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视角下培智学生美术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
关键词
五育并举、美术教学、智力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活动
正文
一.五育并举视角下的教育理念和美术教育
一.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概述
五育并举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智力、体魄、美感、劳动和品德等方面的能力和素养。这一理念强调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知识的学习,也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情感培养、实践能力和品德养成。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智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发展,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学科知识水平。这包括知识传授、思维训练、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
体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发展,促进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全面发展。这包括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等。
美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这包括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舞蹈教育和戏剧教育等。
劳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意识,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这包括劳动体验、手工制作、实践项目和社会实践等。
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培养他们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和社会参与能力。这包括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人格培养和社会实践等。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强调全面发展学生的各个方面,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具有综合素养和适应能力的人才。在美术教育中,五育并举的理念意味着除了关注美术的技巧和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体验、创造力培养和价值观培养,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1]
二.美术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中,美育是五育之一,也就是说,注重美术教育是全面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教育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上,还涉及到绘画、制作、雕塑等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手、眼、身体的协调动作,促进眼手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身体素养的发展。美术教育具有创造性和创新性的特点,通过美术学习和创作,学生可以增强创造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在艺术创作、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等方面的应变能力。美术教育是一种情感表达和交流的形式,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和欣赏,学生可以培养情感表达和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人类情感、社会现象以及自然环境的理解和表达。美术教育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文素养、思维习惯和审美观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驱动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因此,美术教育在五育并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促进学生艺术发展的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发展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美术教学方法与学生智力发展的关系
一.知识传授与智力发展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中,知识传授是重要的基础。但是,单纯传授知识不足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更需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为此,美术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美术知识,更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灵活教学和实践性教学等,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在这种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发展自己的思考,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理解和自我创新,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并提高智力水平。
二.创造性实践与智力发展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中,创造性实践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创造性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通过让学生参与绘画、设计、手工制作等具体实践活动,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尝试和创造,从而培养他们的艺术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无论是绘画、雕塑还是其他艺术形式,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探索个人的独特风格和表达方式。设置一定的任务或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海报、创作一个立体作品或是合作完成一个美术展览等。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运用美术知识和技巧解决跨学科问题。[2]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方式表达科学实验结果或文学作品的情感。通过这些创造性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艺术表达能力,还能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智力全面发展。同时,教师应积极引导和评价学生的创造性实践,给予鼓励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创造力水平。
三.情感培养与智力发展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中,情感培养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美术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作品传达情感,培养学生情感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通过感知、体验和表达,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3]情感培养可以通过欣赏经典艺术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方面观察作品,如构图、色彩、线条、形状、情感表达等,帮助学生发现作品内在的情感表达,加深情感体验。创作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情感表达。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情感的主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如亲情、友情、爱情、自我认识等,让学生通过表达这些情感来深入理解自己和周围的社会。描绘一幅美丽的图画、创作一件艺术品都能让人的情感得到缓解。在美术课程中,美术教师不仅需要传授艺术技能,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采用不同的心理疏导方式,帮助学生学会情感调节和情感表达,释放积累的负面情绪,促进情感健康。
通过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均能得到提高,从而提升智力水平。同时,情感培养也能提高学生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亦能促进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塑造的能力。
四.身体素养与智力发展
在五育并举视角下的美术教学中,身体素养也是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身体素养是指个体在身体条件、身体行为、身体表现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它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在美术教学中,学生在美术教学中需要进行各种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使用手、眼、身体的协调动作,培养学生的眼手协调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学生在绘画、雕塑等活动中需要利用视觉和触觉来感知对象的细节和特征,培养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绘画、设计等活动需要学生能够运用空间思维,构建和表达空间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空间认知能力。美术教学可以提供丰富的非语言表达形式,通过绘画、雕塑等作品,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观点用身体语言进行直观而深入的表达。
身体素养的培养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艺术表现能力的发展,还对学生的其他智力领域产生积极影响。通过身体素养的培养,学生可以提高动手实践和空间思维能力,培养细致观察和感知能力,增强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身体素养的培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适应能力。
三. 教学活动和策略
一.基于研究结果的教学活动设计
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效果,基于研究结果进行教学活动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教师可以获取有关学生艺术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和教学策略的重要信息。
通过研究结果,了解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需求和兴趣。这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等方法获得。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研究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结果可能揭示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偏好。教师可以根据这些结果调整教学策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例如,对于视觉型学习者,可以提供更多的图像和视觉材料,而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和创作机会。基于研究结果,教师可以识别学生的差异,并针对性地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这可以包括提供个别辅导、分组合作或项目选择等方式,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研究结果,教师可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教学活动。例如,结合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艺术家或技术,设计相关的艺术探究和创作任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基于研究结果,教师可以设计有效的评估方法,并提供及时和个性化的反馈。这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发现问题和改善方法。
通过基于研究结果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参与度。在设计过程中,教师也应密切关注当前的研究进展,以保持教学策略的更新和改进。
二.教师角色和指导策略的改进建议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起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是知识传授者,还是学习引导者和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推动者。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指导策略。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和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指导。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艺术探究和实践。提供开放式的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充当指导者和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方案,并提供反馈和支持。教师可以设计合作学习和小组讨论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互相分享意见、批判性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和激发创意。教师应促进学生发展批判性思维技能。鼓励学生对艺术作品和观点进行评估和分析,引导他们提出问题、进行推理和评估证据。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工具,帮助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师应积极参与专业发展活动,包括参加研讨会、培训课程和专业组织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了解最新的美术教育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定期进行实践反思,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实施的策略。通过与同事和学生的交流、观察和反馈,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这些改进建议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履行其角色和提高指导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创造力发展。教师应保持教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结尾部分
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审美趣味、美术能力得到了提高,美术教育又是“五育”协调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美术教学又是美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创造性思维又是审美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与其它科目有很大的区别,它能让孩子们的创意与想象得到最大的发展。但是,仅靠单向地接收老师所教授的基本艺术知识与技巧,则难以对艺术有深入的认识。而在小学,孩子们的思维是最发散和创造力最强的,也是对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
[1]胡慕军.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南国博览,2019(09).
[2]冯雪梅.小学美术教学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20(01).
[3]高波.培养小学生美术课程创新精神的思考[J].小学生,201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