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水兴波起微澜:金钏儿之死——《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专题式教学实践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匡海霞

南京田家炳高级中学 210003

摘要

从小人物小事件“金钏儿之死”入手,以专题式研讨推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引导学生进行片段式文本细读,品析袭人、薛宝钗、王夫人、贾政等人对“金钏儿之死”的不同态度,赏析人物形象。同时,以读写结合为抓手,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

红楼梦 整本书阅读 专题式教学

正文


《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重要文本之一进入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体现了新教材编写者卓越的战略眼光。歌德曾言: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1]《红楼梦》就是值得青少年阅读的一部最好的作品,它积聚了社会、人生、情感的丰富经验和智慧美国学者哈罗德·布鲁姆也强调经典阅读对当代人心智成长的重要性:没有经典,我们会停止思考。”[2]在提升青少年道德美善水平和审美鉴赏能力方面,《红楼梦》无疑起着经典打样、以一带十的作用。

但由于目前高中生课业负担仍比较重,自主阅读的时间并不充裕,加之经典名著的阅读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学生的阅读习惯、兴趣、方式、成果有明显差异,导致很多学生“怕”《红楼梦》文本大得让人怕,人物多的让人怕,情节曲折得让人怕意义深远得让人怕……如何选择巧妙切入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从而引导学生体会小人物小事件中隐藏的大关节,这是我们教学者应该思考的问题。下面笔者以导学《红楼梦》中“含耻辱情烈死金钏”相关章节为例,谈一谈自己的实践和思考。

一、 教学内容的选择切口宜小而精

《红楼梦》人物众多,群星璀璨,以主要人物为主线展开教学是很多老师采用的教学设计。但主要人物涉及的章回多而前后跨度大,学生常常会在繁琐的梳理之后失去探求的欲望。如果从小人物小事件入手,以专题式推进,欣赏语言表达的精彩之处,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这不失为一条可推行的策略。笔者从“金钏儿之死”入手,选取30回、31回、32回等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精读、细读。因为金钏儿是贾府里的一个丫鬟,金钏儿之死虽然也不能算是贾府中的大事,但是却引发宝玉挨打、宝玉私祭等一连串情节,是揭示薛宝钗和王夫人性格形象的重要情节,更是主人公精神蜕变成长的关键点。因此,在对“金钏儿之死”进行教学设计时,我设置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以“金钏儿之死”文本细读为基,引导学生品析袭人、薛宝钗、王夫人、玉钏儿等人对此事的态度,去欣赏人物形象,探究人物的精神世界。

2.以“金钏儿之死”读写结合为抓手,引导学生走进人物内心世界,获得审美体验。

3.以“金钏儿之死”为整本书阅读的纽带,引导学生通过对相关事件的梳理,体会“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群体性悲剧。

二、教学路径和策略的设计宜巧而深

目标和内容选定以后,对老师来说,更大的挑战就是路径和策略的选择。以新课标理念为引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以机巧的任务活动设计为载体,开展饶有情味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沉浸到经典阅读的美好世界中,是教师的不二选择。

下面是笔者近日教学这篇课文的教学设计片段,尽可能向上述要求方向做了努力。

任务一:梳理前因

金钏儿为什么投井自杀?

在对金钏儿死因进行梳理时,引导学生对比贾宝玉和贾琏对待女性的态度、贾母和王夫人对待宝玉跟丫头们玩闹的态度等横向的信息,对比贾宝玉对待晴雯、袭人等其他丫鬟之间的纵向信息,综合多方信息来帮助学生探究人物真正的死因。

任务二:召开角色分析会

学校戏剧社拟排演“金钏儿之死”,如果你是导演,请你从入选角色中选择1位召开微型人物分析会,以帮助演员更好地理解不同人物对金钏儿之死的不同态度。学生需要结合文本摘要或概括(关键词或句)来总结提炼对金钏儿之死的态度。

相关人物

文本摘要或概括

对金钏儿之死的态度

王夫人



宝钗



贾政



宝玉



袭人



聋婆子



总结(预设):

王夫人究竟是善是恶,是真是伪,我觉得可以用曹雪芹的人物观来分析,在第2回中,作者曾借贾雨村之口评说了“正邪两赋”之人:“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两种,余者皆无大异。”[3];宝钗用一个“奇”字,一句“憨顽失足掉入井里”来回应,可见她一心牵挂王夫人,事不关己的冷漠;贾政关心的是一己之私,是家族颜面和声誉;宝玉知金钏儿含羞赌气自尽,心中五内摧伤,在金钏儿的生日的这一天,去水仙庵祭奠,体现他尊重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生命;而袭人“点头赞叹”, “不觉流下泪来” 她叹息金钏儿能维护自己的尊严,自我捍卫的决绝,留下了同病相怜、兔死狗烹的哀叹;聋婆子觉得赏赐了足够的衣服和银子就了了事了,足够的物质赏赐就可以与金钏儿的生命画上等号,她看到的不是人,而是物,在那个女性被当作物品买卖的时代,聋婆子不是个例。

任务三:以类相连,实现主题升华

问题:在《红楼梦》中像金钏儿一样的烈女子,你还知道哪些?

(预设):撞墙而死的司棋、拔剑自刎的尤三姐、悬梁自缢的鸳鸯、被驱夭亡的晴雯……

从金钏儿到《红楼梦》中的其他人物,从“金钏儿之死”到其他类似的话题,使得学生不仅看到树木,还能遇见一片森林。同时,也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老师主导实现学生主导,从指导下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

《红楼梦》就像一个无价宝藏,即使是围绕金钏儿这样的小人物,我们也能品尝出很多耐人寻味的滋味。

三、 教学拓展的问题宜活而深

所谓“活”,就是要灵活多样,可以借助各种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丰富阅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产生与文中“人” 对话的愿望。 “深”则是指老师设计的任务不应该是庞杂僵化的,不应该是跟目标和内容不太相关的“另类解读”,而是有助于学生能结合文本进行深入思考,有利于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

例如,这节课可以设计这样两个拓展问题:

1、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金钏儿之死”一笔带过,没有正面描写,如果你是饰演金钏儿的演员,请你为金钏儿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投井前的内心独白。

2、你如何看“金钏儿之死”?请用一段话表达自己的看法。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金钏投井时的心理,那么金钏儿可能有哪些心理呢?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想象力同时也需要学生能结合金钏儿的整体人物形象进行合理的推测,有利于实现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提升。第二个问题的点评是让学生概括在整节课活动之后的心得体会。笔者在要求学生进行即兴创作时也进行了下水示范:

决然投井,永别尘世。有人说金钏儿一时糊涂,有人说金钏儿气性太大,还有人说金钏儿难辞其咎,但是我却认为那是她在以死抗争,以死呐喊,想要用人人饮用的清水来洗涤加诸于身的污名。从尤三姐、司棋到晴雯、鸳鸯,她们含恨赴死,只为用行动证明“清白”在她们身上从未消失!这些底层女性的决绝,让我肃然起敬,因为她们让我更加深刻得懂得了什么是:士可杀不可辱。

 

余党绪老师说“《红楼梦》阅读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学也要搞得很复杂、很烦琐。恰恰相反,好的教学一定是简洁的,清晰的,删繁就简的。”[4]所有的文本解读与课程开发,都是为了找到简洁高效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思辨读写。抵达这种清明的境界,与我们老师前期大量烦琐、艰苦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

参考文献:

1](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M].译林出版社,2020.

2](美)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M].译林出版社,2022.

3]曹雪芹.《红楼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4]党绪.《<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例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202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