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虹军

本溪市平山区教育局直属本钢平山幼儿园 辽宁省 本溪市 117000

摘要

在早期的美术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或物品开始,制作出各种各样的玩具和手工艺品,变废为宝。同时,幼儿教师指导幼儿选择他们喜爱的方法表达他们的作品,在他们的巧思和高超的手工艺的帮助下,他们可以变废为宝,让废弃的生活物品重新焕发光彩。在目前的环境下,幼儿教师要以新课改要求为核心,以幼儿生理、心理实际发展为依据,以教材内容为出发点,合理地制订教学计划,制订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积极地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


关键词

幼儿美术;生活化操作工具;创意运用

正文


一、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作用

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强调将艺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相结合的教育方法。它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将艺术与生活相结合,幼儿有机会将他们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转化为艺术作品。这种教学方法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和细节。他们学会注意事物的形状、颜色、纹理和比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能力。幼儿通过与生活中的艺术作品互动,开始培养审美感知。他们学会欣赏美,区分颜色、形状和材料的不同,并发展出对艺术的独特视角。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为幼儿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幼儿可以表达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情感和体验。幼儿在生活中的美术教学中有机会练习绘画、剪贴、涂鸦等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对美术本身有用,还有助于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技能。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通常与同龄人合作或分享他们的作品。这鼓励了社交互动、合作和分享,有助于培养社交技能。促进跨学科学习,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科学、数学、语言艺术等。例如,幼儿可以通过绘制自然界的观察图来结合科学学习,或者通过创作故事书结合语言艺术学习。成功地完成艺术作品可以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他们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能力创造独特的作品。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可以延伸到家庭,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艺术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幼儿美术生活化教学通过将艺术与幼儿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富有创造力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和表达能力,同时提供了有趣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

二、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操作工具的来源与准备

在幼儿园进行艺术教学时,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废弃材料进行废弃材料教学,对这些废弃材料进行广泛的收集并充分的发掘。此外,还可以将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创新美术教学,这不但可以创造出一个更适合儿童的美术教学环境,为儿童提供更多的美术资源,还可以促进儿童环保意识的提升,从而激发他们的艺术创造欲望。生活材料来源于生活,只要稍加改进、创新,就可以为己所用。通常,游戏化的过程设计能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和积极性,真正体现了幼儿运用造型、色彩、构图等艺术语言表现自我和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了幼儿的审美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园美术教学中的生活素材是非常多的,如果你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双充满创造力的眼睛,就会在生活中找到很多的艺术素材。在日常用品的选用上也应遵守一些基本原则。

(一)生活物质的选择要注重健康

利用废弃材料进行艺术教学的想法非常有价值,可以在幼儿园中创造出丰富的美术教育体验,同时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创造力。幼儿年龄小,对外部环境的抵抗力一般都较弱,因此,在选择生活化材料、工具时,必须注重健康,应选用无毒、无害的物质。在材料的选择上,幼儿教师和家长都要齐心协力,对材料的材质进行甄别。例如,一个装有化学试剂的瓶子,即使已经进行了清洗,仍然有可能存在化学试剂的残留物,这种生活材料就应该立即丢弃,以免危害到幼儿的身体健康。

(二)生活用品的选择要考虑到安全

幼儿对于危险的认识和预判能力不强,幼儿教师在选择生活用品时,要注意安全,确保幼儿在进行艺术活动时,不会对自己和周围的幼儿造成伤害。例如,当用针筒为素材时,要及时地将针筒上散落的针头取下,以免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刺到自己或别人。

(三)在生活用品的选择上,要尽量利用废弃的物品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要倡导从生活用品里取出废弃物品,使幼儿能够把废弃物品变成自己的想法,培养其节俭意识。就幼儿园美术活动而言,当对那些在生活中被遗弃而又无使用价值的事物,经过裁剪,粘贴,画图和编制后,再表现出更为使用性的特征、在观赏性强的工作中,幼儿会更加喜爱这类经过自己劳动所获得的珍品。比如家里已报废的盒子经一定艺术加工后可变成蒸汽小汽车。

(四)用日常用品刺激幼儿的创造力和发散性

幼儿更容易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和事物联系在一起。比如曾经使用过的服装、旧电池、矿泉水瓶、包装袋等。幼儿园可设置旧物回收箱鼓励幼儿把家里不用的东西如冰糕棍和药盒、旧挂历和药盒进行回收,这样不仅能减少生活垃圾,还能丰富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创作素材。幼儿家长统一回收生活材料,有利于幼儿教师较好地挑选最合适的幼儿活动材料。

三、幼儿美术教育中生活化操作工具的运用策略

生活化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它们与幼儿的生活非常接近,通过使用生活化的素材,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可以让幼儿持续地积累生活经验,从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自理能力、认知水平以及良好的情感,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喜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生活中,有很多可以被用于教学资料的素材,但是,对幼儿来说,他们的生活知识面较为狭窄,所接触的事物也较少,生活经验也较匮乏。要想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并持续地积累生活经验,那么选择与他们生活更接近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通过对幼儿的实际观察和探索,我们发现,食物是幼儿最喜爱的。有营养的水果,香喷喷的糕点,香甜的糖果,都很受幼儿的欢迎。为了更好地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让他们乐于参加活动,将他们的各种感觉都发挥出来,幼儿教师将幼儿最爱吃的食物作为出发点,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动手、品尝等活动中,慢慢地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

