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高加琼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茚旺高中 云南省 曲靖市 654200

摘要

调动学生积极性后,他们会在学习中更加主动,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帮助。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使语文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学习中。通过积极参与语文课堂,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会更愿意主动学习和复习,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提高学习成绩。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课堂,往往能够形成积极互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高中;课堂教学;学生积极性

正文


一、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

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师要注重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尝试“走”在教师的前面。学生只有端正学习态度,用科学的方法学习语文,才能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推动“生本”课堂的有效生成。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1上册第一单元中的《沁园春·长沙》为例,教师可以给学生初拟一个学习提纲,涵盖字、词、句、段、文内容,围绕文本内容、中心思想、历史背景、诗词风格来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外查找相关资料。学习提纲可以围绕语言、思维、审美、文化这四大核心素养要素来设计。学生试学的过程就是自我训练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展示和分享自己的试学成果,并根据学生的试学情况对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在开始时,教师可以设计试学提纲,帮助学生试学,鼓励学生自己拟订试学提纲,然后再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把控方向,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课堂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根据试学提纲进行自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回答试学提纲中的问题,而是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从不同方面研读教材,从而在课外阅读中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文章内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态度。

二、引入现实生活案例

结合高中生生活的实际,引入一些贴近生活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主张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或类似的生活场景中学习和实践语文知识与技能[1]。这种教学策略旨在弥合课堂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修辞手法的应用、语言的魅力等。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语文学科的现实意义和生活针对性。以《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采用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设置一次“庐山诗会”,邀请学生扮演作品中的角色,互相赋诗、对诗。通过角色扮演,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人物特性,提高对文学美感的欣赏能力。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现代版的“贾府探亲”,让学生以现代语言重新编排并演绎作品中的某一情节。这样的活动不仅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还能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或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与作品情节相似的现象,比如家庭关系、人际交往等,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反思和体验文学作品的深层主题。这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的认识,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与作品主题相符的电影片段,或组织学生观看与人物性格相似的戏剧表演,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通过模拟现实生活情境的教学策略,教师成功将《红楼梦》这一文学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深入探索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感和内涵。这样的教学方法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强了语文学科的实际应用价值和教育意义。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如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将课程内容呈现出来,更加生动、直观地传达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高中语文课堂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将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和网络化呈现,实现全方位、多元化的教学。例如,在文章《故都的秋》的教学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涵。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文学作品呈现给学生,同时引入一些和文学作品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包括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的背景知识、作品的艺术特色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比如,可以引入郁达夫先生的肖像、旧时的书信、报刊刊登的文章等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背景,更加深入地理解其作品。其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相关的艺术作品呈现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和艺术作品相关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如相关的艺术品、音乐和舞蹈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作品所涉及的文学意向。比如,在《故都的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描绘秋季的中国画作品、古琴音乐和舞蹈视频等相关资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本中饱含的有关秋季的思念、惆怅等方面的内涵,更好地感受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艺术魅力。总之,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地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这句话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不仅能够充分反映出教师的教学能力高低,而且也是影响着最终教学效果的好坏。可见,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在恰当的教学时机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让教法带动学生学法的产生与发展,从而让学生能享受语文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2]。例如:在学习《雷雨》一课时,为了提高课堂教有效性,教师以情境教学法来辅助教学。首先,通过一段原汁原味的话剧声音作为导入,让学生从人物语气中揣摩人物性格,激发初步探究剧本的兴趣。之后,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文章大意,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讨论。进而,让学生细读课文中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抓住重点,找出戏剧矛盾,并初步分析人物形象。最后,创设合理的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分角色展开扮演,通过良好的师生、生生互动,让学生对人物形象以及剧本寓意有更加深刻的认知。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结论:

综上所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新时代背景下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同时,也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适应不同场景的教学需求,从而让课堂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同时,也散发出教师的个人魅力。

参考文献:

[1]李丹玲.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思路解析[J].课外语文,2022(04):111-113.

[2]张博慧.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索[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9):55-5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