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学风建设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妍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

学风是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治学作风和学生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等方面的学习作风。优良的学风传承是高校最鲜明的特色、最宝贵的财富和最重要的软实力,其不仅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新时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关系到高校培养人才的规格和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社会声望,对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煤炭行业特色高校有其特殊的性质,作为与煤炭行业具有天然联系、具备自身独特优势的大学类型,其发展对于促进煤炭行业科技进步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开展学风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要坚持对标一流人才培养,对照科学家精神,分别从案例研究、学风宣讲、校园文化活动和学业评价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学风建设。


关键词

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学风建设

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新时代青年学生提供了行动指南,也对学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使得学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同时,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作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结合点,高校必须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学风建设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育人育才的长远大计。紧扣高水平人才培养目标,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必须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为大学生提供潜心求学、治学、研学的适宜环境和肥沃土壤。

 

一、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培育优良学风的现实意义

(一)优良学风建设有利于培养高素质人才

学风是学生学习状态、道德品质和个人整体素养的重要表现,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直接联系。优良的学风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他们勇于尝试新方法,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具体实际中,从而不断提高实践能力。优良的学风能够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包括诚信、勤奋、责任和团结。这些价值观是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优良的学风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专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当学生拥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时,他们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术水平;优良学风鼓励独立思考和自由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更有可能挑战传统观念,提出新的想法和解决方案;优良的学风有助于在学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科研环境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优良学风建设,展示在科研、教学和实践中的优秀品质,使学生更加了解矿业行业的发展历程和挑战,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为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青年学生的发展需要学校的优良学风作为支撑,优良的学风也可以助推学生在校更好的成长发展。

(二)优良学风建设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是高等教育的培养目的,也是大学生学风教育的必然追求。优良学风建设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发展,还注重培养他们的非学术能力和素质,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过程“主要呈现为由‘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自由个性’三种形态。”学风教育追求的是大学生智育和德育的均衡发展,学风教育不仅培养大学生非学术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塑造健康人格、提升就业竞争力,还可以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和谐。当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时,他们将成为积极的公民,为社会做出贡献,促进社会和谐。总之,优良学风建设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发展非学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三)优良学风建设有助于支撑大学生终身发展

学风教育的理念推动大学生终身发展的实现。大学生的终身发展以大学生在学校学习收获为基础,是大学学习成果的延伸和迁移。首先,丰富多样的学风教育理念,很好的充实了大学生终身发展的思想养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也为学生树立了先进的学习理念和优良学风,促使学生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指导。其次,优良学风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包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些习惯和能力不仅在大学阶段重要,而且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也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优良学风建设不仅关注个人的成长,还关注社会的发展。通过参与学风建设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需求和问题,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最后,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具备优良学风的大学生更有可能在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他们的学习习惯、能力、态度和责任感都使他们更具竞争力,能够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因此,优良学风建设对于大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重视并加强学风建设。

 

二、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培育优良学风的问题

(一)学风建设与矿业类专业结合度不够

学术界认为,学风是学术共同体及其成员在学术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社会风气。”根据这一定义,学风不仅仅指学习风气,还包括除学习风气之外的在学术活动中的风气。矿业类专业相较其他专业来说更需要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治学研究的动力,不断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矿业类高校和专业开展学风建设更应结合专业特色开展,而不是简单的将学风建设灌输给学生,这样学生无法真正将学风建设外化于心并内化于行。在实际中,也出现了教师不能很好地将学风建设与矿业类专业结合起来,这样既不利于学生深刻领悟学风建设的真谛,也不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将学风建设精神很好的践行。

(二)缺乏学风建设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引领作用

学风传承与建设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目前的学风建设活动都是重理论轻实践,强调通过课堂或者相应的讲座活动来对学生进行学风教育,忽视了在实践层面渗透学风传承与建设。同时,大学生对著名学风案例的知晓度非常低,表明大学生学风教育对案例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具体案例的学习。从整体上看,校级宏观层面与学风建设相关制度措施已经比较完善。具体到不同学院,由于学科、专业的差异,中观和微观层面关于教育教学、科技创新、学生管理方面,对于如何充分提高教师参与学风建设的积极性,增强学生成绩运用对学风建设促进作用的制度措施还有待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减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氛围不佳,也导致了教师教育质量下降。

(三)学生对学风建设教育兴趣不高

矿业类院校的学生多为理工科的学生,相较于综合性院校的大学生来说,矿业类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薄弱,思维偏理性思维。目前,部分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只对于“实用”和可以看到实际效益的事情展现出兴趣。兴趣表现为人们对某种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一方面,部分大学生不具备对学风建设教育的兴趣,基于一定的学习动机所致,也只会集中于实用性课程方面,学习方法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学以致用学习、自主自律学习。 很多学生将听课、“泡图书馆”、“刷题”、背单词作为学习的主旋律,很少走出校园接触实务,没有形成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因为部分学生学术规范和道德认知水平低,也会出现面对学风问题的侥幸心理,过分追求学习能够给个人带来的功利性回报,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不够发达。

