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施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关于主题的理解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中心之一,学生在学习一篇或多篇课文后,应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正确且全面的理解,这也是开展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重要原因。该怎样引导学生对课文的主题达成积极认识?一方面是教师要探索主题阅读的多种模式,比如,从一篇课文中出发,从浅到深地去探索其主题的深度;或是从单元整体性出发,思考编者将几篇主题相同或相似的课文组织起来的原因,并对不同课文之间的异同之处进行对比。
一、主题阅读教学的内涵
主题阅读是新课改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策略之一[1]。语文教育工作者,立足课改要求,对主题阅读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究,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主题阅读教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其中,部分教师认为主题阅读就是在实施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们围绕所确定的阅读主题,进行生命体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揣摩、体悟,由浅入深掌握文本内涵,同时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提升阅读能力的教学活动。另一部分教师则认为,主题教学是教师以单元主题为中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整体性原则的指导下,组织的具有完整性的阅读教学活动。立足现有研究,结合自身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本人认为,所谓的主题阅读是指以语文教材文本为依据,深入其中,挖掘具有价值的“主题”。同时以“主题”为线索整合相关文本,优化教学资源,建构完整的阅读教学体系,丰富教学内容。驱动学生在大单元教学法的作用下,深入文本,探寻主题,通过个性阅读、深度思考,深入理解文本,体会写作意图,感悟作者情感的阅读活动。并且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优化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作用分析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本中的主题,并要求学生在课外读本中找出具有相同主题的文章。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在整个主题阅读中需要把握好主线,适当地进行指导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特别对一些难懂的经典阅读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教学的目的,主题阅读在教学过程中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个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初中语文教学方式[2]。
(二)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语文是培养母语最重要的方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需要学生去学好母语、继承和发扬母语,主题阅读是语文阅读的升华,它可以在短时间内阅读大量的文章,并能抓住文章的主要思想。学生可以有条理地归纳总结出围绕主题思想的文章脉络,这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学生通过选取文章,提取关键词也可以锻炼他们提取重点的能力培养,在以后学习和生活中提高了化难为易的本领。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初中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关键的一个阶段,也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从初中开始,学生的认知水平、智力水平都已经发育完全,在此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必将受益终生。在主题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让学生在主题阅读的教学中做到与作者心心相惜,有心灵的交流,驱使他们体悟文学和文字的内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当前,我们在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时,必须认真对待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分析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然而,在现实情况下,许多学生对文学作品缺乏浓厚的兴趣和阅读习惯,这严重制约了他们的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创造更有吸引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其次,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也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但忽视了对文学作品深入剖析的重要性。为了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我们应该引入更多的文学名著和经典作品,并结合相关课堂活动,例如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另外,教师的专业培训也是改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教师需要具备丰富的文学知识和独特的教学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文学作品。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解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需要全面考虑学生、教材和教师的因素。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教师培训,我们有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进一步促进初中语文教育的发展[3]。
四、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主题阅读的教学方向
和课文阅读教学存在很大的不同,主题阅读教学需要更加明确教学方向。阅读教学方向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产生影响和制约的理念和方式。主题阅读教学主要的教学方面包括:向学生传授一些实用的阅读策略,感受和学习独特的表达、训练、情境下的思考。体现在具体的主题阅读教学目标时,应当注重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阅读感受、拓展学生思维、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全面发展[4]。主题阅读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重视学生思维和情感的状态,提升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助力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主题选择与创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题的选择作为主题阅读教学内容组织的第一步,显得格外重要。在选择阅读主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求教师结合初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具体特征,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阅读主题。在主题阅读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生活经验等方面,和学习内容的文化内涵充分结合,明确阅读主题,推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先生介绍了自己童年的趣味生活。从教材名著阅读教学要求可以看出,《朝花夕拾》是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在此阶段必须阅读的文章。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长篇的叙事散文,尤其鲁迅先生的文章,语言晦涩、内涵深刻,阻碍着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理解,而且,不少学生面对阅读内容,很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基于此,在实施主题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立足学生的阅读兴趣,将《社戏》《故乡》等文章引入其中,实现阅读资源的丰富,同时驱动进入到鲁迅先生的人生发展路途中,对鲁迅先生的生活进行探究。围绕选择的内容,我确定了“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的阅读主题,驱动学生们阅读经典,走进具体的时代,体会事,感悟人。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5]。
