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活动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活动
正文
前言:纵观新时期学前教育,多数幼儿教师已认识到玩耍的重要意义,并以玩耍为主要教学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幼儿园所进行的幼儿游戏活动大都是千篇一律,沿袭了传统,缺少了实践创新的教育理念。传统的、刻板的游戏体验使儿童难以在游戏过程中有较好的沉浸感。幼儿教师要对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在潜移默化中对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进行培养。在这些内容中,游戏教材直接关系到整体教学效果的好坏。从游戏的普遍性、教育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出发,以生活素材为媒介进行儿童游戏活动,无论从规则、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可以为整个游戏教学提供丰富的选择。
一、幼儿园学前教育幼儿活动的开展现状
(一)幼儿活动区域设置不合理
活动区域是儿童开展活动的主要场所。比如:剪纸活动,体育锻炼等等。在目前阶段,许多幼儿园的幼儿活动区域设置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他们的活动区域的设置以满足上级的需要为主,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到幼儿的需要。主要表现在:儿童的体育活动范围太窄,无法真正地进行运动;在美术设计区,老师往往将所有的时间都留给了孩子,孩子们可以在美术空间里自由地玩耍,老师没有根据你的内容来合理地使用美术的时间,导致活动的开展只是流于形式。
(二)幼儿活动设计缺乏科学性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儿童活动的成功进行,现在许多幼儿园老师的教学方法都不够科学,只是简单地将课本上的内容进行了一遍,并没有考虑到活动的开展可能存在的问题,导致了儿童活动时常发生事故。此外,部分幼儿园教师在科学活动的设计上存在着不科学、不能适应所有儿童的特点。比如:幼儿园老师举办的某些游戏,并非所有的儿童都是适用的,有的游戏看上去很有意思,但可能只适用于大班的儿童,而年龄较小的儿童,如果不进行调整,则会导致活动的效果不佳,丧失了原本的意义。
二、幼儿园学前教育中如何有效开展幼儿活动
(一)结合有趣的生活现象,培养幼儿的探究兴趣
大多数儿童的探究兴趣都是来自于对现实世界中的事物的探索,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对儿童的兴趣的分析,将有趣的生活现象与儿童相结合,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从而达到儿童的科学教育目的。当孩子对生活现象有强烈的探究兴趣时,老师要给孩子以鼓励,引导孩子们去分析生活中的现象,让他们明白自己感兴趣的生活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比如,幼儿园老师可以将光线的折射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联系起来,让孩子们去探索、去学习。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观察到筷子在水中的折射,也可以引导他们使用放大镜和镜头来观察。老师要用有趣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孩子们主动地去探索,其根本目标是要让他们对科学的探索感兴趣,为他们以后的更深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让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的一些科学现象进行全面的观察,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主动探索的意识。另外,老师也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多样化、开放、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科学实验中去,让孩子们能够从现实世界中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让他们在积极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树立明确的手工活动教育目标
要想让手工活动在育儿教育中的价值最大化,就必须要防止手工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这样才能确保儿童手工活动的教育价值。建立一个清晰的手作教育目标,是开展幼儿手工活动的首要步骤,为后续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老师们要围绕着儿童的技能和素质培养目标,来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完整的手工教学方案,掌握好手工活动的重点和规律,让手工活动的开展能够紧密地围绕着教学计划进行。当然,因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规律和认识水平,所以,在设定手工活动的教学目标时,必须要掌握每个阶段的孩子的真实特征。比如,小班儿童对于外部事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因此,手工活动的目的应当是理解各类物品的外形、轮廓等,因此,幼儿老师要在手工活动中加强指导。而大班儿童本身就具备了一定的认识能力,因此,在进行手工活动的时候,我们的目的更多地是要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放在第一位,因此,幼儿老师要注重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
(三)合理设置活动区域,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比如在体育活动区的设计上,首先要保证场地的尺寸适宜,而且地面不能太硬,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在相关的地区,也要配备足够的器材,例如美术区,画笔,彩纸等。特别要指出的是,儿童活动一般都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因此,在设置活动区域时,也要将这些因素纳入其中,并确定适宜于团体协作活动的进行。最后,根据儿童的特征,幼儿园也要建立起诸如养殖区、游戏区等有趣的地方,让孩子们学习观察,培养他们的好习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儿童活动的功能,推动儿童的学习和发展。儿童的想像力是非常丰富的,要使其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就必须掌握其个性特征。小孩子虽然年纪小,思想也不够成熟,但是对新奇的东西,还是充满了好奇。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进行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从而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多和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孩子做好朋友,让他们敞开自己,体验与他人相处的快乐。针对某些比较活跃的儿童,老师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适当地进行一些趣味的游戏活动,来缓解孩子们的“三分钟热度”,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思考。如果将插图和音乐等元素融入到儿童的活动中,让孩子们感觉到了教育的魅力,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合理设计户外活动,满足幼儿发展需求
