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的策略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小梅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小学 江西省 吉安市峡江县 331409

摘要

语文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双减”教育政策下,小学语文的教育活动相应地发生了变化,日益突显了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有效控制作业量,同时也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学情基础上得到语言知识和综合能力的训练和提升。


关键词

双减;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策略

正文


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小学语文作业设计逐渐得到重视和关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了有效改善这一情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设计分层作业、多样化作业、跨学科作业和特色作业,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一、传统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数量多,学生负担重

“双减”政策出台之前,在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语文作业超标,导致小学生作业负担过重。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素质水平的提升。小学生处在成长与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期对小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来适应社会的变化以及自身能力水平的提高。为了促进小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成绩,许多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作业设计时,过于重视语文知识的灌输,试图通过大量、反复的语文作业来夯实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这就为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作业负担。

(二)忽略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新课改要求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根据这一要求,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与实施应以尊重差异为基本原则,根据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满足学生个体对知识的追求以及个性差异对其思维方式和学习态度的影响,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进而促进其全面和谐发展。但许多教师在作业设计过程中,并未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特点进行充分考虑,而是统一设计,作业形式、内容大众化,造成了语文作业和学生成长不相适应。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应该以个性化为原则,选择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语文作业,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语文作业质量不高

“双减”政策出台前,语文作业设计流程低质化现象突出,作业设计质量不高,内容单一、重复,这一特征既不适应小学生的作业需要,也无法实现语文作业的设计目标。在“双减”政策出台后,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得到了较大程度上的改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许多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无法对语文作业形式进行革新,思维固化缺乏创新,无法对语文知识进行整合,语文作业缺乏层次性,这就致使小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水平不高,甚至对语文作业有厌烦情绪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教学的策略

(一)设计分层作业,规范作业形式

在一个班级中,由于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会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合理把控作业的数量与难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确立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并以此为基础,设置不同的作业要求。通常来说,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基础知识;第二层次的教学目标重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三层次的教学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将学生进行分层,即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优等生学习主动,接受知识能力强、语文基础好,教师应避免让他们做低效重复的作业,重在锻炼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布置适量的课外探究思考题,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中等生占班级学生的大多数,他们能听懂教师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但综合能力较弱,在布置作业时,要在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上“下功夫”,帮助他们筑牢基础知识和技能。学困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常常力不从心,布置的作业要低要求、难度小,让他们容易完成,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重拾信心,从而更好地学习与发展。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在学生学完这篇课文后,笔者按照难易程度的分类给学生布置了分层作业。首先,学困生需要朗读课文,完成生字词的积累;其次,中等生需要流利地背诵课文,并听写生字词;最后,优等生要在完成课文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查找课外书,了解更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并仿照课文的句式进行造句。这种分层作业可以让每个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完成相应的作业,从而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点,获得相应的提升。

(二)整合资源,丰富内容

“双减”政策要求教师结合学生发展需求精准设计语文作业。学生的发展需求涉及语言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素质提升等方面。传统的语文作业主要是给学生设计一些语言知识巩固类的作业,缺少对学生综合素养和能力的训练。因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精准设计语文作业,就要关注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通过整合各类资源,不断丰富语文作业的内容,使学生得到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实现语文作业设计的提质增效。例如,设计《荷花》的课后作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受与理解荷花开放时的各种优美的姿态,准确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画……”等句子的深刻含义。从这些教学重点和难点中,教师挖掘其他科目的教学元素,通过将语文与美术、音乐等学科进行整合,为学生设计多学科融合的作业。比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1.认真阅读并深刻感受作者笔下荷花开放时的优美姿态,用自己擅长的美术创作方式——绘画、剪纸、手工制作等,将这幅优美的景象创作出来。2.根据自己对课文中蕴含的情感的感知和理解,在网络中收集寻找适合这篇课文的背景音乐,并在背景音乐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或者收集有关荷花方面的古诗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古诗词。

