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摘要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正文
前言:
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动手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现在这个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时代,教师只是单纯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知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时代对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要持续地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一、小学美术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小学时期,良好的实践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在小学时期,受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学生的精力一般都比较分散,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学生经常会出现课堂心不在焉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差。但是,在小学美术中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作为一个目标,给予学生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能够提高课堂乏味,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与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相比,通过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中使用技巧以及颜色的组合原则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更加适合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规律。另外,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要求。
二、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观念落后
美术教学历来被师生们看作是一门边缘化的学科。在唯分数论的教学背景下,美术教学缺少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依然是“教师教、学生画”的传统教学模式。美术课教学内容单一,教学中过分依靠教材,不能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缺乏活跃的教学氛围。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高
在很多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在缺少专业美术教师的情况下,教师只能重复以前的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缺少个性与关联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素质不高,难以为学生提供优质的美术课。
(三)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视
当前,在小学美术课上,许多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重视,过分强调“以人为本”,这是造成师生矛盾的直接原因。但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发展是美术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教师和学生的矛盾过多,会使学生的积极性降低。
三、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集中创新美术课堂
在“双减”的大环境下,美术课堂的重点创新,突出了美术教学的独特性。教师的教学内容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美术的结构,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渴望知识,增强学生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教师,美术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很高,色彩和图形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双减”政策的支撑下,教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观念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好奇心和自身的颜色意识,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巧和颜色意识。在进行教学指导时,教师要在课堂上要求全体学生进行预习,保证学生对美术的认识,让学生具备了学习的需求和对美术的兴趣。许多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比如有些人喜爱画画,有些人喜欢用泥塑做一些不同的东西。在理解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需要,分层进行教学计划的设计。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才能更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的教学指导中,教师既要以美术教材为参照,又要以美术教材为中心。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合理地选用教材和课后的内容,确保两者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个要素的作用,从而丰富自己的教学系统,让学生体验到美术的乐趣。
(二)以课堂为本,营造教学环境
创造性地教学观念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情境式教学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教学手段,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小学生因为年纪小,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必须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集中地学习状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并在教学中营造出一种趣味盎然的教学环境。比如,在“提线纸偶”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演一出精彩的提线纸偶戏”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师将学生分组做纸人,让学生自己写出自己的故事,并进行游戏。让学生独立策划、制作木偶表演的内容,并进行人物形象设计、布景设计、音乐伴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协作能力,更能发挥学生的领导能力。
(三)按照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教学
美术是从生活中诞生的,到处都是。学生是社会的一分子,不能与社会脱节。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能力,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并善于从生活中吸取美术的力量,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受的事物转化为美术的灵感。例如,在“学画抽象画”的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抽象画有具体的认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转换成绘画技巧?笔者在课堂上的实践是:在上课前,我在课堂上创造了一个“发现抽象”的教学环节。展示作品素材:如波光粼粼的水面、大理石墙壁、树木纹理等,让学生感知和提取美术要素,如点、线、面、颜色等等。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的使用,使学生和美术观念的距离拉近,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知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可以有效地帮助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和电子白板来展示艺术作品、艺术家的生平和创作过程等多媒体资料。通过高清影像和丰富的视听效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借助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教师可以利用各种数字图库和艺术资源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艺术图片、视频和音频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覆盖各个艺术领域,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教师可以制作教学视频,介绍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特点,展示绘画或手工制作的步骤和技巧。这样的视频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模仿,提高他们的绘画和创作水平。这些工具提供了更多的创作方式和表现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虚拟平台上进行艺术欣赏活动,提出问题和分享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和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力。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也要注意合理选择和运用,确保它们与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匹配。
(五)结合中国绘画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花鸟图画时,学生主要是临摹。因此,教师在为学生选择模型时必须谨慎。选择伟大优秀的作品时,要引导学生临摹和学习前人留下的技术和知识。基本的临摹,能让学生获得优秀的绘画技能、构图方式等,同时也可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临摹的过程中不断改进。通过长期的临摹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对花鸟图画的技巧掌握,并了解到不同的笔墨和技巧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同时将自己的想法融入到绘画创作和表达绘画的过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绘画的创作技巧和教学规则,在花鸟图画方面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帮助学生提高绘画质量和效率。在传统花鸟绘画课程中,通常以渲染等方式达到预期效果,但随着技术进步,发展了许多方法来处理渲染效果、叠加等方法等等。学生在临摹时,不只是使用传统的绘画技术,还可以大胆地尝试创新,以达到预期效果。在花鸟彩绘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生们喜欢花鸟画工艺课程,因为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己做简单的手工艺品。基于这一因素,教师 可鼓励学生进行手工实践,完成花鸟图画的临摹作品。
(六)与故事内容相联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生尽管年龄比较小,但是学生的想象力很丰富。所以,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有一个全面地了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美术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故事情境为基础进行二次创作,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使整体的美术教学向着生动性的方向发展。比如,学习“向日葵”时,教师可以先介绍梵高和向日葵之间的关系,再用多媒体展示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再介绍梵高创作《向日葵》的背景,使学生大致明白其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向日葵的学习,让学生创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向日葵图画。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颜色的变化。
(七)跨学科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结合其他学科的内容,与美术知识进行整合。例如,在学习绘画时,可以结合自然科学中的植物、动物等知识,让学生通过绘画了解和表达生物的特征和形态。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跨学科项目,让学生在整个项目中综合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设计一个关于城市规划的项目,学生需要研究地理、社会学和美术等学科的知识,通过绘画、模型制作等方式呈现自己对城市规划的想法。通过跨学科的协作学习,学生能够共同解决复杂问题,并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让他们在小组中合作完成一个艺术作品或项目,每个小组成员负责不同的学科内容,相互合作和交流。跨学科教学强调将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实地感受和运用所学的跨学科知识。同时,在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组织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综合能力和成果。
(八)启发式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可以给学生提供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美术题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创造力进行创作。例如,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素材和表现形式,并鼓励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可以促使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情感和体验,鼓励他们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内心世界。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的艺术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艺术材料、技法和表现方式。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和实验,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艺术创作过程,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在学生作品完成后,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重点关注学生的创意性、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和建设性的指导。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施美术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发展情况,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教学观念,优化设计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中感受到美,提高自己的美术能力。同时,小学美术教师必须不断地改进和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抓住课堂的机遇,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莹莹.试析新课程理念下小学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文艺家,2020(12):135-136.
[2] 周永生.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 考试周刊,2022,(52):145-148.
[3] 杨闻.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漫画月刊,2022,(32):23-25.
[4] 王雯霞. 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3,(05):131-133.
[5] 徐淑君. 论数字化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 新教育,2023,(S1):36-37.
[6] 王梦婷. 探索童趣,愉悦艺术课堂——浅析评价语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 教育艺术,2023,(04):37.
[7] 茆丹丹. 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J]. 科普童话·原创,2022(11):122-124.
[8] 邵金凤. 浅谈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反思[J]. 新课程·小学,2019(11):445.
[9] 王绚. 对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9(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