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策略
摘要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应用意识
正文
目前,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核心能力并不是单纯的死记硬背,它需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课堂、课后训练及实际生活中。同时,教师要认识到“应用意识”的涵义,从实际出发,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重要意义
(一)关照成长,促进习惯与思维并举
数学是一门抽象且复杂的学科,由于小学生年纪尚小,看待问题比较简单,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难。而重视应用意识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方法进行思考,使其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要求同学们分组来计算他们的平均身高,从而引导其绘制关于班级学生身高的条形统计图。这样学生才能在一个积极的气氛中,通过条形统计图来掌握并学会平均值的运算方法。
(二)关照现实,促进数学与生活融合
由于小学数学课程处于义务教育基础阶段,因此它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意识进行思维和应用能力的训练。它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提高其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具体情况,让同学们从数学的观点来进行分析、运算,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例如,在《时、分、秒》这节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上的时钟,把时间的概念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把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使他们的运用意识得到发展。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深挖教材内容——应用意识渗透
基于现阶段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教科书是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有效载体,也是提高学生教学素质的重要手段。而教材的编写与出版,需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从教材中挖掘出更多的知识,就可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渗透到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在认识到数学知识原理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同时,它还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运用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将课本与课堂周围环境相结合,首先使学生认识到分数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在教科书中,“分苹果”“涂色占比”等各方面的分数知识都占了很大比重。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扩展,找到教科书所提及的分数的实际情况,以证实其真实性。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们在空闲的时候去探究,比如在其他的领域里,分数还可以用来表达什么?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数的含义和意义,让他们学会运用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应用意识培育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主动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够在情境下对数学问题进行直观的思考和探索,并通过小组协作进行沟通,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它。
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章《角的度量》中,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我们到操场上参加升旗活动,结果在太阳的照耀下,旗杆的阴影印在地上。你们说,这个阴影和旗杆的角度是几度?”“90度。”教师又问道:“在我们的课堂或日常生活里,有没有两条直线在一个平面上相交呈90度?”同学们立刻联想到了墙角、黑板、门窗的四个角落,于是教师就提出了“度量角”的概念。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运用自己的思维,与现实生活相联系,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所接受。再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章《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富有创意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可以用手摸一下自己的书本、桌面,感受一下面的大小。”最后,教师可以选取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让学生谈一谈对面积的理解。并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展开实践活动,在小组协作中,同学们都很有兴趣地取出纸,进行实际的练习。他们使用学习工具进行模拟,绘图,估算。小组成员分工,探讨实际操作的方式,并交流解决方案。通过对问题的实践探索,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矩形区域的面积的认识。
(三)问题生活化用——应用能力训练
生活中处处是数学,教师要做到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具象化。通过对学生知识层次的分析,使他们在抽象、概括的理解中把握问题的实质。问题生活化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散,从而把数学知识以简单生活的方式传递到学生的身上。通过反思,增强学生的数学理解力,加深应用意识,提升应用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将新旧知识相结合,提高应用技能。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时,教师可以根据问题来创设特定的情境。通过观察、猜想和论证,使学生掌握普遍的求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逐渐养成乐于思考、善于运用知识和经验去解决问题的习惯。首先引入生活问题:家里的长方形餐桌有裂缝,需要用一块金属片环绕在桌子周围,并让学生考虑怎样获得金属片的长度。有的同学说,可以用一根绳子把桌子绑起来,然后把它抻直,利用测量工具得出它的长度。有同学说,可以在桌子的一边作一个标记,然后把它放在上面围一圈,就可以得到金属片的长度。教师在对学生的答案做出评估后,顺势给学生解释了长方形边长和周长的概念。为了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可以用周围的物体来测量物体的边长和周长,并将它们的比例记录下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同学们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来解决课堂上所提出的长方形餐桌金属片长度问题。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关系到学生的基本学习进程。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交流反思等方法,使学生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使他们认识到当前阶段的数学教学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核心素养,不断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参考文献
[1]孙彤.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2(31):80-83.
[2]翁加全.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实践与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J].新教师,2022(07):77-78.
[3]陈维婧.小学阶段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2(12):7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