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分数应用题解题策略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习惯的实践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靳宏顺

宿迁市宿城新区实验小学 江苏省 宿迁市 223814

摘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认清当前新课改提出的新标准和新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思考当中,锻炼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学生都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导致学生出现不爱学习甚至失去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应用题是小学教育当中经常会考查到的一种题型,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等方面都能起到有效地训练作用。分数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之一,在中高年级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分数应用题;小学数学;思维习惯

正文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教育事业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知识与思维高速发展的阶段,数学学科作为一门培养学生逻辑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学科,小学数学学科在促进学生综合发展方面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由于小学不同年级数学学科学习内容的难度会随着其年级的升高也在不断提高,在小学中高年级阶段,分数应用题作为学生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进行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与策略的教学,并对学生的解题技巧进行训练,以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使其在面对分数应用题时更加得心应手。本文将从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概述、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技巧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教学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概述

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主要是指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分数相关知识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当中,其主要方式是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利用分数相关知识对该问题进行解答,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对已学分数相关知识进行加深与巩固,还能够对其分数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让学生能够对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进行学习与掌握,进而为其日后的数学分数学习奠定知识与能力基础。

二、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意义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热情。在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之后,能够让学生在探究出现问题时更好地激发自己大脑的活力,积极参与到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当中来。而教师也会从传统的单一传授者转变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的引导者,为小学生创设更加自由活泼且更具趣味化的数学课堂,同时也能够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与教师和同学的互动当中,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的直观性而言,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且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所以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从正确的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理解和整理,进而帮助小学生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知识,在进一步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之后,为后续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有利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数学分析能力、问题探索能力以及知识思考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能够帮助小学生产生正确的数学素养,所谓数学素养就是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进而为今后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能力不足

分数应用题本身就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的,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研究发散解题思维,寻求解题方法,然而,当前多数学生在教学课堂上能够很好地完成练习任务,可是当自己面对题目时就无从下手,脑中没有明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技巧,过于依赖教师。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如果打不好基础,那么在后期的学习中也势必会困难重重。学生在应对分数应用题中存在解题困难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基础部分知识的掌握不够,导致解题能力过于薄弱,在审题中也容易造成审题不清或理解偏差的问题。在学生基础能力不强的背景下,即便是应用题要求明确,学生也极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正确理解题意的现象。

(二)计算失误

计算失误也是分数题中常见的一大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分数的计算要比一般整数的计算更为复杂,学生在计算时很难完整的计算正确,即便解题思路是正确的,但最终结果也可能出现问题。分数内容中涉及到了通分约分等诸多知识,必要时还要让学生对分数进行转换,这一整个流程的操作下来,如果在任意一个环节出错,那么学生就很容易在计算过程中出现失误。

四、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策略

(一)巩固基础知识

在基础知识方面,应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不断重温与讲解,促使学生在学习复杂分数应用题计算时,能够做到思路清晰,条理清楚。例如针对学生分数的加减运算和乘除运算等基础内容进行温习,包括同分母、异分母的运算,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打好根基,这样在计算中才能够面对复杂运算,拥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同时由于分数应用题的题型较多,学生在学习中也会阻碍重重,因此教师就需要对分数题进行分类总结,让学生分类学习,逐一进行强化,了解在遇到不同题型时,应当按照怎样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全方位掌握分数知识。

(二)培养解题技巧,提高计算正确率

解题技巧是提升他们计算准确率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就应当针对技巧方面展开必要的训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对基础知识内容的应用能力。能力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设计,对学生进行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让学生掌握运算技巧,最终才能提高准确率。同时为了提高计算准确率,教师还应当对学生的计算问题进行复盘,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具体是出在哪一部分,并引导学生攻克计算难点。此外,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耐心不足等问题,因此在计算中也很容易出现方法正确,但结果出现问题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学生不够耐心、细心所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运算过程中还应当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上的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细心,认真计算。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面对困难的心态,才能帮助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准确率获得有效提升。

