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民间游戏;幼儿园教学;课堂教学;策略
正文
教师应将民间游戏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结合,开发出各种丰富多样的游戏内容,以满足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教学中引导幼儿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刻感知的同时,让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并通过相互合作有效培养幼儿的各项运动技能,同时进一步增强幼儿的体能,对幼儿身心健康而和谐的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一、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教师将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引导幼儿积极自主地参与到游戏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使幼儿参加游戏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在与其他幼儿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形成顽强拼博、团结协作的意识,使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不断发展。此外,在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与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幼儿更好地锻炼自身的体能,全面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并且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丰富而有趣的学习体验。
(二)有助于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思潮不断涌入教育领域,学前教育也受到了影响。因此,幼儿园应认识到这一问题,重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同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将幼儿喜爱的民间游戏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对自身教学进行不断优化及创新,进一步增强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将民间游戏教学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为幼儿营造个性化的学习氛围。不同地区的民间游戏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由于每个地区的人们生活方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民间游戏也根据各民族及地域自身的特色进行了不断的发展,游戏的规则也较为多元化,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民间游戏个性化的特点,深入探究民间游戏的教学优势,发掘游戏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并在课堂教学中对其进行有效开发及利用,进而让幼儿获得更加丰富的游戏和学习体验。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民族自豪感
民间游戏拥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内涵,与文化的发展密切相关。幼儿在参加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对各民族文化和习俗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认知,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更加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进一步增强幼儿对各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民间游戏是与幼儿的实际发展需求相契合的,每个地域都拥有各自不同版本的民间游戏,游戏风格都有所不同,给幼儿带来的体验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应将民间游戏作为文化加以传承及发扬光大,不断增强幼儿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为全面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发挥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有助于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开展民间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通过不断的合作及竞争树立良好的规则意识。将幼儿置身于公平的环境中,让幼儿在进行各种游戏竞争的过程中学会遵守游戏的规则要求,使幼儿拥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同时,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接受各种挑战,进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教师在向幼儿分享民间游戏的玩法和明确规则的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幼儿感受游戏的娱乐性和丰富性,让幼儿注意游戏时应遵守各项规则,深刻体验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并有效保障幼儿及其他幼儿的安全。同时,让幼儿通过参与民间游戏活动对自我拥有明确的认知,并在不断接受挑战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帮助幼儿进一步实现自我的成长和发展。
二、将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课程教学中的策略
(一)立足幼儿实际,选择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民间游戏
儿童早期教育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儿童早期发展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进行民俗游戏教学时,教师应针对儿童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既要注重其理论依据,又要注重其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老师要从幼儿的年龄,性别,兴趣,以及他们的协作能力等多个角度来考虑。因此,在引进游戏时应与儿童的具体情况相联系,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融入民间游戏的本土化特点,为孩子们选择适当的民间游戏,比如,对于那些年纪较轻的孩子来说,因为他们自己的协作能力还不够强,他们在玩的时候会更加的独立自主,并且常常不愿意受到别人的干扰,因此,他们更适合一个人玩;而年龄比较大的孩子,则比较喜欢和朋友们一起玩耍,因此,他们更适合进行群体游戏。又如男生喜爱有挑战、有动作的运动项目,女生喜爱比较平静的项目等等。因此,在进行民俗活动的教学时,要从儿童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民俗活动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正面影响。
(二)开发内容,优化民间游戏教学课程
教师在开发利用民间游戏时,需要有整合优化意识,对民间游戏内容做创新处理,可以获得更多游戏资源。在具体处理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本土化、适龄化、教育性。幼儿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其乡土民间游戏内容呈现个性特点,教师在具体吸纳时,要坚守本土化原则。幼儿年龄相差不大,但对游戏的认同感却呈现差异性,教师对此需要有学情调查,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给予不同的民间游戏配置,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民间游戏资源信息处理时,教师要做好对接工作,不同年龄段幼儿有不同兴趣取向,游戏分类要体现年龄段特点,还要与现代游戏形成融合。
