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地理;读图能力;培养策略
正文
一、影响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提升的因素
1、学生认识不足
初中生在地理学习中认识不足的主要表现是:有些学生只会重背诵相关地理题目,而不注重通过分析地图掌握地理信息,总结地理知识;学生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分值较低的学科上;不能借助地图来分析地理因素,以使抽象的地理知识更直观和易于理解。而脱离地图的学习方式,会使学生感觉地理学习的难度很大。
2、学生不习惯用地图分析问题
在地理教学中,有些教师不注重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查看地理事物和分析地理因素,只采取讲解灌输的形式。学生没有把地图作为地理学习的工具,而是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查阅文字资料,给出答案。但是通过文字信息所得到的答案往往不会产生具体的体验与感知,时间久了学生就会产生遗忘现象,更谈不上对地理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二、初中地理图形教学的重要性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解题逻辑思维
初中地理是一门具有较强系统性、推理性的课程。在做题过程中,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一些高难度的地理题无从下手。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地图,了解不同的区域,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形成系统的地理综合思维。
2、使学生形成系统的综合思维能力
通常来讲,综合思维体现的是系统处理地理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形成一定的读图能力,能清楚识别地图上的各个区域,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地理学习,真正了解地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将地理学习与实践应用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系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综合思维侧重于对事物的处理和解决过程。在培养、锻炼学生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养成用系统的眼光及方法处理事情的习惯。应用于生活中,可使学生对遇到的事情拥有较强的掌控能力,这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策略
1、培养图文意识
初中地理教科书的各个章节依据不同的原理,所展示的地图也各不相同,这是对同学们进行识图教学的基本依据。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图形融合,增强识图理解能力,应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扩大教学范围,更好地提升同学们的绘图水平。
例如,在学习“地形和地势”的时候,教科书中就清楚地说明了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是西高、东低、台阶的特征。同时,在教材中也提供了相应的地图,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强对图形和图表的融合。中国地图以各种色彩表示地形,其中有高原、丘陵、盆地、平原、山地等;通过对各种地貌的认识,了解各种地貌的区别。分析中国各大山脉的地图,让同学们了解山脉纵横交织,形成国家的地形框架,并了解各大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地图上的分布情况。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地发挥地理教科书中的地图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识图水平。
2、传授读图方法
地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需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读图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尝试运用,推动学生读图能力的提升。
(1)灵活运用不同方法,捕捉图表信息
地图具有复杂多样的类型及成图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应的读图方法,以便高效准确地解读各类地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结合教材地图的类型,向学生详细讲解读图技巧和方法,之后布置适量的训练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读图方法进行练习。需注意的是,面对不同类型的地图,教师要引导学生遵循“读图名、读要素、读图表内容”的顺序。
(2)深刻理解地理图表,确定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地理图表作为地理知识的载体,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已经学过的知识,理解不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实现由浅入深的探究,进而构建地理知识体系。基于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开展相关训练,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将零散的地理知识加以整合,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我国西北地区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设计读图题目,为学生展示我国西北地区东、西景观差异图以及河套平原及周边地区资料图,并引导学生分析河西走廊农业发展所需灌溉水源的来源,并结合当地区位特点,分析纺织品和乳制品工业发展良好的原因。这样,可以让学生将农业分布与工业分布相关知识建立联系,让学生通过读图从整体上深刻理解区域地理的特征。
(3)指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学会用图
读图、析图的最终目的是用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地图简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发挥地理图表作为地理信息载体的作用。例如,在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死记硬背知识点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北方、南方、西北、西藏的区域地图,并运用地图提炼地理知识,完成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运用地理图表,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运用时区图推算不同时区的时间差异,为日常生活中“倒时差”提供建议;利用比例尺计算两地的实际距离,为旅游出行提供参考依据等等。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3、培养读图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地图主要通过特定表达形式,将地理信息直观表现出来,需要学生读懂地图表面和深层的信息。因此,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根据具体学情以及学生的认知经验等多方面因素,引导学生了解读图的策略,以多样化且灵活的方式展开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保证地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初中地理教师在读图教学中,要将读图的步骤分为五步,让学生根据步骤尝试自主读图,使其逐渐形成读题的习惯。第一步,先让学生学会区分地图,如等高线、气候分布图等具体名称,让学生可以在看到图时迅速联想到相关知识内容。第二步是看懂比例尺,特别是统计类图,需要根据图上的比例距离,测算实际距离,需要学生建构出地理模型。第三步是明确方向,用来分析地形和海拔等。第四步是学会查看植被、动物以及温度的图例,通过这部分信息帮助学生明确区域地理的位置和气候特点等。第五步是分析图中存在的信息,解答具体的问题。在读图时,根据区域和国家地图的大体轮廓,会让识图过程更具有准确性。教师在读图时,还要为学生提供自主读图、自主分析的机会,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做分析讲解。这既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重新梳理学习思路,探索出更为有效且适合自己的读图方式,强化自身的读图能力。
4、组织绘图活动
在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加深学生对地图的认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图,而通过绘图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地图的魅力。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绘制地图的实践任务,同时必须着重强调绘制地图并不仅仅是临摹,而是要在绘图的过程中深入地理解地图的构成与相关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基本原则与事项,加强学生对地图的认知和理解。
四、结语
地图直观性较强,能够直观展示地理事物间的联系,是学生学好初中地理的重要抓手。教师运用地图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作用,而学生根据图名、图解、图例的步骤进行地理学习,能够清晰地构建地理知识体系,感受地理事物的规律和特征。从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地理知识,并借助地图媒介,助力学生掌握地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张琦. 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培养方法探析[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6):1478.
[2] 潘桂芹. 基于读图能力培养创新初中地理教学的探讨[J]. 新课程,2020(49):1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