(三)导入生活化的分数问题,启发学生思考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对许多事物缺乏一定认知,这也会为小学生在分数应用题解题时带来一定困扰,面对一些专业术语较多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应尽可能将教学生活化,设计与小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索和解题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更容易理解,从而快速准确地完成解题。在构建生活化数学教学环境的过程中,结合分数方面数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教师可以结合分数教学的内容,从分数知识实践应用的角度导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数学生活化问题的处理,思考和探究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现状和应用规律,探究如何有效应用分数知识对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从而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学习和探究。在此过程中,生活化数学问题的处理和分数知识的有效应用,就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意识,也能改善分数教学活动的实施状况,夯实小学生对分数知识学习和探索的基础。

例如,在“分数的应用”相关数学知识点的教学引导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基本学习情况和探究情况,就可以尝试在教学组织训练中,从分数知识的生活化应用入手,导入生活化的数学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元素、应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对生活化的问题进行处理,在思考和探究的基础上强化对分数知识的实践应用。在具体针对数学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尝试导入如下应用题:

1)小李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其中做英语作业用了小时,比数学作业少用小时,请问小李完成英语作业和数学作业一共用了多少时间?(2)某小镇按照原计划挖一25米长的沟渠,第一天总共挖8米,第二天一共挖了总长度的,那么你能计算出还有多少米没有挖吗?在生活化数学应用题的情境下,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分数知识在解决问题方面的应用,在思考探究实践中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化的处理,能锻炼学生应用分数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合理化处理的能力,可以启发学生从分数知识的实践应用角度对生活问题进行更加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小学生对分数知识的实践应用情况,促进小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多元化学习和系统性的应用。

(四)开发生活化探究实践活动,实现知识内化

在对分数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构建生活化教学环境,对生活化的实践探究项目进行科学的设计,能借助生活化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加强对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和理解能力。因此新时期数学教师要从多角度探索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方案,以生活化实践探究为基础辅助学生探索数学知识,从而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深入、系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学习能力和探究效果。

例如,在对“分数除法”方面数学知识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探索生活实践活动,在生活实践中感知分数知识的合理化应用。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现象,然后搜集和整理生活素材,对自己应用分数知识探解决生活问题的情况进行总结记录,分享分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在分数除法的生活化应用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分物品,结合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现象,然后从生活中分数除法的实践应用入手,自主完成对生活素材的整理、生活问题的分析,探索分数知识的实践应用。在此过程中,学生自主感知分数知识的实践应用,为学生在分数学习实践中实现对分数知识的内化创造便利,也能显著提升分数教学活动的综合效果,促进小学生对分数知识的系统学习。

(五)注重前后知识的串联

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知识点之间都是相互关联的,教师要在明确这一点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方案,创新教学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融入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内容,将新旧知识点之间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将数学思维从单一化转向多元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知识点串联的方式,尽可能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只利用某一个知识点是无法解决分数应用题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将知识点串联的能力,让学生将知识点融会贯通,解题时将其灵活运用,再通过准确计算求出正确答案,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小学生已经学习过“倍数”的相关知识,教师在分数应用题教学中可以给学生出示这样一组问题:(1)一个数是3,另一个数是它的2倍,另一个数是多少?(2)一个数是3,另一个数是它的1.5倍,另一个数是多少?(3)一个数是3,另一个数是它的,另一个数是多少?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倍数知识和分数知识进行整合,让学生理解1.5和12之间的关系,强化学生对分数、小数以及整数知识点的认知。这样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能更加精准地判断数量关系,理解题目含义。教师借助倍数推导到分数,对新知识点的传授自然水到渠成,学生也能以整体清晰的思维来解决数学问题。

五、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和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小学数学学科对于学生思维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学生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其思维能够得到充分的开发。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日常的教学中,将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分数应用题时能够采取科学、合理的解题技巧进行题目的解答,不但能够提高学生解题质量和解题效率,还能够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程根磊.基于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的解题障碍与破解思路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1):151.

[2]李敏学.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7):149-150.

[3]马建敏.小学数学高段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策略分析[J].国际教育论坛,2020,2(8):106-10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