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吴慧琼

湖南省道县第一中学 邮编:425300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开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时候,应紧紧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即,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等。并且在这四个核心素养中,四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在英语阅读学习中,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阅读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英语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语言产生、应用的文化背景,是语言交往中需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不仅如此,学生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并非机械性、被动式地接受英语的语言逻辑、语法规则,更重要的是置于真实的语言文化情境中,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敏锐捕捉到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在坚持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下尊重、接纳他国文化,在语言交往与语言习得的过程中能够从文化视角出发,理解性记忆英语语言的词汇含义、重点句式、语法结构与应用场景。鉴于此,高中英语教学中要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以提升学生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文化自信力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正文


前言

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情感交互的依托。任何一门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语言的习得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英语语言亦是如此。文章简要论述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即有助于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筑牢高中生文化自信、增强高中生文化自觉性。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变为核心素养培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作为核心素养下重要的教学组成,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促使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过程中,了解和弘扬传统文化,并逐渐形成民族自豪感。本论文立足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在其教学中的具体渗透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一、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

(一)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

高中生作为未来国家事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在全球化发展浪潮中势必会面对不同的语言交际场景,唯有意识到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理解、接纳并尊重不同语言国家的文化差异,才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语言素养。但在缺乏传统文化融入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倾向于向学生灌输语言知识,机械性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学生对语言背后的文化一知半解,对语言与文化间关系的认知较为片面,导致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淡薄,在英语学习中很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积极融入传统文化,教师从纵向上挖掘英语教材内蕴藏的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从横向上增强语言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的联系性,帮助学生储备充足的语言文化背景知识,在不同文化语境下可以思考英语语言的表达方式、表达内容等,对于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筑牢高中生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最基础、最深远的自信力,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文化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是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题中之义。传统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忽视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沿用“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讲授为基本形式,未能开展多姿多彩且蕴含文化内涵的英语实践活动。加之长期以来听、说、读、写等英语基本技能相分离的阅读教学模式,导致学生难以从整体、系统的视角出发认识英语语言及其依托的文化背景,无法辩证看待中西方语言文化的差异性、中西方语言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将导致学生文化观念错误、文化意识淡薄。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将阅读语篇所体现的英语国家社会习俗、生活习惯、逻辑思维、对事物的看法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生活阅历、社会实践等分析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在坚持本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以包容的态度对待英语国家的文化,可以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筑牢高中生文化自信。

二、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语言文化情境,遵循学生语言习得规律

英国语言学家弗斯所提出的“情景语境”理论认为,语言并非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或信息,而是人类生活的一种形式,应当将语言的使用视作社会过程的一部分,并且着重强调语言形成、应用的情景语境与文化语境。英国语言学家莱昂斯认为,言语行为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发生言语行为的实际情况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确定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说”强调要为语言学习者创造包含大量“可理解输入”的环境,并促进学习者通过情感过滤实现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内化。上述语言理论的共通性在于突出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对语言习得的重要价值。鉴于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的前提在于,为学生创设包含大量可理解输入,带有情感色彩,反映社会生活交往真实场景的语言文化情境,引领学生在阅读英语语篇中关注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

(二)拓展文化背景知识,深入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高中英语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教学资源。每一篇经过精挑细选而来的语篇都致力于从不同角度、不同主题解释英语语言的文化情境、语言文化思维,隐含着英语国家的地理文化、历史文化、饮食文化等。但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下,大部分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对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一语带过,忽视不同主题下的文化情境、文化内涵,缺乏对教材中文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针对此种教学问题,高中英语教师要树立文化意识,在教授学生英语基础知识、英语语篇阅读分析技巧中同步传递语篇的文化知识信息,从纵向上深入教材、深入语篇,提炼出语篇中所蕴含的文化资源;从横向上增强阅读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联性,从多种渠道收集、整合与语篇主旨、体裁等相契合的语言文化材料,进一步丰富英语阅读中的文化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为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的提升提供大量“可理解输入”。

