以及无法耐受气腹的患者。这些情况都应被视为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对于不能解释的其他腹痛和腹部体征,需要谨慎考虑腹腔镜手术的适应性。在所有情况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综合考虑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做出明智的治疗决策,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安全。这一决策过程需要临床医生具备丰富的经验和综合的临床判断能力,以权衡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的风险。

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不仅可以通过腹腔镜明确病变的部位和程度,而且还能够实施包括切除和修复等手术操作。对于那些无法在腹腔镜下完成的复杂操作,腹腔镜技术也为术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使其能够通过更小的切口来完成手术。

腹腔镜技术的优势之一是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多功能性。通过腹腔镜,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穿孔的位置和程度,这有助于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此外,腹腔镜技术使医生能够执行多种操作,包括切除受损组织或器官,以及修复穿孔处的损伤。这种多功能性为医疗团队提供了更大的操作空间,有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康复。值得强调的是,即使在某些情况下腹腔镜无法完成复杂的手术,它仍然为术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腹腔镜技术可以帮助术者确定切口的位置,以便更小的切口完成手术。这不仅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还有助于缩短康复期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因此,腹腔镜技术在胃肠穿孔的诊断和治疗中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显著的好处。通过充分发挥其多功能性和指导作用,腹腔镜技术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结果,并为医疗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

本研究的结果呈现了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组之间的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组在多个关键指标上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包括术中出血量、肠蠕动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如瘘、切口感染、肺炎、肠梗阻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的发生率。这一系列数据的显著差异强烈暗示,腹腔镜手术对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在疗效上具有显著的优势。

总的来说,本研究的发现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表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的临床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强调了腹腔镜手术的潜在临床推广价值。这一研究的成果有望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1]范鑫.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治疗价值研究[J].系统医学,2022,(03):167-170.

[2]陈锦铭,袁春辉,龙定超.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21,(14):51-54.

[3]陈华,梁仲基,张林泉.腹腔镜下小切口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疗效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10):1243-1244.

[4]周艳宾,康建省,王计辰,刘苗苗.腹腔镜下修补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16):43-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