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策略
正文
引言:大单元就是对一门学科从零到整,进行系统化的计划与思维。以学科类别、主题或教材为单元,统筹设计、编排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做法是:把一些知识返回到整个的知识体系中,在水平上进行比较,从而使学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性质,经过积累,为自己所用。
一、目标设计
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根据新课标,来设计探索教学的目标,协助学生掌握单元知识,并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合理布置,来推动他们的技能水平的不断提高。例如,围绕“物质”,首先整理了新的课程,制定了新的单元教学方案,为了更好地了解新的物理知识,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录像、照片结合起来,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气氛,让同学们能亲身经历,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能更好地思考新的物理问题,并在分组研究中获得新的感悟,并对接下来的课抱有很大的期望。
二、优化教学形式
(一)应用拓展内容,引发深度学习欲望
拓展教学是以生活和生产实践为基础,把教科书上不存在的东西带到课堂上来。比如,让学生用《电流和电路》这一课的知识,在家里或在生产中,画出一幅电路图,由于这一课的内容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所以,我想,这一课的内容,将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拓展教学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调动他们的高级思维,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加他们的学习深度。
(二)创建“三自”课堂,推进“三自”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
“三自课堂”是指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生自主管理的、学生自主进步的、学生自主进步的。建立“三自型”课堂,必须为其创造必要条件。进行自主学习的前提是要创造出一个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的情境。比如,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实验场地,并对器材的使用条件等进行了解。在理论教学的时候,要在课堂开始之前,在课堂上进行一些问题的设计,并通过问题导学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包含了对学习时间、作业、考试、评价等方面的管理,它是一种对学生的发展有利的相对的自我管理。比如,要进行对课后作业进行自主管理,教师要首先组织学生以学情为依据,建立一个学习小组,在学生完成了作业之后,可以让组中的同学互相检查、互相点评,最终,教师还可以进行抽查,在出现有差异的情况时,教师也可以和其他同学一起对其进行指导判断。让学生自己完成自己的作业,不仅可以发挥督促的功能,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自我思考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想要提高自己的能力的愿望,而这种愿望正是能够帮助他们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一种利器。因此,这就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一个必要的环境和平台。比如,《声音的特性》一课中,“响度”“音调”和“音色”是“三大因素”,是“三个因素”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四大因素”中最难的因素。首先,教师会给学生一个能够分辨出不同声音特点的实验台和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让学生了解语音三大元素和它们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提高自主性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实验过程,并适时地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
(三)评价设计
提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在单元视野下,以生为本的教学指导,对每一位同学的课堂表现进行适时地评价,利用高效的评价,再加上深度地启发,让他们真的喜欢上了对物理知识的自主化学习,积极地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把探索的动机转变成探索的行动,不断地对物理问题进行思考,并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当中。例如,我们的老师可以以单元目标为依据,围绕单元知识的重点难点,来设计出具体的学习任务,并对不同的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观察,最后在总结环节进行综合评价。首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价,然后是对他们的实验品质进行评价,然后是对他们的探索活动进行评价,其间要留出足够的时间,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并在别人的指导下,找到自己的“优缺点”[3]。在对班上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之后,可以考虑与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的测试结果相结合,对他们提出合理化的评价意见,并对其中一些学生存在的缺陷进行明确指明,以便他们能够及时地进行改进,从而高质量地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在每一个阶段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评价准则,让对探究式教育进行评价的效果得到更多的提高,在单元视野中的探索式教育一定会得到学生们的青睐。
(四)明确概念并对大单元的内容进行分类
初中阶段的全面发展应该围绕着核心素养进行延伸。在双减下的单元教学中,把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同学们更好地理解重点,这样也可以减轻他们在学习上的负担。而在界定概念时,应该认真学习《课标》的规定,主动梳理单元内容,明确概念规则间的结构关系。以《压强》课程为例子,首先从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析,接着是简单的梳理,接着是每一种观念的规律性的剖析,最终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教育思想。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通过对压强的试验,理解其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对“压强”的设置,分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所以,按照《新课标》的相关规定,我们可以看到,该单元的意思是:要使学生认识到关于压力的基础定义,把它和一些概念相结合,这样才能认识到在物理学中应用类比方法的优越性。
(五)拓展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探究兴趣
目前,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老师和父母更多地关注着孩子的学业表现,将重心放在了怎样提高自己的分数上,而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综合水平却并没有明显的提高。这样下去,对孩子的全面发展也是不利的。因此,在实施大单元教学之前,除了要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联系,教师也要懂得如何进行相应的拓展式的教学,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知识。例如,在讲授“压强”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让同学进行一些物理性的实验。教师可以在实验中进行实验,并引进多媒体技术等。在实验中,教师可以用两根管子分别塞住一端,再用同样的容积像两根管子里灌入同样多的清水,再让同学们看两根管子里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下的体积改变。然后,他们又把试管倾斜,看着里面的情况。这样,老师在这个实验的时候,既能够锻炼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又能够激起他们的实验兴趣,进一步推动中学物理的深度学习教学战略。