 

三、煤炭行业特色高校培育优良学风的路径创新

(一)通过案例研究增强学风建设的实用性

通过采访或整理矿业行业科技工作者,细致认真地回顾他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学习和工作的经历,详述各自学科的历史发展脉络。访谈结束后,整理访谈内容并撰写学风故事,以生动的文字展示他们的精神风貌,让青年学子真切地感受到他们深厚的爱国爱校情怀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无私奉献精神,接续传承优良学风。同时,还可以通过矿业行业科技工作者口述的形式,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历史,特别是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等学科进行讲述,追溯昔日历程,感悟今日变迁,继承过去辉煌,开创未来新篇。广泛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工作者口述访谈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互动,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方式感受优良学风和矿业报国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学习老一辈矿业行业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奋斗精神,并将其转化为自身治学研究的动力,不断锐意进取、勇攀科学高峰。将采访的问题与口述内容进行梳理并撰写成访谈稿,整理口述访谈音频,以此梳理我校优良学风传承的情况。

(二)通过学风宣讲活动激励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学风宣讲活动开展学风建设是一种有效的途径。学风宣讲活动可以传达正确的学风理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规范。第一,通过邀请优秀的毕业生和学者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和成长历程,可以有效让学生了解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际效果。第二,邀请专家和学者举办关于学风建设的专题讲座和研讨会,深入探讨学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指导和启示。第三,组织师生交流会,让教师和学生就学风建设进行深入交流,分享彼此的观点和建议,促进相互理解和合作。第四,组织学风建设知识竞赛,让学生了解学风建设的相关知识和理论,增强他们的学风意识。通过积极组织举办学风宣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共同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弘扬学术道德和科研伦理,加强对广大青年学子的思想政治引领。

同时,为确保宣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根据不同宣讲主题和对象,还需要设计富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活动内容,使之更贴近师生的实际需求和关注点。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注重线上线下的结合,以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此外,还应该鼓励师生在活动后积极参与交流与讨论,以便分享心得,互相学习。

(三)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专业性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环境的外在体现,内隐地涵盖了大学的整体思想观点和价值追求。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开展学风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首先可以开展思想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通过组织定期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邀请知名专家和学者分享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思维。其次,开展综合性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化节和艺术展览,即举办校园文化节和艺术展览,展示学生的才艺和创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还可以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组织各类体育活动和竞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还可以开展学术性的精品社团建设,如校园读书会,通过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探求精神世界的发展,加强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对推进髙校校园文化建设,增进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兴趣非常重要。通过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也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

(四)通过融媒体形式展现学风传承与发展

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使具体内容以更加生动、直观的形式呈现,从而更有效地展示优良学风的传承和发展。在图文创作过程中,要结合学风故事的教育功能,通过多角度、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其一,在图文创作的选题方面,从矿业行业科技工作者学风故事等方面入手,通过讲述他们好学力行的学风故事,体现矿业学科学风的发展与传承。其二,在图文设计中,要注重图片与文字的有机结合,运用恰当的排版、色彩和设计元素,提高图文作品的整体美感。图片素材可以采用学校活动的现场照片,同时也可以搜集一些历史图片,以丰富视觉呈现。文字部分应力求简洁明了,突出主题,将学风的传承与发展呈现得淋漓尽致。其三,运用图文创作平台或软件,将图文素材进行整合、设计,形成一系列具有连贯性和故事性的图文作品。通过这些图文作品,将矿业学科学风传承的优秀品质及发展历程呈现出来,激发矿业学子的奋斗精神,为矿业学科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通过影像的力量,将优秀学风故事以更加直观、动态的形式传递给观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其一,在视频创作的选题方面,可以关注矿业行业科技工作者的成长历程、突破性成果和学术贡献,通过讲述他们在学术研究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坚持,展现矿业学科学风的传承与发展。其二,在视频拍摄与制作中,要注重画面的质感与节奏感。采用访谈、纪录片和短片等多种表现手法,结合实地拍摄、历史影像等元素,呈现出一个丰富多样的视觉体验。访谈部分可以采用深度对话的方式,邀请科技工作者们分享他们的学术心路历程,以及如何传承优良学风的心得体会。在讲述故事时,注重叙事的连贯性和情感表达,使受众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学风传承的力量。其三,在后期剪辑与包装上,充分发挥影像与音乐的组合力量,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观影体验。运用恰当的剪辑技巧,保持节奏的紧凑与流畅,音乐和音效的选择应与视频内容相辅相成,营造出激励人心的氛围。通过这些视频作品,让矿业学科学风的传承和发展在视听之间生动地展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2]韩庆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及其当代意义[J]科学社会主义,2004(1):35-40.

[3]骆郁庭.当代大学生学习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95.

[4]谭振亚.学风建设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永恒主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23-24.

 

 

2023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煤炭行业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研究”(YJG2023013 )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