如小班民间游戏投放时,教师推出了场景游戏:丢手绢、拔萝卜等;肢体游戏:摇小船、炒毛豆、挤猪油等;借物游戏:推独轮车、玩沙包、踢毽子等。中班民间游戏相比小班要更丰富一些。如场景游戏:捉迷藏、打弹弓、抢凳子、赶小猪等;肢体游戏:老鹰捉小鸡、夹粽子、比力气等;综合游戏:玩泥巴、抛花球等。大班幼儿对游戏要求更高,教师投放的游戏更有特点。场景游戏:跳房子、滚铁环、踩梅花桩等;肢体游戏:抖空竹、龙头接龙尾等;借物游戏:牵绳、舞龙、踩高跷等。教师依据不同年龄段设置民间游戏内容,给幼儿提供更多参与机会。从内容选择情况能够看出,民间游戏资源极为丰富,教师要珍惜这些游戏资源,将其融合到幼儿游戏课程之中,可以让幼儿建立更多运动体验。幼儿对游戏有选择性,这是不可忽视的学情信息。教师要做匹配性设计,让民间游戏发挥自己的优势作用。
(三)积极构建游戏环境,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幼儿园应对游戏教学环境进行有效的构建,积极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游戏教学资源,为民间游戏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应充分挖掘民间游戏中的重要价值,将民间游戏与自身教学进行有机融合,对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起到有利的影响。
首先,幼儿园应对游戏活动场地不足的问题进行全面改善,将狭窄的游戏场地加以拓宽,同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如沙地、泥地、围墙、滑梯等,将户外的游戏场地进行充分利用,基于此,创设出各种各样的户外游戏活动。比如,将幼儿园围墙四周的草地充分利用起来,开辟出一块空地用来种植一些蔬菜,教师带领幼儿一起打理这块空地,让幼儿在播种、浇水、施肥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古诗《悯农》,帮助幼儿深入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真切体会农民种植粮食的辛苦和不易之处。此外,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户外的自然环境,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比如,带领幼儿做荡秋千的游戏、在树林中开展春游的游戏等,使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在增强幼儿体能的同时,培养幼儿的合作和交流意识。其次,教师在日常开展民间游戏活动时,应提升游戏时间的比例,给予幼儿充分展现自我的机会,在不断锻炼幼儿身体素质的同时,使幼儿体验到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应开发出更加多样化的民间游戏,使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如拍手背、切西瓜、老鹰捉小鸡、地雷爆炸等,让幼儿始终保持对游戏活动的新鲜感,将幼儿的自主探究和学习新知的热情充分调动起来。
(四)借助民间游戏活动促进亲子间的交流
幼儿时期作为十分宝贵的阶段,非常短暂。幼儿成长是不能离开父母陪伴与教育的,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个特点来组织开展亲子游戏,首先,有利于幼儿感受到父母沉甸甸的爱,尽情享受亲子时光;其次,拉近家长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建立更加亲密的关系,基本上所有家长都是由民间传统游戏陪伴长大的,因此,教师需要讲清楚游戏相关规则,教师与家长带领着幼儿进行民间游戏,加强幼儿对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最后,通过亲子活动形式,利用民间传统游戏将幼儿与家长充分联系起来,有利于幼儿健康发展。教师在选择游戏时需要结合幼儿发展能力去挑选相对应的游戏,同时也需要家长加入,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老鹰捉小鸡游戏活动,让幼儿可以感受到父母对幼儿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加深幼儿对亲情的体验与感受,充分了解到父母沉甸甸爱。
(五)合理利用民间游戏,增强幼儿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兴趣特征,在教学中合理选择及运用民间游戏,同时,考虑到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教师在准备活动材料的时候,应多准备几种活动材料,给予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使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自主性不断提升,进而有效达成教学目标。此外,教师应积极探索各种创新型的游戏玩法,根据幼儿年龄段的差异选择不同难度的游戏内容,使幼儿的学习体验更加丰富。同时,给予幼儿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其在游戏中自主探索各种新的技能和知识,将幼儿对游戏的参与热情充分激发出来,使幼儿在课堂上始终保持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更加理想的效果。
比如,在对小班幼儿开展“捕小鱼”的民间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带领幼儿一起学习游戏儿歌《网小鱼》,同时,用多媒体课件向幼儿播放捕鱼的视频,和幼儿一起边听音乐边做游戏,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教师扮演捕鱼的人,让幼儿当小鱼,然后,教师告诉幼儿:“我要来捕鱼啦,大家听到了就要赶快跑开,不要被我抓住,要是被我抓到的话,就是我捕到的鱼
啦!”教师在幼儿念儿歌的过程中说我来捕鱼啦,然后追逐四处跑开的幼儿,
当抓到幼儿之后,就让其站到一边。教师在游戏情境中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参与
有效培养了幼儿的快速闪躲和反应能力,使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获得了愉快的体验,全面释放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自主性越来越高,同时,促进幼儿的各项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和发展。
(六)民间游戏的渗透要考虑幼儿的喜好
在进行民间游戏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确保其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在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和选择时,也要对幼儿的个别情况进行充分的考虑,只有这样,才可以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第一,要对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进行全面的分析;第二,应将儿童的性别因素纳入其中;第三,应将儿童的年龄因素纳入其中。从儿童的年龄来看,由于某些低龄儿童的协作能力很弱,所以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更倾向于参加那些需要独立操作的游戏。而且,随着孩子们的成长,他们的协作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在这个年龄阶段,孩子们通常更愿意参加那些可以和他们的孩子们一起进行操作的游戏。所以,老师们在设计游戏活动的时候,也要将这一点考虑进去,多为年纪比较大的孩子们准备一些合作性的游戏,多为年纪比较小的孩子们准备一些独立操作的游戏。从性别的角度来看,女生更喜欢参与一些情景或角色扮演类的游戏,而男生更喜欢参与一些户外运动类的游戏。然而,老师们要认识到,孩子们在逐渐长大的同时,他们对游戏的兴趣也会随之改变。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高科技电子产品过早地走进幼儿的世界。但是对他们来说,这种趋势减少了他们与外界交流的机会,其实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在教学中引入民间的趣味游戏可以丰富教学的内容,还能让幼儿感受传统游戏的乐趣。因此,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前提下,引入民间游戏是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的,并且游戏的引入还能让幼儿在游戏的玩乐中培养幼儿的心理品质,达到理想当中最佳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强亚玲.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价值和运用[J].学周刊,2021(11):
187—188.
[2]王昆,邵欣欣.浅析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1(4):76.
[3]王晶晶.幼儿园课程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分析[J].中外企业家,2020(17):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