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育家国情怀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思琪

南昌市第十二中学 330009

摘要

作为一名老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注重对他们的素质教育,让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不能只看成绩,更要注重自己的情绪体验。老师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身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既要让学生学会历史,又要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展示自己的思想素质,让他们的历史学习潜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让他们在课堂上树立对国家和民族情怀的认识。


关键词

家国情怀; 高中; 历史教学

正文

前言

当前,有的老师在日常授课中更多地关注中国的民族文化认同、民族自信与自豪。根据课程标准,作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要了解世界上的不同文化背景,了解和尊敬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国家的传统文化,并建立起一种开阔的世界观。因此,在日常的历史教育中,老师不能让孩子产生错误认识,认为,在中国历史教育中,家国情怀是最重要的。世界历史教育不仅要教授知识,还要在历史课上培养他们的正确的世界观,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国家的意义作者就如何在高中历史课上对高中生进行民族家国情怀的培育一简要的探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课堂参与度有待提升

在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还不够高,既不能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也不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当前,以生为本的理念已经成为了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多的障碍,老师们仍然习惯于用课本来灌输,占据着教学的主导地位,忽略了给学生提供表达、互动和交流的机会,这对学生来说,历史知识的学习成了一种负担,不能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对历史的探索之中。而一言堂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使学生只能被动地回答问题,被动地学习,不能做到相结合,不利于学生学科思维、学科能力的培养。

(二)知识灌输制约学生感悟情感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尽管老师们已经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重要意义,但因为教学模式的单一,他们仍然采取了知识灌输的方式来进行历史教学,因此,知识灌输对学生的感悟情感产生了影响,因此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爱国情怀。在高中历史课本中,有关事件、人物、地点、时间的历史知识点较多,这些具体的知识都需要学生记忆和理解,过于注重理论的灌输,忽略了培养学生正面的情感观、人生观,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与此同时,因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情感倾向和思维的培养,这就很可能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历史知识产生畏惧和抵触心理,从而不能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教育内容脱离学生真实生活

让学生了解和学习历史知识,可以激励学生不忘国耻,牢记历史,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未来成为祖国发展所需的栋梁。然而,在目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因为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分离,学生不能深刻、全面地理解,他们对历史课本的内容还比较不熟悉,这就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仅仅是用书面的方式来给学生展示历史知识,而没有借助新的技术和方法来展示历史知识,不能构建一个形象、生动、真实的历史知识情景。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必要性

从个体上讲,对高中生而言,可以提高其对社会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未来有可能成长为民族的中流砥柱。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不但可以加深他们对中国的历史了解,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对自己的民族立场的理解,从而对祖国、对我们的党产生一种信心和使命。尽管教中国的历史可以使同学们产生家国情怀,但中国的历史也有其局限。俗话说,不同的文明相互交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由于世界历史涵盖了很多民族的历史,因此,与中国历史相比,其文化更加丰富,涵盖的领域也更为广泛,在培养家国情怀方面更具优越性。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不同民族的英雄,他们以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通过这种方式,老师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家国情怀,从而让老师们的教育方式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更好地被他们所喜爱和接纳。历来中西文化都有各自的发展趋势,中国文化尽管有5000多年的文化底蕴,但在这个时代,文化也不能因循守旧,要学会和外国文化交流。通过对世界史的分析,老师可以很容易地让孩子们了解到各国的文化差别,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祖国。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方法

1.利用世界史文化的多样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世界史在历史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并不限于某一民族,而应从总体上反映各国之间的关系和发展。也就是说,从古代到现代,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高中世界历史课程主要讲述了古希腊与古罗马的政治体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是民众参加选举,但没有一个是真正的民主,都是维护奴隶主的贵族。虽然这和中国的体制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其中提到的公民可以参加竞选,这也是一种民主理念。尽管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是它也是一种文化融合的表现。高中的学生要学的就是这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各种不同的文化,这不但可以加深他们的印象,也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

2.在关于中西方历史的比较中,强化家国情怀。

在世界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中西文化的对比入手,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国在经济、农业、科学技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比如,在岳麓高中历史必修课《综合探究破解李约瑟难题》这门课上,第一个问题是现代科学在西方产生,第二个是中国在16世纪以后的技术落后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三个层面进行比较,使他们认识到,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中,社会的条件是决定科学与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在教学实践中,要使他们懂得更加全面、宏观认识和反思。还有,在岳麓二年级教材《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的课程里,老师们可以更深入地探讨,为何18世纪中国没有发生科技变革。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可以帮助他们在国际上树立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从而了解世界的发展变化,从而提高对国家发展的历史责任。

