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文言文创新教学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陆清明

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中 邮编:432500

摘要

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文言文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我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载体。在新课标的实施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采用了创新的方法,目的是要培育出一种崇高的个性,让他们逐步地积累起自己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能充实他们国民的心灵,促进他们对上古诗词那遥远而又隐晦的感情的理解,感悟到语言的精炼,感悟到美妙的意境,以此来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创新教学;高中语文;情感体验;文言文;传统文化

正文


教育部最近颁布的《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古代文学作为一种文化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一种方式。然而,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许多老师都采用了传统的“串讲法”,主要采用的是疏通文句、正音释义和内容讲解等手段,这样的教学方式,很可能会使学生感到无聊,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如果课堂气氛沉闷,很可能会让文言文变得索然无味,更别说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整体目标了。按照教育部的最新指示,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进行了创新和变革,使古代文学经典中的精髓得以很好地继承下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不会感到吃力,也可以激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学习的热情,从而使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这也是当前的语文老师们在探讨加强古代文学教学质量的进程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1]。

 

1.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文言文自身并没有很好的实用性,并且和当代汉语的语法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当代汉语是我们日常生活、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算是在古代,古人也仅仅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用文言文进行交际,并且把它作为一种独特的言语构造加以运用。所以,实用性差,很可能导致对古代汉语的语法产生陌生的感觉。文言文注重的是人文素养,而不是学生的日常生活,也不适合他们的日常表,因此,在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上,文言文的教学并不尽如人意。

1.2 大学入学考试对学业的影响。三年之内,学生要修读好几门功课,而文言文只是高中语文全部科目的一环,在平常的学习课时里,把文言文的研究分成了很小的一小块。然而,对于文言文的了解与积累,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导致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文言文教育,其成效并不令人满意。就算这些学生在语文方面有着极高的天分,但是缺少了充足的时间,这就像是上了战场却没有武器,空手去战斗也是输。在庞大的学业压力之下,再加上大量的文言文对知识点的记忆,很可能会使他们对此感到抵触,从而导致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品质低下[2]。

 

2.现阶段高中语文文言文中出现的几大误区

2.1 倾向于把古代汉语理解为单纯阅读与背诵。新课程标准中提到,在学习文言文时,老师要“能够通过参考书的注解来理解基础知识”,有些老师把“理解基础”解释为“让学生知道课文的大意即可”,即“不求甚解”,在认识上有歧义,而对于字词的细致理解则不必花很大的力气,只需要让他们按照诗词来背诵即可。在日常的复习中,笔者以为,只要让同学们对文言文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就可以了,但有些老师却把诸如词语的考查、句子的翻译等特殊的题目当成了目标,其实这样的认识是不对的。新课程标准所说的“了解基本内容”,并不仅仅是对文章的故事情节、主要观点以及主旨的单纯了解,要对一篇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必须建立在对词语、句子的细节分析之上。因此,在教学中,老师要让学生对常用的实词、虚词和句型进行了解和积累,从而使他们逐步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加深理解,具备欣赏文言的能力。

2.2 文言文的教学必须采用串联式的方法,不然很难教得好。由于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许多高中文老师都觉得有必要让学生懂得古代汉语的语法,所以,他们一直在课堂上有计划地向学生灌输文言文的多种用法。其实,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体会,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文言文知识。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倡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自主合作”的教学模式来提升教学效果。然而,许多高中的老师都觉得,这并不适合在古代汉语的学习中使用。事实上,新课程理念属于一种新的教育观念,表面看起来似乎和文言文的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联系,这就要求老师们要将新的课程理念融入自己的思维之中,然后将其与古代文学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教学中进行一种无形的渗透。

2.3一些教师和学生为应对高考,不背诵原文,背诵名。由于多年的高考经历,高中许多语文老师都觉得,在考核古代诗词时,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背诵类诗文中的名篇名句上,以此为导向来进行教育和要求学生语文老师挑选出比较常见的名篇名句,让学生去背诵,往往忽视了学生对整个文言文的阅读和背诵。这种方法,固然可以节约时间,也可以用来对付简单的应试,可是长久下去,就会让同学们缺少了对古诗的掌握,缺少对作品的整体理解,也就不能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仅仅依靠名篇和名句的背诵,不能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得到系统性的发展,也不能真正地了解和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3.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开展文言文创新教学的策略

3.1 营造课堂气氛,加强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感情感受。

无论是古诗也好,文言文也好,都在作者的创造过程中注入了自己的感情,因此,在这一点上,高中语文老师在进行古代文学的教过程中,只有站在作家的思路上,才能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发掘而被纳入高中语文课本的古代文学作品,选择的内容较为广泛,对学生的学业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高中语文老师要指导学生注意到作品所处的年代,还有作品所处的外在条件,对作家的创作意图有一个较为深入的了解,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如此才能更加客观地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价。

 

