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卓桂华

三明市三元区建设小学 邮编:365001

摘要

在核心素养的大环境下,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训练,让他们可以将数学所掌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强化学生的核心素质,是目前基础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在这一点上,本文从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原理进行了剖析,然后对在核心素养条件下进行了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以特定的教育例子为基础,对在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单元的总体教育战略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核心素养;教学策略;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

正文


一、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原则

首先,针对整体教学的特点,要设计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的学习活动。教师应先明确整体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一系列有机衔接的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逐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其次,需要注重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设计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探究性学习、实践操作、数学游戏等。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习的乐趣,促进他们更好地参与和探索。最后,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在整体教学中,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解决问题,分享思路和答案。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意义

首先,从宏观角度来看,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思考,尊重每个学生的学习特性,更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其次,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在这个背景下,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引导。教师通过让学生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使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锻炼并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也对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更多的机会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他们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而且可以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交际技巧。

三、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探析

(一)依托核心素养,明晰单元要素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中,依托核心素养,明晰单元要素是非常重要的。以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与小数”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实施这一目标。首先,教师要明确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对“分数与小数”这个单元,其核心素养目标可以理解和掌握分数与小数的基本概念,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问题解决,运用分数与小数的性质进行推理,培养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然后,教师需要明晰单元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如,分数与小数、循环小数和无理数等基本概念,以及通分与约分的性质等知识点。这些知识点都是学生学习和理解分数与小数的基础。接下来,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以实现核心素养目标。例如,可以通过实物操作,让学生自己将完整的图形分成面积相等的若干份,从而理解分数与小数的概念。又如,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用相同的分数与小数和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释为什么分数和小数代表的意义相同,优化学生的问题处理技巧。同时,在课程实施中,教师应着重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热情,鼓励他们运用分数和小数的性质进行推理,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此外,在总结和复习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单元的核心素养目标,明确核心概念,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性质,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通过上述策略,教师可以在依托核心素养,明晰单元要素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教学。这样既能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二)强化目标意识,培养思维能力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中,强化目标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以下是以数学六年级上册“圆”单元为例的一些策略。首先,强化目标意识。“圆”单元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推理,从而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标,教师可以在起始课开始时就明确告诉学生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从而使学生对学习有了目标意识。其次,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圆”单元中,需要通过实践操作和多媒体动画演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圆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渗透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提高逻辑推理能力。为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决,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涉及圆的性质的实际问题,设想一下,“在你的生活中,圆是如何被应用的呢?”教师以跳绳为例对学生进行引导:“你可能会发现,在跳长绳游戏中,绳子的一部分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半圆形。这就涉及了我们要学习的圆的性质。假设你和你的朋友们决定一起跳长绳,你在中心,绳子的两端被两个朋友各持一端在旁边转动。当绳子在空中转动时,它形成了一个半圆。那么你站在中心,你的两个朋友各站在你的两侧,他们两人之间的距离是3米。你应该站在什么位置,才能确保绳子在空中转动时,不会碰到你呢?这个问题就涉及了圆的半径,圆的半径是从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在这个问题中,你站在圆心,而绳子的长度就是半径。因此,你应该站在离你的两个朋友各1.5米的位置,当绳子在空中转动时,你就不会被绳子碰到。”通过教师的讲述,学生不仅理解了圆的半径,也了解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的性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关于圆的知识,这样既可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圆的性质进行推理。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关于圆的命题,让学生利用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去证明或反驳,从而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总的来说,强化目标意识和培养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中非常重要的两个环节。通过实施上述策略,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圆”单元的知识,同时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述“三角形”这个主题时,教师的目标不只是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基本要素,如底、高、角等,还要使他们理解这些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以丰富课堂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看到数学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各种三角形物品,如三角尺、金字塔等,然后,让他们测量这些物品的底和高,计算它们的面积,从而理解底和高的关系。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数学的乐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搭建三角塔”的游戏,让学生通过改变底和高,观察三角形面积如何随之变化。

这样的互动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记住数学概念。此外,教师可以用实例讲解或讲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数学的探索兴趣。例如,可以讲述“勾股定理的故事”,向学生解释这个神奇的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其在数学、工程等多个领域有哪些重要的应用。同时,还可以使用PBL项目制教学法。例如,设计一些以三角形为主题的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设计三角形屋顶”的项目,让学生运用他们学到的三角形知识,如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等,设计一个既实用又好看的屋顶。这不仅能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也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和交流技巧。最后,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视频、动画、电子书等,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理解和记住数学概念。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三角形的动画,让学生看到三角形的形状如何随着底和高的变化而变化的。总的来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始终关注引导和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四)开展多元评价,强化团队合作

“平面直角坐标系”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及强化团队合作,这不仅能全面深入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培养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首先,针对多元评价,教师可以采取形式多样的评价方式,如作业评价、课堂表现评价、小组讨论评价、项目评价等,旨在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应用能力、全面评估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各方面。比如,学生掌握了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基础知识后,可以设计一些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题的小项目,通过完成这些项目,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比如,可以让学生合作讨论说出一些关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应用的地方,并分工思考其中应用的道理等。在发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际参与思考与讨论,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性质,同时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观察能力。

完成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对学生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进行评价。又如,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个以平面直角坐标系为主题的科学实验,比如,建立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并在上面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等,通过实验深化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实际操作,提高观察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数据与图形处理和分析的能力。教师在此基础上,可以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力、分析能力以及对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理解程度进行全面评价。而在小组讨论中,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也能得到一定评价。同时,教师也应该强化团队合作。在“平行与垂直”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团队合作的活动。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然后设计一个以圆为主题的游戏,如制作一个由平行与垂直为位置关系的矩形的拼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这不仅能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与垂直的知识。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这样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适时地向学生提供反馈,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待解决的问题,以便他们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再者,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校外学习活动,如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和应用圆的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结语

小学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素质培养,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可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技巧,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推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整体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单元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包含抽象思维、推理技巧、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等关键技能。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塑造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持续探索小学数学单元的完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能力,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以便为每个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个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与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珊,周孟楠.数字时代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深度融合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22,8(21):146-149.DOI:10.16681/j.

[2]周艳.基于兴趣激发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方法[J].华夏教师,2022(32):72-74.DOI:10.16704/j.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