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研究
摘要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数字素养,终身教育
正文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全面普及与应用,对全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 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现全国所有中小学都已接入互联网。95%以上的学校配备了 多媒体教室,课程教学资源超过了 44,000 条,逐步推近教育实现全面现代化, 促进教育公平,数字赋能教育的时代已然到来。2022 年底,教育部发布了《教 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通知,用于对教师数字素养的培训与评价。其中通过 五个维度进一步对未来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教师数字素养》提及:教师数字素养是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 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 革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2022 年 11 月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的问世,为数字化教育赋予了新的意义。在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前进的时代,为教 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
一、人工智能时代数字化意识的提升
教师数字素养意识是指教师对数字技术的认知、理解以及在教育教学中产生 的问题的认识,能够理解数字技术的价值,认知数字技术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 战,还包含了教师使用数字化进行教学的态度和意志,是基于信息化 2.0 时代更 深层次的认知。在数字化教育时代,教师数字素养意识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质 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人工智能赋予了教育巨大的变革,对于人工智能应用于教 育教学,有两种不一样的观点。从数字化认知的角度出发,人工智能为教师减轻
了工作压力,提供精准的教学指导,能够精准分析学情,辅助研判教学重难点,
从某一程度上说,会成为未来教育的好帮手1。从技术依赖的角度出发,由于人 工智能的自动化、生成式的工具应用,因其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教师的作用可 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挑战。因此对于新技术的发展,需要当下教师能够站在动 态研判的视角去理解技术背后的内在逻辑,以辩证的视角和态度分析和应用它。
二、人工智能创新变革数字化应用手段
(一)打造“产品+服务”数字化深层应用的课堂
在未来时代,以数字驱动教学改革将会是关键,技术与经验引领教学实施是 举措,掌握数字技术与知识技能,合理地利用数字化产品为教育教学开展服务。 黎加厚教授提出现代化的教学课堂应该是生成式的,我们目前能够做到的智慧教 育资源和空中课堂,基本都属于“产品 ”2。产品的变化是层出不穷的,最关键 的是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教学组织,盘活“产品 ”的各项功能,使之能够达到效果 最大化,用以为课堂服务。在信息化 2.0 时代以前,数字技术与知识技能的深度 掌握只掌握在一部分老师手里,从人工智能技术介入后,未来数字化产品的应用 将变得更加精巧和简单化,教师在快速掌握的是对于人工智能技术使用方法的同 时,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在教学设计上,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 ” 的优势互补。例如,在《UI 视觉设计》这一门专业课中,对于功能界面草图的 设计通常需要利用手绘的方式进行呈现,对于美术功底薄弱的学生来说,这是一 个极大的挑战。利用人工智能 Midjourney 软件的自动识别、分析、智能风格迁 移等功能,学生可以快速建构出主题明确的草图,自动进行配色,通过不同运算 符的调节,系统自动给出适配方案,极大程度地缩短了时间,并有助于学生快速 构建具象化的知识表现。对于教师来说,即需要掌握对于人工智能 Midjourney 软件的使用技能。进一步指导学生准确选择数字工具支持学习,培养学生数字素
养。
(二)巧用人工智能推动评价方式的变革
《教师数字素养》指出,在数字化学业评价中,可以合理选择并运用数字工 具进行学业评价数据的收集,借助合适的数据分析模型开展学业数据的分析,能 够借助数字化工具可视化地呈现学业分析结果并进行合理解释。教师需要掌握评 价的基本构成要素,熟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进行评价的原理,明确在人工智能 时代,数字世界是泛在化的,时空得以拓展,学生学习活动是广泛化的,数据是
1 于浩,刘照阳,杨灵婷.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及未来教师的素养[J].继续教育研究,2023,(10):49-55. 2 黎加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产品与服务[J].上海教育,2022,(31):53.
可追踪的,人人展示、同伴评价、个人反思是随时随地开展的3,强调利用数字 技术建构起符合学生特点的、全面化的评价体系,不再局限于单个评价工具的使 用,做到工具的资源整合,从最基础的表单、思维导图、在线学习平台,利用人 工智能技术进行广泛数据收集与使用,建构起学生画像,逐步构建学生成长档案
袋。
三、强化落实数字社会责任
人工智能实现了对人脑思维的模拟和延伸,产生的风险也时刻提醒着人民, 其也是一把“双刃剑”。4现实中,作品抄袭、侵犯个人隐私、伪造肖像诈骗等 问题层出不穷。数字社会责任是教师在开展数字化活动中应具备的数据安全保护 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能力,并在培养学生数字素养时开展常规教育。教师要保护学 生的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避免因数据泄露而造成不良后果。进一步学习遵守相 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确保人工智能技术的合法使用。关注人工智能技术的伦
理性,避免因过度依赖技术而忽略人的因素,造成教育质量的下降。
四、终身学习与发展
在欧盟发布的《终身学习关键能力》报告里提到了教育者数字能力框架,终 身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数字化转型进程和质量的重要因素。5作为教师,要树 立起以能力为导向的终身学习观念,将专业发展与数字素养发展紧密结合,参与 或者主持研究数字化研修项目,构建数字素养提升共同体,聚合社会各行业、企 业的力量,构建起数字能力认证的组织,创建基于本土的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分
阶段对教师群体进行数字素养的评价与追踪。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教师的数字素养的提升提供了方法和渠道,教 师要成为技术的使用者、创造者。在数字化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数字 素养意识,明确自身定位、掌握数字技术与知识技能和数字化的应用能力,逐步 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态度和理念,不断提高专业水平,承担好相应的数字社会责任,
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健康发展,实现技术与教育的双向飞跃。
3 张生,魏宁.学评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3,(19):4-11. 4 容志,任晨宇.人工智能的社会安全风险及其治理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2023,(10).
5 兰国帅,黄春雨,杜水莲,李晴文,郭天雯,蔡帆帆.数字化转型助推欧盟公民终身学习能力框架:要素、实践与 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3):47-58.
参考文献
[1] 于浩,刘照阳,杨灵婷.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及未来教师的素养[J].继续教育研 究,2023, (10) :49-55.
[2] 黎加厚.教育数字化转型中的产品与服务[J].上海教育,2022, (31):53. [3] 张生,魏宁.学评融合: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评价[J].中国信息技术教 育,2023, (19) :4-11.
[4] 容志,任晨宇.人工智能的社会安全风险及其治理路径[J].广州大学学报,2023, (10). [5] 兰国帅,黄春雨,杜水莲,李晴文,郭天雯,蔡帆帆.数字化转型助推欧盟公民终身学习能 力框架:要素、实践与思考[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03):47-58.
...