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道德与法治如何进行教学创新
摘要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创新
正文
前言: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为了确保中国未来的繁荣和稳定,必须对初中道德教育以及法治教学进行全面的改革。值得注意的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必须紧密结合时代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从教学模式的变革、教材处理的变革、学生评价的变革、教学手段的变革四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知识传递和理论灌输占据了较大比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过多侧重于道德法律的知识传授,忽视了道德情感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学生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缺乏实践能力和判断力。
(二)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虽然有一部分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但整体而言,教师对道德法治的理解和运用还存在着欠缺。一些教师缺乏真正的研究和思考,只是按照旧有的模式去进行教学,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与时俱进的教育手段不足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应该积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然而,现实中很多学校和教师并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改善教学方式和手段,导致教学过程缺乏吸引力和趣味性[1]。
(四)课程设置存在片面性
在现实生活中,道德法治问题与社会、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紧密相关。然而,在新时代初中教学中,我们常常将道德与法治教育割裂开来,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进一步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创新路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
在新时代中国的初中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一直被视为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然而,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我们亟需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进行深刻的变革。
首先,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往往只是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缺乏对学生实际行动的引导。因此,在变革教学模式时,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途径,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的各种问题与挑战[2]。其次,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学生自主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多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然而,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因此,变革的教学模式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团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还能够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
(二)创新教材内容
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意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处理方式正在经历一系列变革。这种变革旨在使教材内容更加生动、富有启发性,并且紧密结合实际,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原先的教材主要着重于知识点的传授,而现在的教材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引入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思考和解决问题,使他们对道德和法治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验。
例如,在“崇尚法治精神”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拓展教材内容,引入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小明是一位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他在创业过程中遭遇了合同违约问题,并受到了财产侵害。面对这个窘境,他没有选择私自采取非法手段,而是秉持法治精神,寻求了司法机关的帮助。通过向法院提起诉讼,小明成功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并获得了公正的赔偿。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依法行事,才能保护自己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教师的讲解,而通过情境化的故事、多媒体资源和互动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道德和法治方面形成独立思考和健康行为的能力[3]。
(三)创新教学手段
在新的时代中,我们不仅要注重道德与法治知识的传授,更加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通过将学生置于真实生活场景中,让他们亲自体验与参与,可以更好地理解法治的价值和作用。例如,可以组织实地参访法院、公安机关等,让学生目睹案件审判过程,深入了解法律的运作方式。此外,还可以设立模拟法庭,让学生扮演法官、检察官等角色,增强他们的法规意识和判断力。其次,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我们可以将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新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教学内容可以丰富多样,例如在线课程、电子书籍、教育游戏等。
例如,初中道德与法治在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就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挖掘互联网中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导入环节。在观看了一些核心价值观的视频后,教师提问:“你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哪些内容吗?”“他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场景,说出哪些是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行为。这样的新型教学手段,能够让抽象的思想意识在学生的脑海中实体化,并促进自身的思想同化。
(四)创新学生评价
在新时代,我国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经历了一系列变革,这也对学生评价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的评价标准更加注重学生的品行和道德素养。传统教育评价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的品质和行为表现。然而,在当今社会,一个人的品行是评价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4]。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教育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品行评价指标,如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独立自主等。这使得学生们意识到品德修养与学习成绩同等重要,促进了全面发展。其次,新时代的评价体系更加突出法治教育的地位。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对于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遵纪守法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将法治意识纳入评价体系,通过考察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法律观念以及依法办事能力等方面来评价学生。这既提高了学生的法律素养,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学校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发展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够真正满足新时代对优秀公民素质的需求,培养出具备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的未来中华民族的接班人。所以教师在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的同时,要创新教学模式,加强对学生道德和法治素养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三观发展[5]。
参考文献:
[1] 罗凤群. 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J]. 世纪之星—初中版, 2021(17):2.
[2] 王红玉.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 初中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20(2):1.
[3] 美合日妮萨·巴斯提. 激活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方法与途径[J]. 明日, 2021(21):0231-0231.
[4] 杨晓萍. 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探究[J]. 当代家庭教育, 2020(11):1.
[5] 魏小东.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 初中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