(一)运用废旧材料布置区域环境

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时,区域活动是常见的一种基本形式,与幼儿需求相符合的环境能加快幼儿融入活动中的速度。幼儿园在开展美术教育时,营造与幼儿生活实际更贴近、能够引领幼儿欣赏与创造美的环境,能够提高教育开展的有效性。在布置活动环境时,教师要做好多元化材料的收集、准备与提供,指点幼儿彼此互动,共同参与环境的创设,例如,活动区墙面内容,创新运用布置形式、材料及规则等,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与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布置区域环境中的自然角时,可组织幼儿利用废旧报纸制作花枝、树干等,同时利用绿色卡纸等废旧材料制作形状不一的树叶,在树叶上绘制自己喜欢的画,如一个苹果、一串葡萄、一个梨或小草、小花、太阳、小露珠等,最后把树叶向“树干”上粘贴。教师也可指点幼儿利用废旧报纸、纸盒等进行小时钟一类创意作品的制作,精心选择收集的各种花草种子图片、动物图片并在活动区墙壁上张贴,或指点幼儿结合色彩卡纸、废旧报纸等废旧材料包装收集的废旧可乐瓶或易拉罐瓶,搭配各种颜料绘制漂亮的画。采取此类方式布置区域活动场景时,幼儿不仅参与性更高,能够着重彰显美术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收集、运用废旧材料并参与创作的过程中,可提高美术教育开展成效,并帮助幼儿懂得如何再利用废旧材料,促进幼儿想象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推进其全面健康的成长与发育。

(二)根据幼儿发展特征,组织剪贴画活动

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以幼儿年龄、身心发展特征为根据所设计的剪贴画这一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还有利于幼儿创新思维能力的激发。现阶段大力倡导绿色环保理念,幼儿教师在剪贴画活动开展中,也应从彩纸剪贴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走出来,转而引入废旧报纸开展教学。在教学实际中,可以以地球、人物或动物为对象设置一个活动主题,突出剪贴画活动主题的趣味性,以便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例如,在“以动物为主题”的剪贴画美术活动教学中,幼儿几乎是在家长的陪伴下到动物园进行了一次参观和浏览,种类繁多的动物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此时,幼儿教师可展示提前准备的旧报纸,“小朋友们是不是对这些纸十分熟悉呢(报纸),接下来跟着老师一起用报纸制作动物怎么样?”教师采取简单的互动语言和方式,引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报纸、动物、制作上,将报纸剪出一个圆形后,再根据小动物的身形裁剪圆形,循序渐进地完善动物手工品。这一过程中,幼儿会以脑海中与小动物有关的印象为依据,自行参与手工艺品的创作,通过此类教学方式不仅能使幼儿形成废物再利用的意识,同时其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得到培养。当幼儿顺利完成动物剪贴画的制作后,兴趣浓厚,整体教学成效显著。

(三)结合节日活动特点,指点幼儿制作手工

每一次节日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加深认知,同时也是对其进行社会性情感教育的关键。例如,妇女节、父亲节、母亲节、清明节、端午节、儿童节、教师节、元宵节等节日,通过幼儿教师适当的讲授,能帮助幼儿了解这一系列节日的名称、日期及意义,并顺利达成情感认知的目标。教师在节日临近时指点幼儿结合废旧材料创作手工艺品,更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例如,母亲节临近时,美术教师便可组织幼儿利用纸壳、毛线、麻绳及小贝壳等废旧材料参与“妈妈的项链”这一创意美术活动,指点幼儿自行做好手工材料的选择后,以自身想法为中心,采取粘、帖、串、撕等方法制作手工品。或利用卡纸、麻绳、颜料、树枝、广告纸等废旧材料参与《我与妈妈的相框》等创意美术活动,利用广告纸的文字编排想告诉妈妈的话语,或是采取麻绳树枝装饰相框,采取剪、粘的方式制作妈妈喜欢的礼物等。幼儿在整个操作中具有自主性,而且是遵循自身意愿进行的,整体环境愉悦而又宽松,能很好地满足他们创作需求,同时有利于对其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

(四)结合废旧材料巧妙开展美术编织活动

创意美术生活的设置,幼儿教师理应创造充足的条件与机会,指导幼儿亲身体验生活与大自然,借此对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培养,引领幼儿懂得用心灵和独特的方式参与美的发现与感受。以创意美术编织活动的开展为例,幼儿教师可收集废旧毛线、包装线和布条等废旧材料,要求幼儿以自身喜好为根据自行选择适当的材料,并指点他们联系生活经验、有关大自然的了解与感受创作编织。

例如,在“姿态多样的小动物”创意美术活动中,组织幼儿结合纸板(做底板)、毛线捆等,一根一根编压毛线,捆扎相同的两组编织动物,或通过玉米皮编织色彩丰富且形态迥然不同的小鱼等。综合而言,由于幼儿兴趣爱好差异显著,具备不同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在运用不同的材料时所创作的作品也会涉及明显的种类差异且呈现出各自的性格特点,幼儿教师利用废旧材料组织幼儿参与美术创意编织活动,幼儿在实践参与中积极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能够逐步形成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活中有大量事物、空间值得幼儿探索,而作为生活化操作工具、材料,引入美术活动后教师指点幼儿参与适当的加工创作,能够变废为宝,收获诸多精美的手工艺品,且能美化环境,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总之,要使幼儿园艺术得以发展,就必须使艺术生活化,让生活化操作工具得以合理运用。幼儿教师通过营造生活情境,使美术教学的形式生活化,提高幼儿的社会阅历;使美术教学的内容生活化,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美术教学的思维生活化,并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使美术教学的材料生活化,使幼儿的绘画与生活化操作工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提高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李菀.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C].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学会第六届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23:742-743.

[2]俞秀菊.生活化材料在幼儿美术活动中的优化与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8-90.

[3]沈青.探索生活化教学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3(2):74-76.

[4]范金玉.生活材料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创意应用的实践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20(9):211-21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