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资源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刍议
摘要
关键词
微课;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运用
正文
在小学时期进行古诗教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健全个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诗词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它能使人的人格得以升华,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古诗教学,能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微课,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品质,培养学生的语言结构与表达能力。
一、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微课是指教师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利用更短的课堂教学视频或课例片段等,向学生们展示一节相对短暂但各要素齐备的一堂课程,是一门简单的课程,把原来十几分钟的授课内容缩短到了十多分钟,但是提供了提问环节、互动环节、练习测试等功能,这是一种利用碎片化学习进行教育的新型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翻转课堂,也就是学生充当教师讲课,教师充当学生听讲的授课方式。
微课最大的特征就是耗时比较少,通常一节课的时长都不超过10分钟,而教学视频则是整个课程的核心内容,这一点非常适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很好地防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不能专心听讲,从而提升课堂的效率。另外,它的授课内容比常规的课堂要精简,但是更加地密集,整个课堂都是以相同的话题来展开的,不至于让人抓不住重点;此外,它的教育资源体积较小,视频,文件等多数不超过100 M,方便了资源的分享和交换。
二、微课在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在古诗词意境教学中的应用
1.背景剖析
古诗词创作的背景与现在的时代背景都是不一样的,它通常包含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只有通过对创作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时的情况的细致的认识,才能更好地体会到诗歌中描述的意境,从而对作品的情感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从而与创作者产生共鸣。老师可以采用简单的文本叙述或者图片、小动画等方式将诗歌的创作历史和分析出来,首先为同学们打好了基础,减少了他们的学习困难。
2.形象导入
古诗词中的意象很多,通常都包含着各种情绪,或是象征着不同的精神,也可以是借物言志,借物喻人,几乎每一种写景和状物都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为目的的,要想对古诗词中创造出的意境进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首先要了解到常见的意象,老师可以通过微课,在课件中用图画来展现意象的来源和独特的意义,并通过照片让学生们亲自去看各种事物的外表特点,体会它们所蕴含的意义。比如,在中国,柳,长亭,灞桥都是送别的标志,柳读音和“柳”很像,杨柳在微风中摇曳,摇曳生姿,就像是亲人,朋友,恋人的手。“长亭”和“灞桥”是送行的地方,到了汉朝,“长亭”的意思就是“十里亭”,以后就成了“送行的地方”。灞桥是现今陕西省的一座名桥,因其“断肠”和“销魂”而得名。利用图像可以更直接地表现出意图的外在特点,让学生们完全了解它带来的感觉,进而对诗歌的意境有更深入的了解。
3.气氛呈现
最终,为了补偿小学生对诗歌的领悟能力不强、缺少共情能力这一特点,老师们也可以利用适当的乐曲,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气氛,通过乐曲来加强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帮助他们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所包含的感情,并让他们和作家更加亲近。
(二)微课在古诗词系统化教学中的应用
人脑的思考模式是发散的,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根据人类的思考规律,通过图形和色彩来帮助人们进行记忆和了解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可以将人脑中的想法形象化,并且在纸上完全展现出来。我们发现,人脑在接收到的信息时,会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排列,每一个网络节点都是一个单独的思维中枢,而思维导图的核心就是利用影像来表示信息,这与人的生理学特征像相吻合,从而可以成为一种专门的人脑资料库,提高记忆效率,帮助人们理清复杂的关系。由于其以图片为主要表达方式,所以可以很好地与微课进行整合,并将其运用到古诗系统的教育之中。在老师的设计中,可以让学生对古诗词中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连接,比如,利用树状图分别展现人物简介、意图、手法、情绪等,让学生们可以不留任何疏漏地将它们组合在一起进行记忆;再比如,在进行状物景色的教学时,可以使用思维导图来展现写作顺序,按照由远及近、由上到下、从左到右等空间顺序对文中的景色进行归纳,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中各部分的空间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见到的场景。在对所学诗歌进行归纳的过程中,还可以将思维导图呈现在微课上,把一些有共同特点的诗歌放在一起进行回顾,并把它们的特点标注出来,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差别,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可以按照诗歌的共同情感来划分,或者按照内容、风格等进行分类,让同学们把自己所学的诗歌的主题填充进去,比如说,可以按照内容来划分,比如山水田园诗、边塞诗、闺怨诗、送别诗等,在情感方面,可以表现出对悠闲淡泊的生活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壮美风光的赞美,对边疆将士长年驻守的同情,对朋友和亲人的不舍。
(三)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具体措施
1.微课开展原则
(1)结构性原则
与常规课堂相比,微课在时长上更短、内容更少,但是它需要具有一个完备的教学架构和知识系统,要有组织,要有组织,要有层次,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了解并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它的结构应该采取一种全新的引入方式,比如一张与古诗的内容有关的卡通图片、一段和诗歌中描述的事情有关的小动画,都可以很容易地引起他们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很快的时间里,就沉浸在课程之中。在授课过程中,主线要明确、连贯,紧紧地围绕着一个清楚的话题来进行,结束时要简单快速,不要拖延,要让同学们很快地恢复过来,不会耽误后面的学习。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虽然存在着一些碎片化的特征,但是仍然需要有自己的整体架构,要运用一个完善的知识架构,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进行融合,将作者生平、创作背景、诗词风格、思想情感、写作手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将有关的知识全部记住,不至于有任何的疏漏。
