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策略的开展与实施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宇

重庆市酉阳县第三中学 重庆市 409816

摘要

开展数学创新性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文章结合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分析与探究了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开展策略,以期为未来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教学策略

正文


数学是一门可以训练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创造力的基础性学科,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普遍会用题海战术,题目的内容和形式都十分单一,题量也存在过量、过难的现象,为初中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业负担。初中数学作为一门理论性、逻辑性强的科目,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及独立思考数学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深入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学习的效率与质量。因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一、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1)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模式有待更新

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有的教师没有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仍以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讲解知识,单向输出知识,不注重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觉得初中数学学习难度不高,对教学内容的梳理不够用心、没有创新,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全身心投入学习;也有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答题的正确率,区别对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导致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2)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新型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的使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部分教师不能很快适应并使用教学设备和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没有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模式,教学资源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课外书籍资料,在信息化教学方面的探索十分有限,对信息化技术教学设备和平台的使用频次较少,浪费了教学资源,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不利于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1]

3)情境教学方法不符合实际

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中,情境教学法是当前教师比较常用的教学方法。教师巧妙地设计教学情境,通过合适的情境教学,可以帮助初中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但是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当中,对情境的选取不符合学情实际,不够精准,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导致学生难以较好地把学习内容和情境教学结合,难以很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难以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

二、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难学,对数学学习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就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2)高效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量的累积来达到质变的效果,这种题海战术增加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反而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创新性教学以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参与各种数学调查、数学实验以及数学制作,这种亲自动手操作的探究过程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3)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

创新性教学可以将多元的知识进行串联,学生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灵活与综合运用,可以更系统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也可以将各领域知识更高效地整合在一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再是学习单一领域的知识内容,而是需要将各领域知识融合在一块,比如计算、统计、几何等知识,这样有助于实现知识的融合迁移,各板块知识点不再孤立存在,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也能起到积极促进作用[2]

4)培养创新意识以及应用能力

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形式,需要教师和学生更注重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这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实际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大胆假设、提出问题,并给学生留出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效地把握问题本质。通过这个过程,有效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应用能力的目的。

三、初中数学创新性教学的开展与实施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法作为如今教育活动常用教学方法,通过科学合理地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将枯燥难学的知识变得更加简单,以灵动鲜活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有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逻辑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抽象内容有所增加,学生在学习当中如不能及时跟随教师的教学思路展开思考,他们就会在数学学习当中出现脱节现象,进而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而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需要教师利用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教师在引入情境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为学生讲故事的方法,让数学知识变得更有趣,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点与历史典故融合在一起创设故事教学情境,采用多种趣味方法来导入数学知识,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对数学知识实施探究,确保在数学课堂中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展开培养[3]

同样,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各种媒体技术优化数学教学情境,还可以推动现代数学教学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在初中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通过图片和声音展示多样化的数学知识,借助动静结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保持对数学知识的敏锐程度,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多媒体技术不仅可以使晦涩难懂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还可以深入浅出地剖析数学问题,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从而建立起学生系统化的数学知识体系,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思维特征,还能够帮助学生打好数学学习基础,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所学数学知识。

2)重视自主学习,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

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始终应明确自身的课堂地位,做好课堂引导者,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积极地开展合作探究式教学,以此来挖掘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状态,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师应积极实施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遵循小组之间的同质性和内部的异质性原则的同时学着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因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导致班级学生被提问的机会不均,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都属于只听不问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也影响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实现了智慧课堂辅助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有效性,智慧课堂不仅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度,带给数学教学更多的可能性[4]

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积极互动和交流,从而在课堂上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结合智慧课堂的相关设计和实施,给学生搭建一个智能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发展,进一步提升教学模式。教师应结合数学教材内容来设计智慧课堂的整体教学内容,包括了预习问题和习题测试,教师整理好之后通过智慧课堂系统发给每位学生,让学生按照课前预习问题进行自我预习。通过观看微课、解答习题,来增加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充分地发挥了智慧课堂平台的“教”和“学”方式,使用信息技术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缺点,但无法取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关键作用。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平台给学生推送数学课前预习内容,学生完成任务之后再传回给教师,有助于增强学生和教师的“课堂共振”,加深学生的数学记忆效果,实现精准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3)开展游戏化活动,注重兴趣提升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一门科目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数学课程的兴趣培养,通过丰富与创新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借助游戏化教学活动能促进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小游戏开展教学活动,以此增强学生愿意参与课堂和学习数学的欲望。数学知识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根据这一特点把数学理论由繁化简,利用游戏化活动将数学知识展现出来,体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起学生敢于独立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学习兴趣驱动着学生去独立思考和探索数学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初中数学教师身为课堂教学主讲人,往往忽视了学生课堂主动权。教师往往会采取单向知识传输教学形式,课堂学习氛围不浓厚,学生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结合素质教育教学要求,教师要以能够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生为本”开展教学活动,有效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升训练中,教师就可以创设生活情景,通过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数学理论知识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理解难度,需要学生具有数学逻辑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问题教学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思考问题,促使他们从问题出发分析并得出结论。如果教师只是单方面进行理论知识传输,并没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那么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训练,教师教学过程也只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教师不能只让学生简单机械地记忆数学公式和解题模板,而是应该不断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中真正意义上理解数学知识内涵,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

4)创设生活化教学,加深学生理解

初中数学教学当中,需要运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的方法和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互动交流,能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促使学生更深入地对数学问题进行探讨。初中数学教师通过精心对问题展开设计,能够及时为学生提供引导,在数学教学情境当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利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展示出学生学习中具备的创造力,教师利用问题情境的方法促使学生探索数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数学知识点当中展开合理提问,科学合理引入数学内容。任何的数学知识点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都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师需要转变原本只关心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要更加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初中生的学习热情略显不足,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动性不高,也不能够深刻意识到数学知识所具备的实用价值,根本不能提起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愿意主动学习数学知识。在新课改的教育发展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在课堂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帮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数学知识的用处,让学生保持更高的数学知识学习欲望,改变学生对原本乏味数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学习热情,进而帮助学生强化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在生活氛围中掌握更多数学知识。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创新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同时要不断地创新教育教学形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地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罗婉君.初中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的开展策略探究[J].学苑教育,2022(6):44-46.

[2]赵正岗.试析初中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26).

[3]常如涛.基于问题学习的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22(8):118-120.

[4]唐烨伟,庞敬文,等.信息技术环境下智慧课堂构建方法及案例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23-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