3.结合时政热点,增加课堂教学的魅力

国家和家庭,表面上是两种意思,实际上,国家和家庭是一个整体。中国人常说,没有国家就没有家,而中国近代历史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历经数载,成绩斐然。高中生的主观觉察与人格特点十分明显,对国家的事情更感兴趣,经常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社会上的新闻。在高中历史课上,要把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作为一种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培养学生感情的目的。

从《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产生》这节课文可以看出,这门课程有一个很大的意义:1921年中国共产党就是在1921年出生的,而2021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100年的生日。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发布的有关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向同学们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漫长岁月里所构筑的一条灵魂链条,塑造了一种唯有中国共产党,可以拯救中国的思想。接着,老师又把教育回到实际,把重点放在自己身上,激励他们继续发扬红色的血液,从前辈那里汲取教训,不怕苦不怕累,激励他们继续追求真理,勇于承担责任,为国家的振兴而努力。这种与现实社会时政热点相结合的方式,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使他们树立高尚的理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4.借助历史事件,增强人文底蕴

高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培养出学生们良好的家国情怀,老师们要借助历史事件的力量,为历史教学增添更多的人文内涵,对历史事件进行细致的讲解,使人与事件之间形成密切的联系,从而指导学生们在对过去的事件、人物的感知中,激发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与思想领悟。在历史的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改变过去对历史课本内容的模仿,要对历史知识中所包含的时代背景和民族精神进行重点的讲解,让学生对历史课本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感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这样不仅可以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和优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必要性,从而调整自己的学习态度,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老师们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设置,对重点、难点内容进行明确,要借助历史事件的力量,让历史课堂活动变得更加趣味性、生动化,从而引导学生们在其中领悟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将历史学科中的家国情怀素养全面贯彻下去。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与情境活动相结合,将历史事件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在见证历史事件的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5.紧扣历史人物,示范榜样力量

高中历史的教育工作中,为了培育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老师要紧紧抓住历史课本上的人物,通过典型的榜样的力量来鼓舞和鼓励学生,让他们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中,自觉地产生爱国主义情感。人物是创建历史故事的中心内容,在对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事迹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可以营造出一种具有人文味的历史课堂气氛。利用小人物来呈现世界、国家的安危与生死攸关的局面,缩短了学生与历史人物的关系,让他们可以在此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感悟。同时,借助艺术表达技巧,让他们对大历史时代下的宏观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让他们感受到如今的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用一些励志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爱国爱民族的强烈感情。

此外,在讲解历史人物的时候,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影视资源、图片、素材,这样可以让历史人物事迹具有更强的真实感,让学生感受历史人物建功立业的民族责任和国家责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将历史知识内化,在学习、生活中把历史伟人作为榜样,面对困难不退缩,满怀爱国情怀去奋斗、拼搏、学习。

6.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历史

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为了要培养出学生们良好的家国情怀,老师们要用创设的情景来指导他们去感受和感受历史知识,让他们的学习变得更加有趣和实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历史课本上的知识,都是由一系列的故事组成的,但它们又不能被篡改,也不能被编造,它们必须是真实的,栩栩如生的,因此,老师必须让学生走入到历史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内心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从而把握到他们的信念、情感和思想,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的变化,使他们以他们为楷模,从而激起他们的爱国心。与此同时,历史故事和情节本身就具有智慧、鲜活和精彩的特点,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利用创造的教学情景,来调动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积极性。

四、学会以史为鉴,学其优点

将古代的政治理念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非常有用的。中国一度走在全球前列,不管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文化上,特别是在唐代,它的经济发展非常好。透过老师们的授课,学生们体会到了体制对于一个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各国的体制不同,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中国的社会体制与欧美国家有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的文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至今还没有被时代所抛弃,其中肯定有着许多可供我们借鉴的地方。高中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尽早地接触到世界历史,有助于他们对当今的世界形势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识和融入。更何况,他们的爱国之心更多的是要让他们认清自己的职责,增强他们的责任心,这对国家的前途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校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5]姚锦祥,赵亚夫.历史课程与教材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高中出版社,2014.

[6] . 历史课堂教学与学生家国情怀的涵养 [J].江苏教育,2019130267):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