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摘要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双减
正文
前言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求语文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将以人为本工作落到实处。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学生学习方法掌握不灵活、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课堂热闹但质量不高等问题,以“双减”政策为指引,小学语文教学要多种方法并用实现课堂提质增效,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关注学生主体价值进行有效提问引导。同时,彰显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引领学生创新思考积极展示,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真正让教育回归本真,实现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不足
(一)传统教育模式固化
现如今,还是有许多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山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师水平不够高,使用的教学理念也比较传统,这种教学方式使用在语文课堂上,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学生无法自主去学习,这就代表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方式难以落实到每一处,小学生也很难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小学语文教师缺乏新型教学理念的应用经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地位,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学生根本没有时间进行自主思考,这也就锻炼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还有部分教师因为要追赶教学进度,而开始一味地传授知识点,让学生得不到深刻的思考,长此以往,这就导致学生会产生思维固化和对知识点分不清,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课堂状态,让学生对学习语文产生一种消极心态,也让学生学习成绩不能得到提高,同时也影响语文教学质量。
(三)知识框架不够具体
现阶段,小学生学习压力也很大,不仅面临着升学压力,还面临着家长施加的压力,小学生课外学习任务增多,没有时间去体验课余生活,对生活感知度不够,对任何事也不充满好奇。小学生学习语文比较困难,小学语文的难度是一点点增加的,因此,学生在基础比较弱的情况下很难掌握教师在课上讲的知识点,这也就导致学生无法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也无法进行课后复习与课前预习,这也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学习成绩反而会退步,甚至缺乏对学习的兴趣。
(四)家长不注重新课改理念
现阶段,家长不了解新课改理念教学方式,认为是为学生增加无形的压力,所以,在学校推行新课改教学理念时,部分家长提出反对意见,将小学生送进课外补课机构,这不仅没有降低小学生学习的压力,反而让小学生对学习表现出不喜欢的态度,甚至对语文学习产生排斥心理,小学生本身处于心智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更应该让小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中的事,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而不是一味地去报班学习,让小学生没有一点属于自身的时间,长此以往,学生对学习产生讨厌的心理与消极的态度。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
(一)课堂以学生为主体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使用传统教学理念,向小学生一味地传授知识,忽略了学生自己的想法,这样导致了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即使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习到很多知识,并且在语文成绩上有所提高,但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丧失了自我思考和创造的能力,这样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就不能有所提高。在语文新课改的教学理念下,老师们应该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而不是被动地学习语文,让学生做学习语文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们应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们在自己喜欢的氛围中学习语文,要以学生的自我想法为主,教师们负责引领和帮助学生们学会自主学习语文,而不是像传统语文教学那样,教师在前面讲,学生们在底下学,要让学生们有独立思考的意识,最终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拿《静夜思》这篇古诗文为例,假如语文教师还是像之前那样,先给学生们翻译诗句中的意思,让学生们根据意思来理解诗句,那么学生们就会跟随着古诗作者的想法走,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学习这篇古诗文,这样学生们就失去了自我思考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沉浸在古诗的意境中,之后对古诗进行讲解,让学生们再进行自我思考,这样学生们就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体会古诗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的背景、经历及含义,学生们就会对这篇古诗文的理解更加深刻。不仅仅是《静夜思》这样简单的古诗文,像《桃花心木》这样富有哲理性的文章,假如单单通过教师进行讲述,学生们将会难以理解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是先让学生们知道什么是桃花心木,通过互联网拓展一下有关桃花心木的课外知识,让学生们有自己关于桃花心木的认知,让学生们沉浸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这样学生们会有着自己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理解。
(二)教师引导学生思考
新课改理念则是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则是辅助者,需要小学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从而举办一些活动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让小学生充满求知欲望,在此过程中,小学生通过自身探索培养自主思考能力,也培养学习能力,小学教师应将培养小学生思维作为首要目标,不要一味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好的学习成绩不能受益终生,但好的学习习惯会陪伴学生的一生。作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更应该从小去培养良好的习惯,对未来有好处。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火烧云》这节课时,如果还是采用之前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直接提问,并没有给学生思考时间,可以去引导小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与课文上的红烧云做比较,这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设置合适的问题,引起学生自主思考,这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自主思考能力,更让学生学习了更多语文知识。再比如,教师在讲《西湖“绿”》这节课时,不用直接提问西湖为什么是绿色,应该引导学生通读完课文后,再提出问题,这样不仅可以给学生丰富语文知识,更让学生思维更活跃。
(三)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思辨
