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方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胡利华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沙河营镇袁安小学 陕西省 汉中市 723206

摘要

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教师也应当具备全新的教学理念,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良好的文化意识,充分掌握学生素质教育发展的理念,为学生构建高效率的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与此同时,教师应当注重教学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教学氛围,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培养学习习惯,提升思维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关键词

小学数学;高段教学;课堂教学;构建

正文


小学教育作为教育环节的重要版块,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高年级数学已经有了一定难度,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现代教学资源和创新教学方法,以构建高质量课堂作为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更有趣和高效的教学方式。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研究

小学高年级数学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对于问题有个更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这就意味着学生学习数学较为困难,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很大影响,进而对高效课堂的构建造成一定的阻碍。小学数学教师以考试训练为主,忽略了方法创新。数学教学方法创新乏力,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对教师的影响仍然很大。在这种理念中,教师会在备课的时候将所有学生需要理解内容方都准备好,在课上的时候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将所有学生需要掌握的地方都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生,这种“无私”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了。在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太低,没有任何讨论和思考的机会,只是一味的接受,其知识的吸收率比较低,这种教师主导的看似秩序井然的教学过程,其实会对学生之后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如何实行合适的教学策略,利用数学这门学科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是现在教师最应该思考的问题。

二、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策略

(一)制定预习任务,减轻教学压力

预习是激发和促进学生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传统的预习作业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因此,老师会将预习作业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完成。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样老师就能更好地了解预习的效果,为正式的课堂教学提供指导。

比如,在《倍数与因数》的相关课程中,作者首先给学生安排了一个预习作业,让他们能够积极地进行探究式的学习。预习的内容是:寻找一种数乘法;了解倍数与因子的意义。在完成了预习任务之后,学生们会在课堂上找到相关的资料,利用信息技术将乘以倍数和因数的形式进行组合,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掌握一个数字的乘积特性。这样,在课堂上的预习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回想起对数的记忆,从而使他们自己找到规律,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时,学生在预习的同时,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在课堂结束后,可以指出问题所在,由作者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增加实践课程内容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融入人们的生活当中,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演示知识形成的过程,能够打开学生的思维,降低学习难度,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妙与乐趣。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信息化方式,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提升。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下,教师将多媒体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增加实践课程,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极高的兴趣,并且乐于进行人机互动。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视频等方式,将课本中的知识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为学生展现。无论是音频还是图画,都能够实现对趣味、愉悦课程氛围的营造,这对数学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充分互动教学,唤醒学生热情

课堂上的互动是师生沟通的一种重要方式,良好的课堂互动能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据此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主动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第一,交互原则的设计。比如,想要和老师交流,必须举手,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进行交流,声音要响亮,主题要突出,在老师和同学们交流的时候,不能插嘴,要认真地听,要把重点的事情都记录下来,这样才能让交流更加顺利。第二,创造一个互动的环境。要在课堂上营造一个平等、友善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主动与老师交流,耐心指导、帮助,主动地为课堂互动创造机会。比如,在《圆柱与圆锥》课程中,老师可以采取随机提问法,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问题,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学习关于圆锥和圆锥的知识。第三,纳入评估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地把课堂上的师生互动融入到学生的整体评估之中,使课堂上能够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交流,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增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同时应用性也很强,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贴合生活实际,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实施愉快教学,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将知识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课后复习知识的探究和思考,促进自身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学习思维的提升,使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题目时能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题方法,实现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小学数学知识复杂性和抽象性较强,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及难点较多,学生学习的难度也较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小学数学的学习资源也越来越丰富,使学生获取到的知识内容也逐渐增多,作为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注重对学习资源的有效整合,增强基础教学中对于教材内容的深入挖掘和分析,使学生在课后复习时能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提升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整数》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并且初步掌握笔算方法,理解算理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进行自主优化,同时在探索算法与解决问题过程中,增强相互交流的意识,体验成功的喜悦,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利用体验式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体验式教学方法为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打开了一扇窗,为解决传统教学方法带来的问题提供了办法。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水平与能力,为学生制造出真实的情境和体验,呈现出教学内容,让其身临其境,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理解所学的知识内容,对知识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与感悟。这种方法恰恰能弥补数学知识难度较大且抽象的问题。以体验式教学的方法与课后作业相结合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式,既能节约课上时间,还能增加课下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的时候,避免过多和枯燥的习题作业,应该尽可能设置探索性强,利于学生动脑思考,还能体验到数学问题及解决方法的作业。

举例说明,在高年级几何知识的相关学习中,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硬纸板手动制作新学习的几何图形,并且在纸板上标记所制作图形的边、角等,可以让学生将所学的定理内容标记勾画在制作的实物上面,可以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几何图形,并且进行汇总,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自己提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将这一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课下作业,在通过制作、折叠、勾画、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能将文字转化为实物,更好地明白书本上的知识是如何与现实连接的。总而言之,课后作业和体验式教学结合是高效的教学方法,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明白其中的道理。

(六)合理运用科学技术,为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对新鲜的事物格外关注。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上灵活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的情境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传统数学课的教学模式,老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跟随老师的节奏进行学习学生只会对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无法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对教师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有效地推进学生的学习进步良好的习惯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有效提升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规律来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优势帮助学生在学习当中树立自信心

例如有的学生擅长书法有的学生擅长绘画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组织关于数学的学习互动以激发学生对数学也产生一定的兴趣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在制定学生学习目标时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扬长避短在学生擅长的领域进行目标规划让学生完成目标的同时提升对数学学习的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起一定的自信心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能够为学生增加知识量在提升学生知识储备的同时构建高效率的课堂

(六)渗透分层教学理念,落实因材施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落实好分层教学理念,结合班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将学生分为:A、B、C三个不同的层次,其中A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最强,B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中等,而C层次学生生可以算作是学困生,他们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行为习惯上比较缺乏。所以教师应该要把分层教学理念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例如在讲授:“圆”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这一块,可以突出分层教学理念,针对有关圆的概念、半径、直径以及圆心等相关概念教师都可以让C层次学生的在书中找概念,随后念给全班学生听,时刻提醒着这部分学生要上课集中注意力,从基础抓起提高学习成绩。针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应用题教师可以让B层次的学生来回答,或者上台演板展示解题的过程,因为B层次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是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所以有非常好的示范和警醒的作用。最后针对A层次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堂快要结束或者课后的时候,给出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思考题,锻炼该层次学生的解题能力。

(七)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逻辑性、抽象性等是数学科学明显的基本特征。良好的数学能力是帮助学生达到深入学习效果的基础素养之一。教师要在情境教学法的辅助下,科学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使学生在知识点探究学习过程中,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有效提高对知识内涵的掌握技能,全面建构数学思想,提高数学问题解答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综合素质。根据课堂内容、听课对象以及上课时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探究式等,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保证每个学生每堂课均能学有所得。教师需要正确认识新课程背景下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的必要性,根据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并遵循其身心发展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运用情境教学法助力高效数学课堂构建,通过相应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效降低数学知识学习难度,增强知识点应用能力,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科学培养,让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创新、创造思想,突破畏惧困难的心理障碍,进而实现学生整体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结语

数学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逻辑思维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选择符合学生年龄及心理特点的教学方式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进行简化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驾驭能力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高效课堂构建的作用进而挖掘数学教材中隐性教育资源并融合于日常课堂教学中这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要求保持高度吻合对实现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小学数学教师要始终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工作深度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锋丽.浅谈小学数学教学高效课堂[J].中外交流,2017,000(051):274.

[2]黄丽萍.创设有效情境,打造高效课堂——刍议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6):1.

[3]方淑玲.基于高效课堂的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