(2)互动原则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一门必要的课程,它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从而真正地提升教学效果。微课中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老师要通过开放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打破固定的答案会对他们的思维产生一定的约束和约束,让他们可以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自己的思维和欣赏能力,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诗歌,欣赏诗歌中描绘的画面,欣赏其中的情感和精神,而老师应该建立一个全新的评估机制,防止以单纯的是非标准来判断学生给出的答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优点,给予真诚的赞扬,同时也要将有偏见的意见纠正过来,让他们逐渐改正,而不是强迫他们遵循既定的想法。
2.将微课融入古诗词教学中的原则
(1)意思清楚的原理
首先,在运用微课进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要清楚重点,保证每次上课都是围绕着这个话题来进行的,并且要牢记微课的教育作用,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教育上,不能用太复杂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而忽视了对知识的吸收和追寻,比如,在教学录像中可以穿插一些精美的图片、动画节选等,但是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以免他们在课堂上只是匆匆地看一眼,不能让他们得到更好的知识。
(2) 多元化的原理
古诗中的文言文对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困难的,很难让他们完全了解和习惯,特别是文中所用的术语以及对景物、地点、生活活动等的描述,对学生来说,这与当今的生活是完全不搭边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的内容,不让他们感到无聊,老师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将里面描绘的画面、景象和活动都给学生们展现出来,比如,在学习写景的古诗词时,可以出示与该地、该季节有关的古代画作,如果里面的一些自然景观或是名胜古迹至今还有保存,那么就可以利用真实景点的照片、视频等来进行课程引入,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古人所看到的风景,并能够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情绪。如果是叙事诗歌,那么可以把情景教学方法和微课相融合,让同学们自己去模仿诗歌里的情景或者事情,去感受其中的情感,从而得到更加深入、完整的认识。
(3)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微课的用户不是老师,而是学生,所以在进行微课的设计时,一定要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随时关注并顾及学生的思维方式、理念和生活阅历等,选择一些能让孩子们容易接受的图片、文字或者视频来进行,同时也要让他们有充分的思想和发挥的空间,进行讨论和互动,让他们对古诗词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促进小学生学好古典诗词
小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老师们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利用图片和文字注释等资源来指导学生对语文古诗词的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上的注释,可以使认识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小学生集中精力,进行发散思考,而图画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丰富的想象力和联系,以填补词语的缺失。但是,在传统的小学古诗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习惯把诵读、背诵、默写作为一种常用的方法,让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自学能力来对其进行消化和了解,这样就会造成古诗词的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老师要利用微课堂的视觉化特点,引导同学们从古典诗词中领会作者的创作用意。
比如,在学习古代诗歌《元日》时,老师可以通过微电影的教学资源,向同学们介绍有关“元日”的有关风俗:“元日”,也叫“中国农历新年”,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一家人团圆庆祝的时刻,蕴含着对新一年的期待。在这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同学们对“元旦”这个节日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然后请他们谈一谈自家过年时的一些风俗,使他们对《元日》产生一种亲切感。接着,老师可以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与微课资源相联系,引导同学们欣赏诗词:“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首词说的是新年已过,大家用祝苏酒来庆祝新年的来临。如果老师们能合理地使用微课资源,那么不仅可以让他们将自己的作品背景与古诗词的意义相结合,还可以将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释,让课程的内容更加充实,从而达到了对古代诗歌课堂的颠覆和创新。通过微课教学资源的辅助,可以使学生在对古诗词的认识和感情的感受中获得互相提升,从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水平。
(五)对诗歌进行评价,加强对古代诗歌的欣赏
相对于现代文学作品而言,在古代诗歌的学习中,学生普遍表现出消极和拘谨的态度,课堂气氛较为压抑。就算老师一个一个地解释了古诗词中的字词的意思,也不能把古诗中的浓郁感情形象地传达给学生,让他们从根本上去理解和分析古诗词。在这种状况下,老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素材的辅助作用,促进他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对一首古诗进行多层面的阐释。对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老师可以把微课资源和古诗词作品点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平等宽松的点评环境,让他们在师生和生生的互动中,从人文、历史、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古诗词作品进行全面的点评。
结语: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更为有效、科学的学习方式,不断地改进教育效果。将微课应用于小学古诗的教学,可以让孩子们全神贯注,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课堂上所采用的课件等教材也能更好地传达和交换,为同学们在课下复习、预习和巩固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方兵.微课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0(7).
[2]张晴晴.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小学,2019.
[3]谭小芳.谈微课在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8(32).
[4] 耿传刚,翟春丽.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探究[J].求学,2021(15):29-30.
[5] 朱莉.小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诵读”微课教学的实践探索[J].学周刊,2021(14):111-112.
[6] 刘静.“微”言也大义:谈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观察,2018,7(24):115-116.
[7] 倪淑贞.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微课教学之思考[J].新课程导学,2021(01):65-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