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走在大路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阅读——“逆向设计,主题阅读”教学实践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确定主题
先秦诸子、汉唐气象、宋明风韵……大风泱泱,大潮滂滂,五千年文脉涵养了巍巍中华。翻开中国历史长卷,从“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从“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在历史风雨洗礼中,中华民族守常达变、开拓进取,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造就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华文脉。
中华文脉之贯通,通在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更通在结合时代新发展新语境,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表现形式和生命活力。在中华浩瀚的文化作品中,承载了诸多贯通的中华精神,我们将以“我们走在大路上”为主题,选择三篇(部)有代表性的贯通中华精神的作品,探究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关系,给我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追根溯源。
主题:我们走在大路上
预期结果:
①每个小组阅读三至五篇作品,每人精选一些自己最受感动的文段;②小组内分享自己最受感动的文段;③每个小组推举一个代表来进行朗诵分享。
评价量规:
组内分享 | 班内朗诵分享 | ||
准确概括理论的核心观点,准确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 8—10 | 交流中是组织者或主动参与者,主动交流 | 8—10 |
较为准确概括理论的核心观点,比较准确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 6—8 | 交流中积极参与者,较为主动交流,表达不够流畅 | 6—8 |
概括理论的核心观点偏离,不能很好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 6分及以下 | 有交流,但是不多,表达不够流畅、不够准确 | 4—6 |
得分 | 得分 | ||
总得分 |
二、选择书目
请大家采用数字图书馆或网络、图书馆、咨询老师等多种方式方法,确立符合本主题的书目,每个小组确立自己本组的书目,每个小组不得少于三篇(本),并且三篇(本)的体裁和角度必须有所不同,并将书目相关信息填在下表中:
书目名称 | 体裁 | 选择理由 |
例如,高二1班某个小组选择书目的相关信息如下表:
书目名称 | 体裁 | 选择理由 |
《诗经》(蒹葭) | 诗歌总集 | 反映中华先民执着追求理想的坚韧。 |
《离骚》 | 诗歌 | 在家国一体的生命中体现一种上下求索、永不止息的生命状态。 |
《登泰山记》 | 古代散文 | 历人生风雪,终归于坚挺的儒士写照。 |
《我与地坛》 | 当代散文 | 身体残缺,精神却日渐丰盈的当代国人灵魂代表人物的自传。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 专题报告 | 中国共产党壮阔的世纪征程,与永不褪色的坚定信念。 |
三、提炼观点
每位同学通过精选阅读篇目,选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文字片段,并且将自己理解的“中华文脉”精神大道用关键词概述出来;在阅读的过程中,如有问题,也及时地提出来,积极寻求交流。
我们走在大道上 | |||
书目 | 关键词 | 中华文脉 | 问题 |
《诗经》(蒹葭) | 理想,执着追求 | 时代纵使变迁,却不曾淹没中华绵延不息的精神主线。 | 大道的内涵太丰富了,我不知道我总结的是否恰当。 |
《离骚》 | 上下求索,永不止息 | ||
《登泰山记》 | 经历风雪,矢志不移 | ||
《我与地坛》 | 人生坎坷,精神成长 | ||
《百年辉煌,砥砺初心向复兴——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 | 百年历程,初心不改 |
四、彼此解读
比较这几篇(本)内容的异同,形成自己对“中华文脉”精神的概述性观点。
五、总结分析
1.小组内与小组间开展交流活动,分享彼此阅读感受和观点,在交流中丰富自己的认知。
2.在小组内分享自己最受感动的片段。
3.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在班级完成朗诵分享。
附高二1班范同学的总结性发言稿:
当下即大道
探寻大道之道,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获取永生的不二法门。
何为大道?我们不妨驻足片刻,好好去思考这个问题。人们大多是念及世俗的种种而追求皮肉的永生,至于精神的永生与前者相比,则似是一个于茶足饭饱后才得以去思考的问题,荒谬,可笑,是如此的遥不可及。我曾也试图去厘清这真正意义上的大道为何,去探寻大道的内核所在,可终究是无疾而终。
直到进行了这次逆向阅读活动,那隐匿于那童稚却又不乏力量的语言下的,正是我苦苦寻求的答案。
曾有一头唤作蒙尼的老象,在他生命旅程中最后的日子里,风尘仆仆,不远万里地抵达他最后的归宿——象冢。这听起来似是一则有关安然赴死的故事,实则却不然。于我而言,这是一首关于大道的伟大赞歌。
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最后抵达了梦想之地,长眠于此;这看似是故事的结束,我却觉得是大道的写照。这一生不必如何如何的惊天动地,但毫无疑问应该是有意义的,尽管在很多年之后皮肉会变得腐蚀难辨,但人的行为转化的现实光芒,这恰恰似极了无边夜色之中扑簌而下的星子,流光辗转,不可方物,大道不息,实现了精神上的永生。
我不禁念起了那被美军称作“地狱之行”的长津湖战役,令人只单单是读着就会觉得触目惊心的文字,形如烙印—“第9兵团20军59师177团2营6连,全连仅存两名战士,其余人员全部因严寒牺牲在阵地上”。正是因为这群伟大的先辈们,我们才能够过上现在欢愉的生活,虽然他们其中有甚者才堪堪不及弱冠之年,却实现了永恒的跨越。当后人念及此的时候只会是他们身上所彰显的伟大精神上,以及于一派风声凄凄之中,先辈们形同一方方丰碑矗立于无际的鹅毛大雪之中的模样。从这一角度上来说,他们切切实实走在大道上,实现了永生。
翻阅史书之际,发现有众多的细节竟是出奇的一致。众位皇帝炙热地追求大道不老,有秦始皇希求大道不老药,汉武帝四海之内皆祭祀,李世民痴迷炼丹延命术,但他们的结果却仍然逃不过死亡。这恰恰说明了皮肉不得以实现永生,终会有腐朽糜烂之际,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
既然生命有限,精神无际,那么,我们不妨再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为何?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我们不可以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扩宽生命的宽度,在这有限的生命之中,有人想做一枝腊梅,孤芳自赏;也有人想做一株落花生,脚踏实地;还有人想做一方翠竹,坚韧不拔。人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限的生命也正是因为此而形如三棱镜般折射出不同的色泽,斑斓之色迭起。
合上书页,恰时正是春光缱绻,我不再探求大道的密匙,因为我已经知道,活在当下,做好现实的自己,实现精神的超脱与轻盈,便是最佳的大道。
【本文系广东省2022年度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立项课题(一般资助项目)“高中语文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主题阅读教学样式的建构与实施研究”(编号2022YQJK182)研究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