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观察
摘要
关键词
中医体质辨识干预;脑卒中;早期康复依从性
正文
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致残率,大部分患者经对症治疗后仍伴一定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1]。目前,临床多采取药物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等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但以往的常规干预并无法促使患者主动配合康复训练等,因此效果有限。中医体质辨识干预为基于体质辨识的护理干预模式,其结合了体质辨识结果、疾病发展阶段等,可予以患者个体化康复护理,更利于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改善[2]。但目前有关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研究并不多,基于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析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依从性以及康复效果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本院接收的脑卒中患者86例分为参比组和试验组,各43例。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经同意本研究。其中,参比组男、女各有23例、20例,年龄41-85(60.22±3.47)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出血性各有24例、19例。试验组男、女各有24例、19例,年龄42-84(60.35±3.56)岁;脑卒中类型:缺血性、出血性各有23例、20例。组间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可予以对比。
纳入标准:确诊为脑卒中;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系统症状未再进展48h后;伴肢体功能障碍;意识清楚;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近期行肢体手术;蛛网膜下腔出血;重度昏迷;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精神异常;认知与沟通障碍;中途退出;临床资料不全等患者。
1.2 方法
参比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即:结合我国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脑卒中恢复期护理方案予以患者良姿位肢体摆放、偏瘫肢体被动活动、功能锻炼指导、饮食与用药指导、电话或是微信随访干预等。试验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的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即:入院后,经《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内相关标准辨识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并总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予以患者个性化的干预,具体为:(1)平和质:情志上,动态掌握患者心理状态,经针对性安抚确保患者保持平和心态;饮食上,使患者保持粗细搭配的原则;生活上,纠正患者不良生活习惯,使其养成规律作息;运动上,结合患者自身运动爱好等指导其进行相应的运动;穴位按摩上,按摩患者涌泉穴、足三里穴等。(2)气虚质:情志上,告知患者不可过度伤神;饮食上,应多予以患者性平偏温且健脾益气的食物;生活上,告知患者保持劳逸结合,不可过度劳作;运动上,选取较为柔和的传统健身运动方式;穴位按摩上,按摩患者气海、关元等穴位。(3)阳虚质:情志上,及时予以患者开导,并多鼓励患者,以确保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饮食上,予以患者甘温补脾阳、温肾阳的食物;生活上,宜让患者病房更为温和、安静;运动上,可多予以患者阳光充足环境下的轻柔运动;穴位按摩上,按摩患者关元、命门等穴位。(4)阴虚质:情志上,叮嘱患者控制自身情绪,培养自身耐性,尽量减少其冲动、易怒等情况发生;饮食上,应予以患者甘凉滋润的食物;生活上,宜保持环境安静,并告知患者养成午睡习惯;运动上,可予以患者中小强度的运动指导;穴位按摩上,可按摩患者太溪、三阴交等穴位。(5)痰湿质:情志上,多鼓励患者参加社会活动,知晓患者兴趣爱好,多鼓励其培养自身爱好;饮食上,多语义患者健脾助运、祛湿化痰食物;生活上,应保持环境干燥,温湿度适宜,切不可过于潮湿;运动上,予以患者喜好有关的运动,并告知患者坚持进行长期运动锻炼;穴位按摩上,可按摩丰隆、足三里等穴位。(6)湿热质:情志上,应及时掌握患者情绪,及时予以安抚,以确保其情绪稳定,避免发生发早、易怒等情况;饮食上,应予以患者甘寒、苦寒类的清热利湿食物;生活上,需保持室内干燥,并定期通风,温湿度适宜;运动上,可予以患者中长跑、游泳、球类以及武术等锻炼指导;穴位按摩上,可行支沟、阴陵泉等穴位按摩。(7)血瘀质:情志上,告知患者遇到突发事件也需保持沉稳,尽可能控制自身浮躁情绪;饮食上,予以患者气血调节类食物;生活上,需保持病房温暖且舒适,温湿度适宜;运动上,予以患者可助力气血运动的运动指导;穴位按摩上,可行期门、血海等穴位按摩。(8)气郁质:情志上,及时予以患者安抚,使其保持乐观心态,并告知患者多与他人交流,以防其不良情绪淤堵内心而加重病情;饮食上,告知患者多进食理气解郁的食物;生活上,需叮嘱患者多进行户外运动以及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等;运动上,以群体性活动为主;穴位按摩上,可行合谷、太冲等穴位按摩。(9)特禀质:情志上,告知患者尽可能远离过敏原,并保持良好心态,不可过度紧张;饮食上,宜保持粗细、荤素搭配的原则;生活上,需叮嘱患者保持充足睡眠、休息;运动上,可行慢跑、散步等;穴位按摩上,行神阙、曲池等穴位按摩。除上述干预外,还可予以患者针灸、中药热敷或是汤剂等干预。两组均护理至出院,并行2个月随访。
1.3 观察指标
将两组康复效果、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康复依从性等进行比对。(1)经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康复效果进行评定,共分治愈(相较干预前,干预后NIHSS评分降低达90%及以上)、显效(相较干预前,干预后NIHSS评分下降达46%-89%)、有效(相较干预前,干预后NIHSS评分下降达18%-45%)、无效(相较干预前,干预后NIHSS评分下降低于18%)四级,康复总有效率即治愈率、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神经功能经NIHSS量表评定,总分42分,分值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3)肢体功能经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定,总分100分,分值与运动功能呈正相关。(4)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经Barthel指数(BI)评定,总分100分,分值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呈正相关。(5)康复依从性经功能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评定,内含肢体锻炼、锻炼监测以及主动寻求建议等3维度,共14条目,总分14-56分,分值与康复依从性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行t检验,P<0.05,比较具有差异性。
