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初中生劳动教育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初中;劳动教育;现状与对策
正文
前言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下,劳动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也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状态、劳动价值观念与劳动技术水平。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它具有树德、增智、强身、育美的全面育人功能。目前,在全国各地,初中学校都在逐渐地把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之中,通过家校合作、课堂实践等多种形式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的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只有主动参与到劳动中去,才可以接触外部世界、改造外部世界。劳动教育注重学生在动脑筋的同时学会动手,利用劳动创造价值,这也是初中阶段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一、初中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初中开展劳动教育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培养劳动意识和价值观: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观,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和尊重劳动的价值,激发他们对劳动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主动参与劳动的意识和习惯。
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知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教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通过劳动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预防疾病。同时,劳动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毅力和耐力,增强他们的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在劳动活动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协调配合,共同完成任务,这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和责任意识。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通过劳动活动,学生可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学习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的方式和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
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通过劳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双手来激发他们的左右脑发育。另外,对学生大脑皮层运动区也有良好的刺激效果,并能使大脑得到充分的锻炼。由此可见,学生园的劳动教育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劳动的艰苦,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这是课本上所没有的。
综上所述,初中开展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初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师生认识不足,劳动教育缺位
从传统教育观念来看,一些老师觉得初中阶段的学生应该把重点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上。认为劳动教育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把劳动教育看成是一种教学的负担。由于受周围环境和老师的共同作用,使学生没有形成在劳动教育中学习的意识。有的学生在家根本就没有劳动,对劳动也不感兴趣。一些老师缺乏发展思维,在教育工作中缺乏对劳动教育的重视,而是把学生的学习成绩摆到了最重要的位置,没有引导教师和学生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有的学校则是单纯地把劳动教育作为一种形式来迎合新课程标准,不能真正地进行专业化的劳动教育,从而使劳动教育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处于缺失状态。
(二)教学资源匮乏,系统教育不足
当前,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劳动教育工作仍处于发展时期,有关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没有形成,有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尚处于理论层面。有的学校只设置了一个简单的理论性课程,对实践技能的提高没有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而且比较单调的理论性知识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些初中的劳动课开设的很少,也没有纳入到学校的考核系统之中,没有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或者雇佣了校外老师来进行劳动教育,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参与性下降,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衔接也不紧密。同时,由于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材数量较少,使老师无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进行多元化的教学,使学生产生了一种消极的情绪,即劳动仅仅是为了应付学校。长期下去,劳动教育必然会丧失其应有的正面效果。
三、初中劳动教育的有效开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认知,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要以学校为切入点,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降低学校对文化成绩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推动学校调整教学方案,加大对劳动教育的投入,增加师资力量,积极建立相应的劳动场地,为学生购买相应的劳动用品。教师要主动研究适合于学生的教学方法,把劳动教育思想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不能把文化课和劳动教育对立起来。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后活动,组织学生绘制校园宣传报,评选“劳动之星”,使学生的劳动热情得到最大程度地激发,在劳动活动中实施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使学生们充分理解劳动的意义。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劳动者,组织他们接近劳动者,协助保洁人员打扫房间,协助送货人员在校园里分拣快递,使学生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从而得到满足和成就。
(二)促进家校结合,分担家庭劳动
家长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家中,许多家长都是出于对子女的爱护,不肯让子女做家务,时间一长,有的学生因为缺少家校的指导,就会觉得家务活该由家长来做,这对劳动教育的实施是不利的。学校应该和家长多进行沟通,使家长了解到参加家务劳动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家庭劳动,并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来指导学生参加劳动。比如,父母可以让孩子们去洗碗,这样不仅不会占用他们很多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体验到劳动的意义。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激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辛勤劳动可以减轻家人的负担。在学校里,学生们也可以参加班级卫生的打扫,改变平时的懒散习惯,学会劳动,热爱劳动。