(三)聚焦英语语篇主题,带领学生体悟传统文化内涵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英语语篇的主题蕴含着鲜明的人文色彩。教师立足教材、活用教材,把握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属性,在挖掘教材内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回归英语语篇的主题,引导学生细致品悟语篇内容,聚焦语篇中的关键语句,体会字里行间中流露出的文化观念、文化情感。在学生阅读、品悟与感受中,教师要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遵循高中生的文化素养发展规律,遵从学生天然的文化情愫,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文化理解、文化体验、文化知识储备等说出不同的看法,提出不同的问题解决方式。教师则负责为学生提供指导、帮助与点拨释疑,通过问题实现师生互动,为学生对语篇内涵的深入探索提供方向。

(四)开展文化实践活动,实现价值取向引领

在传统文化融入的视角下,英语听、说、读、写、译等各项基本技能并非独立存在,听、读为理解性技能,是语言材料输入中必备的基础技能;说、写、译为表达性技能,是语言产出的基础技能。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唯有建立在大量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理解语言内涵、把握好语言与文化间的关系,才能够更加准确、丰富地产出语言习得成果。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虽然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但依然不可忽视阅读与写作、表达、翻译等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与内在联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融合英语语言技能,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设定文化主题、开展文化主题相关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学生在阅读语篇的过程中与同伴进行交流、思考问题,或采用“随文练笔”的方式写批注、仿写段落、续写语篇,获得英语语言技能的综合提升,产出蕴含文化内涵的语言成果,实现对学生文化价值观念的引领。

三、立足于教学内容,补充传统文化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还要立足于教学内容,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将与其相关的传统文化文化补充进去,进而促使学生在中西文化对比学中,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并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全面而深刻的认识,进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例如,在“Music Bornin America”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这一篇文章的内容主要介绍了hiphop的内容,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还可以结合这一部分内容的实际情况,将与其相关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补充,包括:京剧、昆曲等不同的音乐类型,以及十面埋伏、平湖秋月等古典音乐曲目等,促使学生在中西音乐文化的对比学习中,更好地认识中国古典音乐文化,并感知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再比如,在“The Internet and Telecommunications”的阅读教学中,不仅仅对文章中所涉及的因特网创始人进行了介绍,还立足于这一教学内容,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进行了介绍,使得学生在对比学习中,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四、立足阅读教学内容,借助辩论渗透传统文化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时候,还要立足于阅读教学内容,借助辩论会的形式,引导学生在中西文化辩论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一个全面的、详细的认识。同时,学生在激烈的文化辩论过程中,也进一步增强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例如,在“Healthy Eating”的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给学生设置了一个辩论的主题,即:What is healthy diet?之后并引导学生结合这一主题开展辩论。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不仅仅对中华美食的起源、发展形成了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进而促使学生在辩论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以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民族文化自信。

、借助多媒体,结合传统文化营造阅读情境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在渗透传统文化的时候,还要立足于阅读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的形式,依据传统文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情境。如此一来,学生在这一阅读情境中,不仅激发了阅读兴趣,也促使其在这一特定的阅读情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例如,在“Cultural Relics”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就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圆明园被毁坏的视频,引导学生借助英语表达的形式,将自己的观点、看法等表示出来。这样,不仅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学习中,也使得学生在这一教学情境中,丰富了历史常识,获得了一定的传统文化。

结语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对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师要牢固树立文化意识,深入挖掘英语语篇的文化教学资源,拓展语篇的文化背景知识信息。在阅读教学中积极创设语言文化情境,开展多样性、开放性、自主性且融入文化教学意图的语言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文化情感、文化观念,发展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性。

参考文献

[1]陈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以译林版必修教材为例[J].英语教师,2023,23(1):16-19.[2]张琦.文化意识培养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析[J].中学生英语,2022(34):53-54.[3]陈婉玲.浅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渗透[J].高考,2022(12):153-155.[4]葛祖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路径的探究[J].英语教师,2022,22(6):61-63.[5]赵云霞.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增强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探索[J].中学生英语,2022(12):10-1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