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政治的议题式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政治;主题教学
正文
前言
高中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有着自己的思想观念,但由于缺乏社交和生活经验,如果没有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就会养成不良的习惯,影响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名高中政治教师,要切实为学生着想,如果指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政治,有效地学习政治,不仅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而且还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一、目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弊端
目前,过于重视考试成绩是高中政治课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太注重分数,这种教学理念虽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记住了一些政治知识,但是学生很难彻底地了解自己头脑中知识的含义,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考试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提高高中政治课的教学效率。政治课还简单地解释了一些需要在考试中处理的东西,而非真正理解知识的内容。学生即使在生活中遇到问题,也不能通过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也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现阶段的应试教育过于注重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时把盲目性的智慧灌输给了学生,而忽视了学习政治的根本目的,还让学生蒙上了政治学习的阴影,使学生无法达到主动学习、热爱学习的境界[]。
二、论核心素养下高中政治主题教学的基本原则
1.学术原则
学术性原则是开展高中议题式政治课课程的基本原则之一。议题式教育是以学科核心背景为导向,以教科书的教育知识为媒介,以主动性搜寻议题为主要途径,完成课程的教育使命。议题式教育的主题是以学生思维发展为基础,强调基本判断和价值观念的同时,将学术知识的基本内容融入到新课程的教育标准中。它要求教师能够围绕学科知识和课程目标,科学地设计课程议题,帮助理解议题辩论对学生抽象知识水平的影响,优化传统课程的质量。
2.独立性原则
自主性原则是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性。对高中学生而言,课堂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吸收,更是培养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学习议题是由学生作为主要的思想活动参与者提出之后,学生需要分析课程本身及其意义,从而加深对其中包含的理论知识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独立地位,引导学生自主追求和学习。独立原则也强调,教师在设计议题时,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合理地设计课堂讨论议题,以达到教学目的。政治思维能力在学生辩论、分析、推理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在教师的引导下,激活学生思维,灵活运用较高水平的学术知识。
3.思辨原则
议事性教育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议事性教育模式并非单纯的学科知识理论教育,而是基于知识与活力共存的一种现代教育方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议题式教育强调了学生思辨过程和核心背景生成的主动性。这一内容的产生是基于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应该指出,在学生参与议题探索与辩论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使学生的思维过程更加高效清晰,学生的学习创新意识也得以增强。
4.分级原则
课程式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同样的主题和背景,在同样的情境下,创造出一套紧密关联的内在逻辑顺序。这三个议题是有机的整体,只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优化他们的教育,发挥其在议题式教育中的作用。其中一门课,我们重新整理了课本上的知识顺序,但对没有像上面提到的关于市场调整方法的知识积累以及市场优缺点的学生来说,这将是个问题。因为这样就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回应。有些议题是从养老行业考虑市场调整,逐步由表到易到难,由浅到深等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思路往深发展。
5.开放原则
开展议题式教育活动不应仅限于课堂。实施议题式教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关注社会,认识社会,从而服务社会。市场导向性资源这一课程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基础,提出了“实践—认可—实践”认知的发展顺序,积极推动社会全面研究和养老产业发展。坚持以新课程为基础的“分析学习”,不能利用学生的投机性。学生只有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广度,才能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实现议题式课程的优化与提高教学效果[]。
三、运用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素养的策略
1.从生活角度设计议题
对高中生而言,学生学习政治的最佳课堂是日常生活。对学生来说,在教师生活的层面上创造政治议题,让学生思考和判断政治价值判断,以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认识,使他们具备政治意识,发展自己的政治身份。
2.从实际案件开始
透过当前一些新闻、媒体上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做出判断,为学生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选择理性的价值判断与行动。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教师将现实案例引入现实生活中可以起到的作用,并要求学生评价其价值,必须进行客观的评价。合理地评价个案的某些原因及其发展,进而回答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理性精神背景的形成。
3.培养学生政治敏感性
高中学生由于缺乏生活和社会经验,不懂得法律的价值和法律的重要性。老师要用有实例、有真情实感的方式进行教育,用现代社会的一些案例来吸引学生,促进学生树立良好的法治意识,培养学生的政治敏感度。
4.以价值为导向的问题
公共参与培养学生的背景公众参与,既是责任感的体现,又是行使公民权利的体现。唯有充分感受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学生才能积极地为社会作出贡献。要培养学生参与议题式课堂的公共参与,培养学生参与公共生活的自主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对公共参与的认识,从价值取向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是公民的责任。这样才能鼓励学生成为有道德、有责任的优秀青年。
5.制定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
传统性的政治学课程非常乏味。再一次由老师演示教学,学生将不会再听课。另外,学生们对政治课失去了兴趣。当前,多媒体应用为政治生活环境的营造提供了有力的支撑。通过这种方式,既强化了学生对课程的思考,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逐渐融入课堂,提高了学生思想政治学习的效率,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背景。教师必须强调课程议题和创设情境之间的联系。比如说很多同学都知道中国有人大制度,却不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应该起什么作用。另外,教师让学生模仿人大的具体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人大代表,人大代表怎么样行使权力,学生可以体验是否提交自己的提案。从实际情况出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宗旨、人民代表大会的作用以及该制度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等。
6.小组实践活动
议题课程是否能体现其价值,需要教师结合不同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而实践教育是一种良好的方法。通过实习课程,学生能够进行有意义的探究活动。在群体中探究政治意义,用政治术语表达,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举例来说,研究“传统文化”的影响时,同学们放学后以小组形式仔细搜寻,中国的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我们又受到了怎样的影响,又留下了什么样的文化基因。通过课堂生活、演示 PPT、学生参与的具体实践活动,他们不仅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还学到了在课堂中学到的中国传统文化。
7.建立完善的评价制度
确定的评价体系对课程设置有很大帮助,有利于思想政治课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议题式课程的有效性,建立有效的思想政治课程。为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教学时,必须认识到评价制度的重要意义,进行评价的补充,复习课件,改进方法,在课文上下功夫。比如,在“文化的光明与黑暗”时限下,教师要反省学习的重点,运用合理的评价方法,掌握评价学生的知识状况,借用议题课堂。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情感的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以及是否可见,我们始终保持着正确的道德观念[]。
结语
总之,议题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具有自身的价值。高中政治议题式教学才刚刚起步,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探索,使议题式课程“活”起来,真正发挥作用,从而使学生更高效、更自如地学习政治。
参考文献
[1]金朝辉.议题式教学:对传统课堂的超越[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19).
[2]余国志.议题式教学: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新路径——以“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为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28).
[3]王晓娜.议题式教学的实施方法[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9(1).
[4]张严振.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思想政治议题式教学实践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0):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