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晓旭

明水县通达学校 黑龙江省 绥化市明水县 151700

摘要

绿色化学是一种全新的思想理念,凸显绿色工艺优势,提倡以环保的方式进行生产生活。将绿色化学思想融入化学课堂具有重要作用,其改变了学生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的将绿色化学理念渗透进教学的各个环节,从而让学生深刻理解学习化学和应用化学的意义,使学生在以后的生活中贯彻绿色理念。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和探究。


关键词

初中化学;绿色化学;渗透策略

正文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教育领域正在逐渐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并坚持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理念。目前,初中阶段许多教材加入了关于环保方面的知识,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树立环保意识,潜移默化地养成保护环境的行为。初中化学教师必须树立前沿的教育思想,认真剖析绿色化学理念在课堂上的渗透方法,带给学生新颖、独特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树立绿色化学和安全意识,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理念的意义

在绿色化学思想的指引下,初中化学教学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满足了学生的差异化需求,越来越多的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化学知识,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对于提高化学核心素养具有关键作用。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创设绿色化学实践活动,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强化理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学到有用的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秉持绿色思想,增加学习动力,促进化学课程改革发展。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一)立足化学教材

在传统的化学教材中,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许多教材对知识的重视度要高于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这就导致许多教材涉及的绿色环保内容较少,而教师也未对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做到足够重视。在当下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影响,环境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最明显的便是教材中出现了许多环保内容,而这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提供了契机。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教材,深入挖掘其中存在的环保元素,并在结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基础上,重新设计化学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对学生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自然界中的水”为例,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与环保相关的元素,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从设置的学习目标入手规划教学内容。在本课学习中,学生需要掌握以下知识: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初步认识硬水的组成及其危害;了解造成水污染的因素和水净化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目标可以发现,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需要从水污染入手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意识。在学习水污染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水对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带领学生了解水体污染以及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教师展示的资料可知,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工业污染,即工业废水、废渣的不合理排放;农业污染,即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染,即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在了解污染的来源后,学生便可以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在工业方面,可以对工业废水、废渣等进行先处理后排放;在农业方面,可以倡导农民合理使用化肥或者使用农家肥;在生活方面,对生活污水进行先处理后排放,同时禁止市场上含磷洗涤剂的生产和售卖;在检测方面,相关单位应加强对水质的质量监测和管理。这样,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逐渐接触和认识到绿色化学对环境的重要意义,从而实现绿色化学意识的培养。

(二)开展绿色实验

绿色实验是新时代对化学实验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转变实验教学模式,从环境保护的角度重新设计实验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对传统化学实验进行创新型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实验中有害物质的产生,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打造更加生动、有趣的实验课堂,使学生树立起绿色化学的学习理念。化学药品和化学器材是开展化学实验的前提。传统的化学实验都是以实验室中的药品和器材为主,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损耗。

为了节省实验资源,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开发生活中的实验器材和实验药品,从而取代实验室中的器材与药品。如利用喝水的玻璃杯代替烧杯、用有刻度的注射器替代量筒、用筷子代替搅拌棒、用矿泉水瓶代替细口瓶等;还可以用鸡蛋壳代替碳酸钙,用铁锈代替三氧化二铁、用食盐代替氯化钠等。这些替代品既常见,又易得,将其应用到化学实验中可以极大地节省实验室资源,减少实验原料的浪费。教师还可以开发微型实验,组织学生用微型的实验仪器展开化学实验,用最小的试剂用量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传统的化学实验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在不改变实验原理和最终结果的情况之下进行创新,降低实验室中的污染与浪费,使化学实验变得更加新颖别致。在实验完成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对实验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让学生将一些可以再利用的实验生成物做好标记存放起来作为下次实验的材料,培养学生节约的习惯。对于一些具有较大危险性和毒性的化学实验,教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演示,或让学生借助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操作,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从源头上消除实验的污染与危害,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开展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要依托化学教材中的内容,还要借助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绿色化学的感悟。对学生来讲,学习化学知识要始终秉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态度,而教师也应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以“能源的综合利用”为例,学生学习本课知识时,应对生活中常见的电池有一定的了解,认识到乱扔电池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基于此,教师可以以“电池使用情况和处理情况”为主题,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超市和小卖部入手,了解民众购买电池的情况,掌握购买电池民众的年龄层次划分,为后续进行关于电池的宣传奠定基础。同时,学生还应调查周边的人,记录其对电池的处理情况,同样要注意人群的年龄划分。完成实践活动后,学生要分析获取的信息数据,从而了解生活中人们对电池危害的认知,以及人们如何处理废旧电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发现,人们在生活中对正确处理电池的方法并没有足够认识,这主要是由于社会对这方面的宣传力度不够,无法对人们产生有效影响。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从自己做起,了解有关废旧电池处理的方法,并积极宣传废旧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的危害,提高人们的认知。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不仅会借助生活实际理解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深化对绿色化学的感悟,提高自身对绿色化学理念的认知,进而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在日常行动中践行。

三、结语

绿色化学思想给初中化学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促进了教育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渗透绿色化学理念,让化学学科的学习成为学生树立绿色环保意识的重要载体,不断锻炼学生的化学分析能力,实现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敏.绿色化学视角下初中化学教学优化研究[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3(01):21-23.

[2]李秋冬.探究在初中化学中融入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6).

[3]张建民.绿色化学理念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试题与研究,2022(33):153-15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