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琼芳

江西省南昌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330029

摘要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情,以学习任务群为导向,以教材为蓝本,整合课内外阅读资源,实施有效教学策略,积极开展群文阅读。


关键词

学习任务群;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正文


传统的阅读教学往往注重个体的阅读能力培养,忽视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群体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引入语文教学。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协作。本文探索群文阅读模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路径,旨在促进语文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一、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

在每个学期或单元开始前,教师应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目标可以包括概括文章内容、总结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意图以及解决一些细节化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加专注地阅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策略运用的效果。可以设定一个学期内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文学作品,或者深入研究某一特定主题的群文阅读活动,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阅读。教师应向学生介绍不同类型文本的特点和阅读策略,如小说、散文、诗歌等,指导学生学习使用不同的阅读技巧,如速读、扫读、精读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内容。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文本分析和文本解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能力。通过系统的教学,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群文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的效果和质量。此外,教师还应准备一些多样化的群文阅读材料,包括课内外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时事评论、科技文章等,让学生们能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拓宽他们知识面的同时,也增强学生不同文本类型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具体开展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阅读材料,让学生逐步提高阅读的难度和挑战。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式群文阅读,通过主题式的群文阅读活动,可以将相关的文本材料组织起来,让学生深入探究某一主题或问题,对多个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形成全面的观点和思考。

二、从语言风格入手

通过关注不同文本的语言风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文本的内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选择一系列具有不同语言风格的文本材料,如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诗歌以其独特的韵律和形象语言吸引着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感,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境。散文以其自由流畅的叙述方式展现生活的点滴,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散文的叙述技巧,感受其中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小说作为一种叙事艺术,具有丰富的人物描写和情节发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理解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思想的手法。通过分析和对比不同文本的语言风格,教师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内涵,对比不同诗歌的韵律、散文的叙述方式、小说的语言描写等,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本的独特之处,理解不同语言风格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教师可以将《声声慢·寻寻觅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几首词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分析这几首词的语言风格。《声声慢·寻寻觅觅》以柔婉细腻的语言描绘了思念之情。词中通过运用叠词、排比和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词的韵律美和节奏感。《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语言风格以豪壮悲凉为主,文中多用典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语言风格以豪放磅礴、壮丽奔放为主,词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和富有节奏感的词句,增强了词的气势和感染力。

三、从人物形象入手

教师可以将人物形象作为入手点,开展群文阅读。通过关注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人物的性格、动态以及与故事情节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教师应选择一系列具有鲜明人物形象的文本材料,如小说、剧本、传记等,这些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个性鲜明,生动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外貌特征、言谈举止、内心感受等,讨论和分析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带领学生深入思考人物与故事情节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动机和行为,推测人物在故事中的角色和作用,进而理解故事的发展和主题。教师应提出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物的成长经历、冲突与转变等,帮助学生深入探究人物形象的内涵和意义。教师可以将《祝福》和《雷雨》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开展群文阅读,在《祝福》中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迫的劳动妇女,其遭遇代表了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在《雷雨》中,周朴园是一个冷酷、专制和伪善的资本家,以权势和财富凌驾于众人之上。相比之下,鲁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物,但备受欺辱和压迫。作品通过这些人物的形象展示了封建社会中地主阶级的专横和冷酷,以及被压迫者的软弱和无助。学生阅读这两部作品,可以发现祥林嫂和鲁妈的人物形象都是受到封建社会压迫和不公正待遇的代表。这些形象的对比揭示了社会中不同阶级和个体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引发学生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通过分析这些人物形象,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的复杂性,促使学生对社会现实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从故事情节入手

教师带领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结构、发展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选择一系列具有引人入胜故事情节的文本材料,如小说、剧本、寓言故事等,这些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充满悬念和变化,能够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的起承转合、高潮迭起的情节发展,帮助学生把握故事的主线和情节转折点。通过分析故事情节中的人物行动、冲突、情感和结局等要素,学生可以理解故事所传达的价值观和人生智慧。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情节中的道德取向、人性探索以及社会问题等,帮助学生深入探究故事的意义和思想内涵。在阅读完成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演绎或创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模仿和创编故事情节来深入理解文本。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进行角色扮演、续写或改编等活动,通过亲身体验故事情节的转折和发展变化,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情感体悟。

、超越学习任务群,组织读写实践

群文阅读融合了精读、跳读、细读、默读等多种阅读方法,可以适应不同的阅读要求,使阅读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如果学生追求阅读的表面之乐,忽视语言文字的积累,结果会使群文阅读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比如,在完成以“领袖的青年时代”为议题的群文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尝试诗歌创作,用诗歌的方式书写自己的青春梦想或歌颂领袖的伟大精神。让学生在课下收集一些青春励志故事、关于青春价值的人生格言、经典古诗句等,利用这些素材制作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的小报,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自己对青春的理解和热爱。让学生联系国家、社会发展实际,发表“青春宣言”,立下青春壮志,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情感。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作为一项阅读策略,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阅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创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立明确的阅读目标,从语言风格、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不同角度入手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提升高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培养出更加优秀的语文学习者,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传勇.浅论高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6):66-67.

[2]吴丽 丽.核 心 素 养 背 景 下 高 中 语 文 群 文 阅 读 教 学 研究[J].高考,2021(2):70-71.

[3]王蕊,李卫红.高中语文多体裁群文阅读课堂模式探究[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1):56-5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