2 结果
2.1 比对两组康复效果
如表1示,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康复总有效率更高(P<0.05)。
表1 比对两组康复效果[n(%)] | ||||||
组别 | 例数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43 | 19(44.19) | 14(32.56) | 9(20.93) | 1(2.33) | 42(97.67) |
参比组 | 43 | 16(37.21) | 13(30.23) | 6(13.95) | 8(18.60) | 35(81.40) |
χ2 | 6.080 | |||||
P | 0.013 |
2.2 比对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如表2示,干预前,两组NIHSS、FMA、BI评分相较(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比组(P<0.05)。
表2 比对两组神经功能、肢体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
组别 | 例数 | NIHSS | FMA | BI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43 | 12.45±3.31 | 6.99±2.07 | 59.31±7.16 | 78.71±12.36 | 67.56±7.96 | 85.42±11.31 |
参比组 | 43 | 12.58±3.42 | 9.52±2.19 | 59.25±7.03 | 70.09±10.64 | 67.43±7.88 | 75.16±10.08 |
t | 0.179 | 5.505 | 0.039 | 3.465 | 0.076 | 4.440 | |
P | 0.858 | 0.000 | 0.968 | 0.000 | 0.939 | 0.000 |
2.3 比对两组康复依从性
如表3示,干预前,两组康复依从性各项评分相较(P>0.05)。干预后,两组康复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比组(P<0.05)。
表3 比对两组康复依从性( | |||||||
组别 | 例数 | 肢体锻炼 | 锻炼监测 | 主动寻求建议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试验组 | 43 | 14.33±4.06 | 22.26±5.41 | 3.51±0.45 | 7.85±1.25 | 3.26±0.22 | 6.77±1.09 |
参比组 | 43 | 14.41±4.13 | 19.05±5.06 | 3.46±0.38 | 6.76±1.07 | 3.35±0.31 | 5.32±0.89 |
t | 0.090 | 2.841 | 0.556 | 4.343 | 1.552 | 6.756 | |
P | 0.928 | 0.005 | 0.579 | 0.000 | 0.124 | 0.000 |
3 讨论
脑卒中为突发脑血管障碍所致脑组织受损的疾病,多数患者可伴程度不一的神经功能缺损等情况,进而使患者出现偏瘫等,从而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造成影响[3]。以往临床多予以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等康复干预,但该干预所需时间长、方法也较为单一,并不利于患者依从性提高,因此效果有限[4]。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则可结合脑卒中患者不同体质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干预措施,以此促进患者康复。
本文研究予以了试验组患者中医体质辨识干预,结果显示,相较于参比组,试验组康复总有效率更高(P<0.05)。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低于参比组;FMA、BI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比组(P<0.05)。干预后,两组康复依从性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试验组高于参比组(P<0.05)。由此可见,中医体质辨识干预确可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康复依从性等。分析原因为,按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内相关标准,将中医体质分为了9种,而同一疾病患者的体质不同致病因素、病情进展也有差异[5]。中医认为,脑卒中属“中风”范畴,为机体正气亏虚、防御能力降低致使风邪侵入机体致使气血受阻、筋脉失养所致[6]。脑卒中的发生与个体体质、饮食、情志等都密切关联,因此在行康复干预时,也应多方面入手予以干预。本文研究中,即从患者情志、饮食、生活以及运动等方面入手结合9种不同体质进行了个性化的干预。这种干预方式能够结合患者生理、病理、体质等特点制定符合其个体的干预措施,从而稳定患者机体内环境,以此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促进其机体康复;加上学穴位按摩、针灸等等则可更有效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调节患者气血,疏通患者经络,进而使患者神经功能得以改善,从而将进一步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综上所述,予以脑卒中病人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可提高病人康复效果,改善病人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培香,徐翠,肖利允,等.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依从性及康复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21,35(18):3357-3359.
[2]江丽玲,李萍,曹桂娴,等.中医体质辨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及康复依从性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22,8(12):69-72.
[3]张志慧,安俊岐.中医体质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干预中疗效的影响分析[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1,36(2):22-25.
[4]罗黎明,吴迷,李琼花.中医体质辨识在湛江地区脑卒中患者健康指导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3):23-26.
[5]曾飞,王月霞,姚昌盛,等.基于中医体质辨识理论的体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急性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30):3401-3405.
[6]狄继红,谭霞.中医体质辨证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四川中医,2019,37(5):199-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