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周雪方

崇仁县白路乡中心小学344202

摘要

随着双减政策的推出,教师要积极创新方式,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分析并且纠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教学创新

正文


引言

在当今时代,学生的学习压力非常大,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父母、教师、身边同学等。如果学生长期在高压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一直不释放自己的压力的话,很容易得一些心理疾病问题,如抑郁症、自卑症、内向症等。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把“减负减压,提质增效”作为教学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学生做到轻松快乐地学习知识。

1“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意义

1.1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双减”背景下,教师积极转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减负减压。基于这种情况,课堂的学习氛围就会从“枯燥乏味”变为“轻松活跃”,不再是像以前一样死气沉沉,而是充满着欢声笑语。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学生不会再感到压力满满,而是充满了动力和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地学习知识点,学习效率有所提高,进而推动着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稳步发展。

1.2全面发展需要

在双减政策下,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以及模式,因此教师也应当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摒弃以往的应试教育模式,能够从学生们的多方面能力素养进行评判。针对数学教学来说,其不仅包含基本的计算以及解题,也应当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对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与推理能力予以重视,逐步培养学生们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为数学教学质量奠定全面保障。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当为其提供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自主思考,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来不断提升思想认知水平,进而落实减负提质的教学要求,为其今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3帮助学生做到减负减压

近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如“逆反心理、自卑心理、情绪低落心理、焦虑心理”等,这些心理问题大部分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压力很大,并且长时间都得不到疏解,进而逐渐演变并恶化为这些问题。同样,小学数学这一门课程的难度系数比较大,学生学习起来往往会感到比较吃力,尤其是对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而言,学习数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压力非常大,负担非常重。在“双减”背景下,教师积极围绕“减负减压”这一个目标进行教学,积极地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放松身心、释放压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和压力,进而才可以让他们轻松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

2“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的策略

2.1认真备课,加强课前导学

备课是教学流程的起点,抓减负,要首先抓备课。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在课前进行精心的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呈现。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到充分准备,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参与集体备课,集思广益,为减负增效做好准备。从教学实践层面来讲,教师在备课方面应抓住以下两点:第一,把握学情,做好课前准备。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此,在备课之前,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即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已经能做什么。这样教师就可以相应地调整教学计划,缩小学生当前知识和理解与目标知识和理解之间的差距。第二,提供导学案,指导学生有效预习。在课前准备阶段,教师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且应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完成自主探究,为课堂的高效学习打好基础。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力“抓手”,也是教师教学的有效工具。因此,在小学数学“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有效预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班级内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避免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味照搬其他教师的导学案。

2.2积极使用现代技术

在我国全面步入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发展,现如今,大部分的学校都已经实现了互联网的覆盖,为课堂教学带来更加便捷、丰富的技术手段。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来将数学知识要点进行直观展示,并在其中穿插图片、视频等内容,不仅能够提升课堂内容趣味性,同时也能够将数学思维进行直观展示,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水平。例如《折线统计图》,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单式统计图、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以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点,对于数据信息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梳理与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帮助学生们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要点,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梳理单式以及复式的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特点以及思想,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折线的变化,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与预测,以此来引导其更好地意识到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生活实例来进行知识讲述,例如让学生们收集自己以及同学的身高数据,根据某一位同学的身高来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加强对折线统计图的认知程度,也能够为后续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2.3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跃学生思维

“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发散学生思维,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也是创新教学的一种方式。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将课内外教学资源整合起来,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知识,还要让学生掌握探究能力,探索课外的数学知识,将教学内容和探究活动整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的价值。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以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以教材为基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感,所以教师在拓展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确保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案,保证教学的连贯性和整体性,这样才能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可以顺利开展。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并且让学生学会探究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以此来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师也要让学生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以及实施步骤,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和学习重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2.4从作业方面进行减负减压

在以往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总是认为作业越多越好,学生做的作业多了,就可以见识到不同类型的题目,进而才可以更好地提高成绩。其实,题海战术并不是一个明确的选择,它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学习压力,还会让完不成课后作业的同学抄袭其他同学的作业,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为此,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改变原来的作业设计思路,并重新探求能够满足“双减”政策的作业设计方案,进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到减负减压,高效学习。在“双减”政策实行之后,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减少课后作业量、降低作业难度、布置趣味性作业、布置实践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等。

结语

小学数学知识有一定的逻辑性,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双减”背景下创新教学方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小学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打造充满活力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高莹.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3(06):32-34.

[2]曾永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J].家长,2022(32):93-95.

[3]俞飞.“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如何提质增效[J].小学生(下旬刊),2022,(12):40-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