语文教学工作的落实,需要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高效参与,积极接受。从课堂导入环节入手,教师就需要将课堂互动的提质增效放在首位,注重整个教学环节的紧密衔接,始终抓住学生学习的目光,让他们手脑并用高效参与。让学生的语文思维得到有效调动,也能对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内容美生动感知。这样的课堂才能为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也能让学生在阅读中勤钻研,善思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以《观潮》一课为例,文章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感受钱塘江神奇壮观,学会有效观察方法,生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作为一篇写景的典范性文章,这篇课文结构完整,各类描写方法生动传神,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逐一品味。在课堂导入环节,就可以直接通过板书“潮”字来引出主题,让学生试着说一说这个字的特点,巩固形声字的知识,对“潮”这一自然现象通过科普视频的方式进行有效的解析。接下来进入课文主体部分,结合前期学生阅读预习的成果,他们对于生字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边分析,说一说课文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重点写了什么。让学生边读边思,说一说自己读到的内容。跟随作者的思路,想一想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试着在旁边进行标注。有个学生发现了一个词语“闷雷滚动”,学生说夏天即将下雨前常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时候教师播放潮来前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潮来前“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雄壮,接着让学生品味“闷雷滚动”的精妙。很快学生又发现一个词“沸腾”。为什么而沸腾?因为天水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图文融合,让学生感受大潮出现时人们心中的雀跃,形成文字与学生自身情感体验的有效互补。按照这样的方式,边读、边悟、边想象,让学生将文章的韵致、情思一并读出和品味,加深学生对作者叙述手法的有效理解。这样再让学生去背诵重点段落进行仿写时,学生就会有更大的可发挥空间,学生在用词和表达方面也会更加巧妙。
(四)发挥学生创造力,融入情景体验增强课堂趣味性
小学阶段学生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减轻学生学习压力,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学习能动性,并善于借助情景表演、小组互动、道具应用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理解的水平。同时让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在表演中将阅读的细节呈现,展示出学生自己的创造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他们学得更加尽兴。在表演中试着让学生将节奏、语气、情感全面融入,以学生鲜活表演,有效拓展,实现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这样可以让学生熟悉内容的前提下,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让他们学会梳理细节,明确知识点,提高语言素养。以《动物王国开大会》这篇文章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将预习任务单下发给学生,让他们尝试制作简单的头饰或者准备相应的服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故事表演。通过情景再现、真人演绎的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结合故事情节的推进,让学生想一想为什么狗熊第一遍通知,狐狸说大会开不起来,引出“哪一天”这一要素。接着狗熊发出了第二个通知,然后大灰狼又发现了“没有具体几点”这条线索,后来梅花鹿又让小狗熊确定在“哪一地点”。通过角色体验,要让学生读出其中的疑问、感叹和不解,最后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发出具体通知。结合故事的推进,让学生了解通知的要素,这样学生在自己去写通知时,也能够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反思检查。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开放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又抓住了通知的要素,让学习过程可控落实,对于提高学生要素挖掘能力,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自信都有很好的助力作用。
(五)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
对于语文这门课程,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很重要,小学教师就需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考能力,这能让学生更快进入学习当中,这也能让师生之间的关系更紧密。比如,在教学《七月的天山》这一课时,小学生并没有去过天山,自然也不知道天山是什么样的,教师就需要借助学校大屏幕,为学生放天山的照片,让学生实际看到天山,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更轻松,理解也更深,才可以理解文章作者所用的手法,与此同时,小学语文教师还应该给学生建立知识框架,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认知,可以更具体更系统地去复习。语文更重要的也是对文章的阅读,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预留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把课文充分阅读一遍,这样再进行讲解,学生对文章理解更深,理解起来也相较于容易,这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创造合理的教学机制
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让小学生在课堂处于主导地位,增强小学生学习的信心,更加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从而建立合理的教学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并且使阅读理解能力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建立合理的评估机制,可以让学生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让学生对自身学习有认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有一定的认知,方便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将新课程理念应用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还有些许的缺点,但是,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还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理念,也没对课堂进行基本的改革,甚至,还有些小学语文教师不注重新课程概念教学方式,让学生语文综合能力不能得以提升,也没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注重新课程概念教学方式,在课上更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去自主学习,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积极性,这样才可以让学生提高自身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蔡贵能.优化教育评价内涵建构高效语文课堂[J].当代家庭教育,2023(01):118-120.[2]刘小燕.灵动教学,优化指引——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分析[J].文理导航(上旬),2021(11):22-23.[3]俞存军.浅探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措施[J].新课程研究,2022(17):47-49.[4]周娟.“让学引思”理念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22(06):49-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