对户外活动进行科学的设计和组织,可以有效地提高儿童的运动兴趣,培养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从而推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幼儿园老师在进行户外活动时,必须要有合适的场地和足够的时间等。在确保活动时间的前提下,对儿童进行合理的计划,使其更符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其次,要对室外活动环境进行优化,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规划,以保障儿童的活动安全;第三,要丰富室外活动的内容,根据孩子们的发展需要和特征,将游戏的内容适当地加入进来,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兴趣驱使下,主动地参与进来。最后,进行适当的活动策划。老师可以事先制定一周的活动方案,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在各个方面的能力。例如,在星期一,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游戏类型的活动,让孩子专心于学习;在星期二,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活动,让孩子们的思想得到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等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儿童课外活动的效果,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五)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激发幼儿认知思维
幼儿园是儿童从家里走进学校,进行集体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儿童由家庭生活向校园生活过渡的重要阶段。结果,不少幼儿入学后产生了“分离焦虑”,给幼儿园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很大困难。对于这种现象,幼儿园老师们可以采用创设生活教学情景的方式,从儿童的真实生活和认识水平入手,从而使生活材料在学前教育中进行充分的整合。这样,不仅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融入到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之中,还能对儿童的认识思考进行有效的刺激,促进他们的自我照顾和生活常识的培养。
比如,幼儿老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器材,给儿童放映一些有教育意义和示范作用的动画片,这些动画片中的主角和动画内容,既可以是幼儿园生活的一部分,也可以是个人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自己喜爱的动画片中,培养出良好的集体意识和生活习惯。然后,老师也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过家家”等生活情景活动,使孩子们可以组成几个小团体,在模仿家庭生活的过程中,快速找到适合幼儿园的同伴和学习环境,促进儿童的认识思考和行为习惯的有效发展。
(六)创新游戏教学活动,提升幼儿参与热情
大家都知道,儿童喜欢玩是一种天性,尤其是学前儿童,他们的心理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因此大部分的儿童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贪玩、好动、好奇、喜欢新鲜事物。所以,作为一种最符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在目前的幼儿园中,所有的游戏教学活动都呈现出一种传统、单调、单调的特征,有些幼儿园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常常过分强调其本身的娱乐性,从而忽略了它所具有的素质教育的优越性,这对幼儿的全面素质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同时,由于传统的游戏化活动和游戏教材的使用,也会导致幼儿们慢慢失去参与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对游戏教学进行积极的改革,努力达到寓教于乐的目标。
比如,幼儿老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你比我猜”、“你画我猜”等知识问答游戏,由两个孩子根据老师给的物品依次画图和做动作,既能激发孩子们的参与热情,又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绘画能力和身体协调能力,对开发他们的智力,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外,幼儿教师也要对游戏教材进行适时的更新和改进,尽量选择适合儿童身体和心理发展特点的儿童游戏材料,以满足不同发展需要和兴趣的儿童的根本需要。
(七)开展主题区域教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由于大部分儿童都处于不成熟、不懂事的发展时期,因此,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与指导工作对儿童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儿童受遗传、生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他们也会有一些不同的个人差异,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活动已经不能适应不同儿童的发展需要了。因此,幼儿园老师可以进行主题区域教学,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兴趣,针对儿童进行各种类型的区域教育活动。
比如,幼儿园在益智区,手工区,科技区,美术区,音乐区上,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地投放相应的区域教材。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尝试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这对开发他们的内部潜能和创造力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这对推动他们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另外,在保证儿童的安全的情况下,幼儿教师也能进行室外教学活动和安全意识的教育,从而自觉地进行儿童的体能训练,同时也能有效地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
总结:总之,要想使手工课变得有趣、有效,就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开展各种形式的手工活动,既可以开发孩子们的创意,又可以锻炼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美感,培养他们的正面情感。幼儿教师要重视儿童特有的创造性,让他们在手工活动中拥有主动的权利,让他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大胆地进行想象和探索,运用各种材料和资源,来推动他们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孙曦雯.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生活化的实现策略[J].教师,2022(02):63-65.
[2]吴艳.以幼儿为中心的集体活动设计与实施[J].教育观察,2021,10(48):68-69+76
[3]申丽媛.浅谈如何开展幼儿体育活动[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1(22):133-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