(六)深入研究,提高教学的品质
以前的课堂上,同学只是做着简单的任务,死记硬背,而同学却经常是脑子一片空白,双手却在做着功课。这样的话,他们的家庭作业就会变得非常糟糕。目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学应用都能很好地帮助同学们在作业中碰到的困难,例如作业王、学霸君、作业帮等。教师可以通过教学系统给孩子提供任务,让孩子按时做好功课,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做错的地方。另外,相关的教学平台也会建立一个排行榜,将每个学生的平均分数都录入到这个 APP里,让他们对自己的分数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另外,父母还可以通过这个网站查看自己的小孩的单元作业,这也是父母对孩子的一种关爱。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很好地分配任务,并在考试结束后进行检查,从而更好地推动深度学习。
(七)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教育思考
如果老师在授课时只是一味地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旧知识的回顾与思考,这样的话,所学到的知识将会迅速被遗忘。这样的话,就很难让学生们将所有的知识都联系起来了。因此,在中学物理课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教师的反馈工作,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思想的革新和发展。在初中的物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地了解到知识。例如,在教学“探究电路”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复习“了解电路”的章节,这样既能巩固知识,又能将两章的内容联系起来。例如,老师可以通过 PPT将有关“了解电路”的内容介绍给大家,让他们在课堂上进入到一种学习状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复习自己所学的知识,又能扩展新的知识,还能提高大单元的教学效果,为新老知识搭建起一道桥梁,让同学们感受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八)优化评价系统
教师评价体系是教师工作的“指挥棒”,其起点与根本观念将会决定教师的教育质量。在大单元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评价,要从一开始就将整个单元的目的放在第一位,在对课程标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分析,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分析,以此来反映出整个-局部-全局的理念。第二,在单元的设定上,要清楚地确定设计的思想,活动的任务,情景的设计,以及各个任务的关联,以达到总体的目的;第三,每节课应按作业要求及学时总数,合理地组织;第四,可以参照中考试题来进行测试,主要是要指导同学们梳理知识,建立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掌握知识的学习方法,理解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也要符合我国关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目前的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对学生的需要和对自己的理解。而形成性评价则旨在评价学生在学习中的潜能和发展能力,更符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并逐步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从评价时机、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质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四个角度进行了论述。比如,在新课程的评价中,学生的学习行为准则是评价的主要对象,包括预习的效果、笔记的完整性、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程度、参与合作或研究性的学习的数量等。
三、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现实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以基础学时来授课,以学时为单元进行教学,而学时教学则侧重于对特定科目的传授。纵观当前的物理课堂,随意地缩短新课程的教学时长是很常见的,它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反复地、机械地训练来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对概念和规律的认识。这种授课方式使得物理学的吸引力淹没在了题海之中。长时间的课堂授课容易让老师们停留在对知识的具体阐述上,而忽视了对每个单元进行结构性的剖析。在教学实践中,一线的物理老师往往忽略了对知识的结构、认知结构、活动结构和作业结构等方面的认识。老师们常常把课程的内容做的很好,但总是“只见树木而不见树林”。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的教育目的只是一个“知识”的层次。物理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的学科,它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等密切相关,因此,物理的教学重点在于构建知识体系,内化方法规律,提高思维水平。
当前的以学时为单元进行的教学设计,使得知识之间的关联被持续弱化,让学生对零碎的信息慢慢地接收到,难以建立起一个完备的知识体系,无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参与科学探究,证明科学问题的能力。所以,要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以“课题”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学习。课题或课题研究要求教师要进行更多、更全面的学习任务的设置,从而实现以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由课堂式到单元式的教学。
结语:
高中物理大单元的建立,既符合新形势下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有助于实施新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教学形式和体制三个层次出发,结合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初中物理大单元教学,不仅能够指导学生探索物理的实质,还能够提高他们的物理思考能力,加强他们对物理的基础学科的理解,还能够为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实施国家的人才开发战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张佳慧,刘雯.初中物理单元活动设计与探究教学[J].江苏教育,2019(03)98-99.
[2]徐孟凯.基于单元活动视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J].考试周刊,2020(11)211-212.
[3]黄海洋.新课标理念下中学物理单元探究式教学设计的研究[J].才智,2020(05)49-50.
[4]孙宏志,解月光.信息技术应用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31-36.
本文系课题《双减背景下初中开展单元整合教学的策略研究 》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2022B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