(三)优化设计前置性作业

前置性作业是指为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而布置的预习性作业,目的是消除学习障碍,引导学生获得学习体验,支持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在布置前置性作业时,教师需要渗透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引导学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教师要根据新课改的要求,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结合文本的重难点,进行开创性与探究性的作业设计,实现从“有利于教”向“有利于学”的转变。如教学《黄山奇石》,这是一篇介绍祖国风景的文章,可激发学生对祖国风光与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文本语言优美且描写生动,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黄山奇石的样子。文章为学生展开了一幅生动的奇石风景,有利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想象训练。学生处于形象思维发展阶段,具备了认读拼音的能力,养成了自主学习的习惯。由于文本中讲述的黄山风景区相对陌生,增加了学生理解奇石的难度。教师根据学情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主要涉及这几个方面:一是给词语注音,包括“陡峭”“弹琴”“啼叫”等。二是读了课文,你知道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哪里?本文介绍了黄山的哪四处景点,突出了黄山奇石的什么特点?请你画出文本中对“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等相关的描绘语句。三是标注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说明喜欢的原因。四是你还知道哪些黄山相关的知识,以小导游的形式进行介绍,或是朗诵关于黄山的诗歌。教师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和学情,根据贴近学生就近发展区、突出语文学习的综合性特点等原则,合理设计前置性作业,丰富前置性作业的形式,包括阅读延伸、关系梳理、生活体验、对比加深体悟等,避免作业和语文学习形式化,以此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四)创设情趣化互动作业

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因此,笔者平时就积极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并在日常作业设计中非常注重对学生的阅读引导,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读书品位。在教学“走近中国古典名著”这一单元时,笔者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了《西游记》这本书,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引导学生制作阅读卡,绘制思维导图,每天坚持阅读,并将自己每天阅读后的看法和意见发表在班级小程序中,鼓励学生之间多交流阅读所得,每天晚上笔者会对学生的思考、看法和意见等进行点评,给予及时肯定,在鼓励学生的同时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多元化互动方式,激发学生持续阅读完整本书的积极性和意志力,形成教学、作业设计等互动结合的有效课后学习体系,不仅丰富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读书品位。

(五)设计特色作业,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程,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方式。为了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师可以将内涵丰富、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作业设计中,设计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特色作业,引导学生在动手、动脑的作业中增长知识,收获作业之外的成长。例如,“二十四节气”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中的重要内容。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并记忆“二十四节气”,笔者布置了“体验+诵读+创作”的综合性作业。首先,要求学生收集二十四节气的气象意义、农业活动、民间习俗等知识,并制作成手抄报。其次,要求学生在理解二十四节气内涵的基础上,学会唱二十四节气歌,并根据歌曲内容,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气象意义、习俗等准确记忆下来。最后,要求学生根据二十四节气,自由创作,可以创作一首诗歌,可以想象一个故事,也可以画一幅漫画,等等。这些作业不仅可以锻炼学生收集和分类整理资料的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六)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合理的作业设计,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课后阅读类作业。如在学习《夜宿山寺》后,教师可以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对比阅读《独坐敬亭山》或《题峰顶寺》等特点近似的古诗。教师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掌握对比赏析的方法,使其从古诗词的题材、创作背景、写作视角、表达的主题思想、艺术结构、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对比差异。二是比赛类作业。教师通过布置这类作业,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将学生从传统的抄写生字等机械性作业中脱离出来,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合理布置课后作业,除了考虑上述因素,还要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操作。一是布置差异类的作业。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基础类、低难度、封闭性的作业,旨在巩固所学的知识内容,如完成阅读理解、欣赏文章句式结构等作业;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布置提高类、中等难度、半开放性的作业,旨在实现本课所学知识的触类旁通,如文章改写与续写等作业;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布置创新类、高难度、开放性的作业,旨在实现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如设计课本剧等作业。教师设计贴合学生学情的作业,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和思考,拓展学生的思维。二是布置思维整合类的作业。教师要注意阅读、写作、抄写等常规型作业,与社会调查、手抄报等拓展型作业的整合,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想象能力,强化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审美能力等综合素养。除布置常规的书面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社区实践、艺术鉴赏、体育锻炼等类型的作业,渗透多学科融合的理念,让学生始终维持高涨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结: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教师设计语文作业,需注重作业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培育和促进作用,不断调整和优化作业的层次、内容、形式,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及心理需求制定个性化的作业方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作业活动中,从而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桂荣,王玉雯.小学语文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索[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0):44-45.DOI:10.16586/j.cnki.41-1033/g4.2023.10.010.

[3]姚钰荣.“双减”背景下的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2023(10):68-69.

[4]谢梅兰.“双减”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与设计[J].文理导航(下旬),2023(10):19-21.

[5]周为萍.“双减”政策下的语文作业优化设计[J].江西教育,2023(35):45-4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