(三)以劳动促学,提高劳动地位
有些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这样的教导:要想在未来找到一个轻松的工作,就要靠自己的勤奋学习。所以一些学生也渐渐把劳动看作“不光彩”的事。要转变错误观念,就必须将劳动教育融入到教学之中,把课堂上的知识融入到劳动之中,这也才能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要积极地指导学生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识,不管是在家里劳动,或是在社会里劳动,都是创造价值的一种行为。在教学中,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指导他们进行合理的劳动,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增强他们的劳动责任心。可以设立专门的经济作物种植区,安排学生进行栽植和养护,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利用假期,带着学生到养老院等机构参与义务劳动,增强了他们集体意识,并深切感受到了劳动的价值。
(四)引导学生创新和创造劳动工具
要培育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学生,就要使学生具备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的劳动观念与素质。在将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传统劳动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科技劳动技能,在学校中,可以与信息课程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 Scratch等编程软件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基本的编程方式,之后,再指导他们把编写好的程序写入芯片,并结合震动马达、LED小灯、小风扇、电池、小牙刷、小扫把、抹布等物品,亲手制作劳动工具,让他们能够运用人工智能科技,对劳动工具进行制作、发明、改造,并尝试使用自己发明的劳动工具进行劳动实践。
(五)激励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初中教学中,评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初中劳动教育活动的评价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设计。在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必须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革和创新评价方法。劳动教育学科活动包含了许多内容,它可以对学生的劳动能力进行系统的培养,尤其学生劳动习惯和意识的培养。因此,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进行创新和改善,从而更好地帮助和支撑劳动教育学科的教学。在过去的课程改革中,课堂上的评价主要是以老师为主,而在新课程改革中,更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获取更加丰富的评价动力。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有创新,即便是当面称赞,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怎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才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潜能,这是老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在学生参加劳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出评价方式,以使评价的激励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比如,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关于家庭整理的劳动任务:“在每天醒来之后,要把床收拾好,在学习之后,要把桌面收拾好,在游戏之后,要把玩具收拾好,还要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好,甚至要帮着父母收拾一下其他的房间。家长把孩子的表现拍下来,然后发到班级群里面,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评选出最优秀的学生!”听到有家长参加,学生们都很激动,反应也很热烈。老师可以在照片上加上一些赞美的话。在课堂展示阶段,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照片被拿出来之后,他们都变得非常兴奋,尤其是当他们看到老师的评语时,他们显得非常激动。在老师的评价下,学生们更加积极主动,并在课堂中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气氛。在以上的课堂教学中,老师运用照片展示的时机对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有一种新的体验,其激励作用更加显著。当学生看见老师的评价时,他们都会露出惊喜的表情,这样他们内心的冲击力就会变得更加强烈,同时,他们参加劳动的积极性也会被激发出来,可以更好地培养出学生的劳动习惯,这就表明,老师的激励性评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六)提升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教师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劳动教育大多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教师在负责,在对义务教育越来越关注的今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基础,要想让初中劳动教育的教学质量不会下降,就得从培养一支好的师资队伍入手。
一是要提升劳动教育课的师资地位,使之具有与其它专业师资同等的权力与身份,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过去人们对初中劳动教育老师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把他们看成是照顾初中玩耍的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角色定位不准确,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初中劳动教育的效果。二是提高劳动教育课的地位。初中的劳动教育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在我国,传统的劳动教育课程已被人们所忽视,处于边缘地位。在新课标的环境下,要提升对初中劳动教育课程育人价值的认知,建立起一个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并设计劳动教育目标,只有如此,才能使劳动教育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从而确保将其目标落实到实处。三是加强科任教师的专业认识;用专家讲座方式,逐渐地提升劳动教育老师们的思想意识,并向他们学习了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从而提升劳动教育的质量。
结语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初中劳动教育还面临着许多实际问题,教师要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思想认识,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劳动,从而使劳动教育得到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初中劳动教育的意见[Z].2020-03-20
[2]魏奇.劳动教育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渗透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4):173-174.
[3]李云霞.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实践路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1(33):55.
[4]王建胜.当前初中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16):21-22.
[5]黄小琴.农村初中劳动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的研究[J].启迪与智慧(下),2020(01):78.
萍乡市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生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编号:PJGⅩL-22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