(三)将课堂讨论的话题生活化
在主题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关键的要素,话题是对主题一步一步进行分解,最终抵达主题。想要构建有意义的讨论话题,需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有表达的欲望。通过生活化话题的导入,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拉近学生和阅读主题的距离,充分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索和研究。
以《春》为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从多方面入手,刻画了美丽的春天美景。春天是每一个人都有的经历。但是,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在体验春的过程中,不同的人,对春天有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尤其,学生们体验到的春天与作者笔下的春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实施课堂教学的时候,我立足学生们已有的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回忆自己经历过的春天,说一说,自己眼中的或自己经历过的春天和作者笔下的春天有怎样的差异。在如此生活化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们会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比春,建构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体会到作者蕴含在春天美景中的情感。
(四)分小组合作搜集,轮流推荐文本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了了解学生的生活和阅读,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文外,教师还可以调整思路,让学生参与课文选择。具体来说,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围绕设定的主题从不同渠道收集相关文本,然后依次推荐给教师作为主题阅读教学的内容[6]。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同龄人的兴趣爱好和关注点相对较近,学生对他们选择的课文比教师选择的课文更感兴趣。二是多方面锻炼学生的能力。
以“亲情”为例,在此主题的指导下,我要求学生们分小组搜集父母情、友情等文本,自主阅读,透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实现对“亲情”的全面理解。因为初中生的自控力有限,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机械应对阅读任务的问题,影响主题阅读活动的有效实施。对此,在选择了主题阅读内容之后,我鼓励学生们以小组为形式,共享各自搜集到的信息,合作阅读。如此不仅可以使学生们实现阅读资源的丰富,还可以在大量阅读中,进一步理解主题。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
在初中语文的主题阅读教学中,评价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一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并且帮助他们全面发展各项能力。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逐渐不再占据主导地位。传统考试仅仅注重对学生记忆能力和机械应用的考察,不能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现在,教师倾向于采用更加综合的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品展示等,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理解能力、创造力和协作能力。而个体化评价成为评价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潜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更加注重个体差异的体现。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主题阅读中的表现,教师可以准确评估每个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并针对性地给予指导和帮助。
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状态,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取得更大的进步。由于教师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可以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应准确客观的评价,保持积极的态度,多用积极鼓励的话语,尽量减少负面评价;要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评价学生时,教师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并积极引导学生养成阅读习惯[7]。只有在阅读前提出要求,在阅读过程中给予反馈,阅读后进行巩固练习,才能培养学生扎实的阅读技能,更好地对学生形成有效的监督,让学生重视主题阅读,对每个环节进行适当的评价。
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语文教学的改革趋势,初中语文教师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学习可以充实学生的内心世界,完善学生的人格,作为一种关键的学习方式,主题阅读的应用对构建高效课堂来说至关重要。初中语文教师要将主题阅读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确立以学生为主题的阅读教育思想,灵活运用主题阅读方法,开展整体性主题阅读教学,最终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目的[8]。
参考文献
[1] 黄振乾.如何开展多文本阅读型班会及其德育影响探究[J].人文之友, 2019, 000(002):103-104.
[2] 刘冬洁.阅读与主题班会的相融互助[J].中华辞赋, 2019.
[3] 金月昌.阅读经典 完善自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主题班会[J].江苏教育, 2018(31):2.
[4] 张爽.《阅读清河》主题班会设计方案[J].新课程:下, 2014(5):1.DOI:10.3969/j.issn.1673-2162.2014.05.195.
[5] 柴阳广.风飘书香满校园——2023年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J].初中生必读, 2023(4):4.
[6] 王俊玲.中学语文主题阅读有效性的探究[J].女人坊(新时代教育), 2021, 000(003):P.1-1.
[7] 吴琴.立足核心素养助力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 2021, 000(083):49-51.
[8] 刘家生.初中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运用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2(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