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 平

甘肃省广河县新民滩小学 甘肃省 广河县 731301

摘要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其中,个性化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其重要性逐渐被认识到。本文针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深入探究,介绍了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概念、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探讨了有效的实践策略和方法。最终旨在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推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研究与创新。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措施

正文


引言:21世纪的信息爆炸时代,每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和习惯。如何在广大的学生中找到一个平衡,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长久以来的探究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阅读需求,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每位语文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旨在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有益的启示。

1、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1未合理把握好个性化教学的方式

在追求个性化教学的过程中,某些教师过度地突出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忽视了对学生的正确引导。放任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学习内容和方式,尽管这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性化的,但这样的放任并不等同于真正的个性化教学。由于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范围,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感到迷茫,不能确保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从而导致阅读效果的降低。此外,这样的教学方式也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态度,他们未能真正掌握并应用阅读的策略和方法。

1.2教学目标有待进一步调整

当前的阅读教学很多时候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忽视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情感、审美等方面的能力。教学目标应该更加全面,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获取,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好地面对各种阅读挑战。

1.3自由讨论缺乏规划性

新的课程标准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但在实际的教学中,自由讨论往往变成了一个形式,失去了其本质的价值。教师在组织这些讨论时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导致学生在讨论中缺乏方向,很多时候自由讨论只是成为了一种课堂的娱乐方式,而不是真正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也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语文教学中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

在当代教育理念的进步和发展下,个性化教学已经逐渐成为教育实践中的核心议题。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真正挖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首先,个性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情和兴趣。在初步引导学生接触语文阅读时,教师不仅应呈现语文的知识和技能,更要展现其深层的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让学生深切体验到语文的魅力和内涵。这样,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发现自己的情感和思考,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去探寻和体验。

再者,个性化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不应仅局限于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理论,而应当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体验和自我探索。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使阅读从一项被赋予的任务转变为一种内驱的个性化行为。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系列不同风格和主题的文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这样的教学策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我驱动的学习习惯。

最后,个性化阅读是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的基础。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他们在自由选择的阅读材料中,能够更加深入地进行思考和反思,从中获取灵感,感受学习的乐趣。

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

3.1创设情境,激发主体意识

任何一次真正的阅读体验都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而在群体教学中,部分学生的自我意识可能被忽视。但当谈及个性化阅读时,强调的是每个学生都作为阅读的主体,与文本产生个性化的、深入的互动。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首先创设充满趣味和吸引力的阅读情境。这些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他们愿意投入全身心去体验和探索文本中所蕴含的知识和智慧。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参与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由提问,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回答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其深度和广度,都是他们对文本的真实反应和思考。通过自主提问,学生可以更好地与文本对话,深入探讨其中的主题和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文中的知识。此外,新课程改革为教师提供了更为开放和灵活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传统的基础词句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其在阅读中实现全人发展。

3.2多元解读,凸现独特的感悟,培养个性化阅读品质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拥有独特的生活经验和思考方式。这样的背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其可以通过多元解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品质。

1)鼓励多向的阅读目标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向阅读目标。每篇文章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但每个学生对这些思想和感情的解读都可能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来自于他们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情感和价值观等。因此,教师需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去设定自己的阅读目标,从而形成差异化的学习过程。

2)保留多元的阅读体验

另外,教师还需重视和保留学生的多元阅读体验。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对文本内容进行不同的解读。这种解读可能与课本的主旨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就是错误的。实际上,这种多元的解读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探讨文本内容的新视角。为了鼓励这种多元解读,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感悟表示尊重,鼓励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思考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而且还能够学会尊重和欣赏他人的观点和感受。

3.3 以引导的方式提升学生个性化阅读效果

1)在学生表达不完整时需要及时予以指导

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自主表达。当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出现困惑或表达不完整时,及时的指导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及能力的锻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结构正在形成和发展,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被具体的事物所吸引,而忽视对事物背后更深层次的理解。因此,教师应当善于把握教学的节奏,注意捕捉学生的反应,对于学生的部分或不完整的表达给予鼓励和引导。通过以问题引导的方法,教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表达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们认为邱少云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在邱少云的身上,你们看到了怎样的品质?”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还能够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1]

2)在理解重点词句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理解重点词句对于增进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对细节的领悟至关重要。部编版四年级《爬山虎的脚》一文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爬山虎的特点,表现出对生命与自然的热爱和敬畏。这样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向学生传达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和写作技巧。

在教学中,当学生对课文中的某些词句存在疑惑或难以理解时,教师应及时进行引导。例如,对于句子:“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这里用了哪些动词来描述爬山虎的生长?”接着,进一步挖掘:“这些动词之间有什么联系或区别?”“如果我们颠倒这些动词的使用,会对句子的意境产生什么影响?”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学生展示爬山虎的真实形态和生长过程,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中的描述,进而体会到作者在表达时的用心与技巧。

3)在理解特定结构的句式时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特定的句子结构或修辞方式在文章中经常被运用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使读者更易于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识别和理解这些特定的句式,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深层含义。

文章中的固定格式、修饰句、双重否定和关联句式等特定结构,往往都带有一定的修辞功能,旨在使句子更加有力量、更具感染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句子结构进行深入的探究,明白它们背后的语言学和修辞学原理。以“赤壁之战”中的“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可是要渡过大江,非坐船不可”为例,这句话中的“非坐船不可”是一个典型的双重否定句,其功能在于强化文章中曹操的困境。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句型转换,例如,将其转为“必须坐船”,并让学生对比两种句型在表达上的差异,以及在文章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句子的意思,还能领略到句子结构对文章情感的加强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练习题,如填空、改写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特定句子结构的用法。这种结合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方式,既能增强学生的语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批判性思维[2]

3.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体化发展需求

每位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在学习风格、兴趣、智力和背景经验上都存在着显著的差异。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具备生活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个体。因此,满足每位学生的个体化需求,应该是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

深入了解学生:教师首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的背景、兴趣、弱点和强项。只有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才能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指导和支持。

提供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和材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水平上得到挑战和进步。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鼓励他们自主探索和思考[3]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及时的反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还可以激励他们持续努力。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明确、有针对性的反馈,并鼓励他们基于反馈进行自我调整。

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和优势,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能力,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驾驭自己的学习过程。

3.5创造自由活动空间,让学生放飞个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为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更是思维和情感的体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自由的活动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在活动中思考、在活动中体验,这无疑是一种更有效、更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让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自主学习和交流[4]

鼓励学生自我探索:不要过多地给予学生答案,让他们在活动中自己去寻找、去体验、去感受,真正做到“学中做,做中学”。

连接实际生活: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如《登山》、《海上日出》这样的课文,可以带领学生真正去体验大自然,让他们在真实的环境中发现知识、体验美好。

开放式评价: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可采用开放式评价,该评价方式是针对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合作、思考等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价值[5]

强调情感教育:在自由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在与同学、与大自然、与社会互动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人格。此外,教师可引导让学生自由选择表达方式,可以是写作、绘画、演讲、视频等,鼓励学生展现自己的独特之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结束语: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培养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阅读教学,无疑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本文所探究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和方法,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当然,教育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实践过程,个性化阅读教学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创新。希望每位教育工作者均可持续探索,与时俱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加合适的阅读教学,助力学生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芳. 探究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 读与写,2022(36):37-39.

[2]韩涛. 个性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 读与写,2022(7):61-63.

[3]吴欣芮.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22(15):59-61.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