3.2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文言文阅读教学时,可适当分配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诵读,使其在诵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语感,进而对文章的内容获得更加准确的理解,特别是能够解读、感知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情感。专家学者通过精挑细选,最终选择入选的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是经得起时间洗礼的,文质兼美,其具备的鉴赏价值、思想价值、文学价值颇高[5]。

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诵读的方式,慢慢感知文章的语气、语调、韵律,进而了解文章的情感。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可通过搭配音乐朗读的方式,旋律感会更强;或者通过分角色朗读、集体朗读的方式。不同的诵读方式,学生获得的语言感知力也是不同的,最重要的是学生参与诵读的过程,不仅可以增强语感,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词语的意思,还可以对文句的意蕴,文章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把握。学生在诵读时获得的感知,是教师通过讲解、分析无法替代的,而学生有感情、有水平的诵读,能够帮助深入地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进行情感的沟通。

3.3开展群文阅读对比学习,构建文言文教学高效课堂。与单篇阅读教学相比而言,群文阅读是一种通过对多篇文章串联,根据某个相同的议题或者指导方向,最终形成个性化解读的一种教学模式。相对于单篇教学,群文教学更加考验老师对整体的架构当然,这种教学模式也更加能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现在高中语文新教材都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所以开展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教师亦可以在单元人文主题的指导下,通过群文对比学习的方式,构建高效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分析与运用能力。

例如,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明之光”《论语》中《子路、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篇文章重在阐述孔子对“礼”的看重,《齐桓晋文之事》侧重展现孟子的“仁政”的思想,庄子的《庖丁解牛》重在表现“无为”这几篇文言文一起解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儒家、道家各自的思想精髓,儒家讲究礼仪,尊孔孟之道道家讲求修身养性,还可引导学生思考“儒道互补、相生相济”这一观念。

 

3.4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老师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放在第一位,给他们一个分享的资源给他们一个互动的平台,促进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学习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通过小组的讨论和集体总结,来实现自己的独立合作,并在阅读的基础上,实现对自己的创新。许多同学在遇到艰深的文言文时,往往会感到畏惧但是,在求学之路上,不能有任何捷径可走所以,首先高中语文老师们必须文言文有浓厚的兴趣,这样,在进行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才可以非常好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产生求知的兴趣与欲望,主动地去探究,去学习,去总结。

例如,在进行《鸿门宴》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可以通过预先设计好的引言,以鲜明的语言,对课文进行指导。老师可以在一节课的开头,用一句话来介绍:“念项羽,我不渡江东,我要做一个英雄。”在我们心中,项羽是英雄,还是多愁善感是崇拜他,否认他,还是鄙视他?我们该怎样评判呢?下面,我将带领学生来读一读《鸿门宴》,让我们一起进入到真实的历史之中,同时也期望学生能够通过思维,通过表面的表象,预测事情的发展,从线索中,再加上自己的判断,阐述自己的看法。老师可以让同学们看一部叫做《鸿门宴》的影片,即项羽,樊哙,项庄,范增,刘邦,并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从而对楚汉争霸中的刘邦和项羽进行大范围的理解。

然后,语文老师就可以改变传统的呆板的教育方法,将游戏的方法引进到课堂上来,减轻他们的精神负担,逐渐地激发他们对古诗文的兴趣。语老师可以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组,让同学们在台上进行庄舞剑”“樊增举”“刘邦负荆请罪”“樊哙闯军营”等一系列情景,并让同学们到台上进行“群演”。本来安静的教室,在同学们的演出气氛下,渐渐热闹了起来,激发了同学们的热情,让他们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将枯燥乏味的文言文,用现场演出的形式活化,让同学们更加有动力。

在新的课程中,倡导注重人文情感,即教师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中心,让他们的主动学习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从而使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高。老师们可以针对不同的古代文学内容主题,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育,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发挥出来,使教室气氛变得活起来,使他们对古代文学课程也抱有很大的兴趣与期望

 

结语

总之,文言文作为一种古老而特有的文体形态,或者可以说是一种“文化”,它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展现了汉语的韵味,既凝练深刻,又蕴含着古典的文化与理念。怎样使文言文的教学效果更好,是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要认真思索的问题,要想办法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能够真切地理解文章的意思,感受到作家的感情品味古代文学,传承古代文化。而研究新课标,对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进行革新,这本身也是一种超脱,要让学生学会一种科学的读书方式,理解作品的含义,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环境中,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有效的吸取和用,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新一代年轻的学子中得到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莲卉.浅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J].读与写,2020,17(30):79-81.

[2] 曹天利.强化互动,追求高效——“高效课堂”模式下高中文言文教学初探[J].新课程.2021,(23).199.

[3] 孙惠.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讨[J].速读(下旬),2019,(12):191.

[4] 胡金兰.繁华落尽见真淳——对文言文教学的一点思考[J].学苑教育,2020,(16):38.

[5] 孙玉静.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文言文创新教学研究[J].高中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5.

[6] 郑炎清.新课程改革下高中语文文言文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下旬,2021,(6):164-16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